天天看点

据统计,古代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4岁,聊聊帝王们的庙号与谥号

‘人固有一死’。

皇帝虽号称‘万岁’,也只是‘口嗨’罢了,等到寿终正寝那一日,还是得和阳间说‘拜拜’。

且根据统计,古代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4岁。但是,皇帝终归是皇帝,他们的死可比老百姓要隆重多了。所以,也是一件麻烦事,因为还有一系列的礼法制度,需要活着的人替他们完成……那便是

庙号与谥号。

据统计,古代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4岁,聊聊帝王们的庙号与谥号

庙号制度和谥号制度的起源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一般认为,起源于重视祭祀的商朝。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一般情况下,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合于太庙祭祀,被称为“祧”。“祧”这件事情意义很大: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就会有祭祀上的困难。

所以,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孔子家语·庙制》:“

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商朝先后用过的庙号,有太祖、太宗、中宗、世祖、高宗、世宗等六个。

其中,太祖,就是汤,也就是商朝的创立者。

而太宗、中宗、世祖、高宗、世宗等,则是商朝的五位中兴之主,分别是:太甲(或祖乙)、盘庚、武丁、祖甲。

其中,盘庚迁都于殷,结束九世之乱,故后世也称商朝为“殷”或“殷商”,所以他也得了“祖”号。

一般认为,商代无谥号。

周朝建立后,废除庙号制度,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妥,又把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建立后,又恢复了庙号和谥号制度。

所以,帝制时代,第一个使用庙号的朝代是西汉,第一个使用谥号的朝代也是西汉。

据统计,古代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4岁,聊聊帝王们的庙号与谥号

庙号和谥号的关系

简单的说,谥号是评价品行好坏,而庙号是评价功业大小。

所以,在同一个朝代,排列帝王的地位高低,得看庙号而不是谥号。

例如,按照谥法,文肯定好于武,但大多数朝代的武帝的地位是高于文帝的:武帝大多是开国者,庙号多为太祖、高祖;而文帝大多是守成者,庙号多为太宗。

在称呼当朝的已死帝王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或谥号的“关键字”)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例如:汉朝时,称呼汉文帝就是太宗孝文皇帝(也可称太宗、孝文皇帝、文帝等);清朝时,称呼康熙帝就是圣祖仁皇帝(也可以称圣祖、仁皇帝、康熙爷等)。

此处顺便说一句,在清朝,康熙帝还活着时,是不能被称作康熙皇帝、康熙爷的,死后也不能被称作康熙皇帝,虽然康熙这个年号伴随他61年。

据统计,古代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4岁,聊聊帝王们的庙号与谥号

宗庙制度

宗庙制度,简称庙制。

庙制规定,

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

在宗庙制度里,“太祖”是有特殊含义的。

宗庙祭祀需要确定一个血亲源头,这个源头就是始祖。所谓始祖,就是始封之君。

多数时候,始祖就是太祖。例如唐人就认为“始祖即是太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

而宋人则认为始祖是始祖,太祖是太祖。太祖在始祖之下,位于昭祧第一。

按照宋人的说法,所谓天子七庙,就是“一祖二宗四亲庙”。一祖二宗为“不毁之庙”,四亲庙则依次迭毁又新建。

这个“一祖”,指的是始祖,即所谓始受封者,即第一个接受分封的人。例如:在商为契,在周为后稷。

所谓“二宗”,即指太祖和太宗。

其中太祖是始受命者,即第一个接受天命的人。例如:在商为汤,在周为周文王。

而周代的“昭穆制度”对于“天子七庙”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据统计,古代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4岁,聊聊帝王们的庙号与谥号

孔子曰:“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乃为亲疏贵贱多少之数。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之庙七。

”太祖即始祖。

始祖居中,子孙分别排列左右两列,左为昭,右为穆。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为穆。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则始终同列。

周人奉后稷为始祖。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其父文王姬昌是周朝基业的奠基人,所以文王享昭祧庙,武王享穆祧庙。

始祖庙、昭祧庙、穆祧庙,均为“不毁之庙”。其后各庙,就按照左昭右穆的顺序排列。

如果超过了四庙,就依次把前面的昭庙、穆庙毁掉(叫做“亲尽而毁”),把神主(牌位)移进始祖庙内按昭穆序位排列,为新去世的王按昭穆序位立新庙。

周朝七庙,就是三个“不毁之庙”和四个依次迭毁又新建的庙组成。

而汉代宗庙制度就复杂的多了。经过多重博弈,经过多庙制、五庙制、七庙制、同堂异室制等多重动态演变,最终在东汉末年才确定十一庙制度:

参照周礼,二祖五宗并为世世不毁之庙,然后设四亲庙,亲尽迭毁。

二祖五宗为西汉高庙的一祖三宗(高、文、武、宣四帝)和东汉世祖庙的一祖二宗(光武、明、章三帝)。

之后历朝历代的宗庙制度,也都是借鉴周代的“天子七庙”而又各有发挥,“不毁之庙”都是争夺的焦点。

据统计,古代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4岁,聊聊帝王们的庙号与谥号

祖和宗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

《孔子家语》曰:“祖有功而宗有德”。这里的功,指开创之功;这里的德,指守成之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开国皇帝多称祖,而守成皇帝为什么多称宗。

开国皇帝都有开创之功,庙号自然都是祖。但后世继承者中,如果立有开创之功的,庙号也可以是祖。

例如,刘秀中兴汉室,有开创之功,庙号世祖,谥号光武,是为世祖光武皇帝。

例如,康熙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也得了“圣祖”的庙号。

诗 曰 :

玉液熏得天子醉,椒房粉黛灯前美。

阎罗自会遣巫阳,敢有凡人真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