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拒绝焦虑,拒绝“内卷”,轻松育儿,理性对待婚姻生活,宽容应对婆媳关系,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带给你正能量,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姐姐给弟弟凑钱结婚?

在并不富裕的家庭,11个姐姐给弟弟凑了32万结婚,其中23万用来在县城买房子,其余用在婚礼和彩礼上。

当时消息一出,“重男轻女”、“扶弟魔”成了热门词汇。

这个家庭典型的“为生儿子”家庭,到最后儿子的婚礼和房子都是姐姐提供的,女儿难道就是为了儿子活着吗?

这是当时呼声最高的一种观点和评价。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23岁生下第一个孩子,50岁生下儿子

这个家庭中的第一个女儿出生的时候,父亲23岁,母亲20岁。

那个时候他们大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生那么多孩子。

自从生下第一个女儿,就接二连三地生女儿。

那个时候正值计划生育期间,不停生孩子,不停罚款,交不起罚款就有被拘留的危险。

所以这个家庭非常贫困,尽管如此,两个人依然没有动摇要儿子的信念。

一直到父亲50岁,母亲27岁的时候,他们的第12个孩子出生了,这一次是个男孩。

家里唯一的小男孩,比大姐小了27岁,当然是全家人的宝贝。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姐姐们都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长大的,唯有小弟弟一直穿新衣。

姐姐们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有好东西都给弟弟留着。

那个时候有的女儿已经结婚了,所以家庭虽然贫困,但是12弟还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没有受一点苦。

全家人供他读书,可惜他没有天分,高中就辍学了。

他22岁的时候,女友怀孕了,11个姐姐凑钱给弟弟办了一场风光的婚礼,还给弟弟在县城准备了房子,这才引起了媒体和全国网友的关注。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想要生儿子,就一定是重男轻女吗?

面对网友的质疑,姐姐们回应说,父母并不是重男轻女,只是想要一个儿子,她们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尽职尽责照顾她们,给她们一个温暖的家,虽然家庭贫困,但是她们内心充实。

其实从姐姐们的态度上来看,她们乐观开朗,她们真的疼爱弟弟,为了给年迈的父母减轻负担,她们愿意替父母出这份力,愿意承担弟弟的所有开销和结婚的费用。

这恰好显示这个家庭的人情和温暖,说明父母教育得好。

“重男轻女”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词,那些想要生儿子的家庭,很容易被扣上“重男轻女”的帽子。

到底什么是 重男轻女呢?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区别对待男孩和女孩,给男孩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要求女孩让着男孩,这是重男轻女。

为了生男孩不断打胎,甚至不惜损害身体健康,就为能够传宗接代,传递香火,这是重男轻女。

如果父母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温暖平等的家庭环境下,但是迫于当地的习俗,一定想要生儿子,这算重男轻女吗?

只能说,他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算不上重男轻女,或者是说内心没有这种想法,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如此。

还有一种家庭,想要生儿子,不想要生女儿,是因为妈妈不希望看着女儿未来和自己一样受罪,但是女儿来临以后,就会完全转变想法,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被不看好的家庭,如今也幸福满满

当初很多人对这个家庭做了预测,认为他们的幸福只是一时的,小儿子结婚以后,会跟姐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通常我们在对一个人、一件事做出预判的时候,会以自己的经历、见识和格局为基础,所以存在很大的主观因素。

这个家庭受到关注之后,逐渐淡出大众视线,回到了自己的生活轨迹上,只有二姐会在网上分享家人的生活和个人的感受。

实际上,这个家庭到现在依然和谐美满,遗憾的是妈妈于去年离世,给老伴和孩子们带来巨大的伤痛,不过姐姐和弟弟之间依然是相亲相爱,互相照料。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人们都说“从小看大”,从小看大的不只有性格,还有关系。

一个家庭中,子女的关系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种必然建立在子女的性格上。

从11个姐姐对弟弟的疼爱和关心中可以看得出,她们对弟弟的感情是深入骨子里的,不是逢场作戏,而弟弟对姐姐的爱和依赖也是经过20多年建立起来的。

姐弟之间的这种感情不是一朝一日能够改变的,外加上年龄上的差距,就是人们常说的“长姐如母”了。

所以大可不必唱反调了,这一家人会持续幸福下去的。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子女之间的相亲相爱,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

其实孩子们之间本没有什么矛盾,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全部来源于父母的不恰当地引导。

父母引导不到位,或者是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不公平,才会引起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互相体谅,哥哥姐姐力所能及地帮助年幼的弟弟妹妹,年幼的弟弟妹妹尊重哥哥姐姐,这本身就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

而这种美德的形成,跟家庭、父母的引导和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父母能力有限,有能力的哥哥或者是姐姐在财力上支持年幼的弟弟妹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未来弟弟妹妹会感恩,会给予一定的回馈。

好朋友中就有两个这样的姐姐,因为和妹妹年龄差距比较大,姐姐已经立足社会了,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妹妹尚且读书,姐姐就主动承担了妹妹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她们两个人的老公对此表示支持。

还记得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弟结婚的家庭吗?他们现在过得很好

家人存在的意义难道不是温暖对方,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对方帮助吗?

面对家人,就不要太计较得失了。

但是所有这些和谐的画面,是建立在父母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上,以及父母对待子女的公平公正的态度上。

归根结底,想要子女相处得好,父母才是关键人物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