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减之后,小学期末考试加大难度,“三年级现象”提前了?

这两天,好友焦虑到头都要秃了。

因为她上一年级的儿子,马上就要迎来期末考试了。群里的妈妈们都很好奇,现在“双减”,一二年级不是都取消考试了吗?

好友一声叹息:“那只是取消纸笔考试而已,现在改成了更为新颖的口试。”

口试,恐怕很多父母还不太熟悉。准确地来说,就是不用书写了,所有的内容考核都通过口述来完成。

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具体考察内容不一样,但大致如下:

语文:拼音、字词、读背课本内容、造句和口语交际等;

双减之后,小学期末考试加大难度,“三年级现象”提前了?

数学:计算、填空、应用题等,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描述解题步骤。

双减之后,小学期末考试加大难度,“三年级现象”提前了?

于是,像好友一样慌了的家长越来越多:书写尚且觉得很难,改成口试,那难度岂不是更上了一个台阶?之前大家熟知的“三年级现象”,岂不是要提前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语文很好理解,不管哪一项,基本都是考察孩子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而这些题中不乏有这样的:分享你最喜欢的一本的书,说说里面的主角,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这就要求孩子不仅阅读的范围要广,还要能将读过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而数学,虽然低年级大都是以计算为主,但口试考核的绝不止是孩子的运算能力,还包括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孩子不仅没法蒙,还要能够读懂题目意思,并且逻辑思维清晰地讲出解题步骤。

双减之后,小学期末考试加大难度,“三年级现象”提前了?

说到底,想要让孩子一二年级不掉队、三四年级能有往上冲的底气,都离不开阅读能力。

因为,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句、计算等,只要每天多抽出点时间来读背和口算,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的。但是,平时如果没有阅读的习惯,也没有相关积累的话,想要打破“三年级滑坡现象”就很困难了。

一提到阅读,身边有很多朋友都说,自己给孩子买得最多的就是绘本和课外书,阅读能力绝对没有问题。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

孩子的阅读有没有成效,很显著的一点,就是能不能写好作文。

低年级看图写话大多很简单,一两百个字,把四幅图的意思都说到就可以了。

双减之后,小学期末考试加大难度,“三年级现象”提前了?

但到了三年级,要求一下子就提上来了。不仅字数要求在300以上,还要求逻辑通顺,最好有成语、古诗词或名言谚语的加持。

如果孩子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停留在没有深度的、看故事的层面上,看过就忘;又或者是看的书不够经典,都是些没有营养的漫画书,那时间就都白费了。

1、那么,该怎么为孩子选书呢?

其实,语文课本的“语文园地”中,就有一个专门的“快乐读书吧”栏目。

双减之后,小学期末考试加大难度,“三年级现象”提前了?

这里推荐的课外读物,就是1-6年级统编语文教材配套的阅读书目,既符合孩子的认知和阅读水平,又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家长和孩子一定不要不当回事。

这些阅读书目是按照年级来划分的:

低年级的以儿童童谣、国学、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为主,一二年级的阅读书目,有:《读读童谣和儿歌》、《和大人一起读》、《神笔马良》、《小鲤鱼跳龙门》等。

双减之后,小学期末考试加大难度,“三年级现象”提前了?

一年级阅读书目

高年级的则以各类历险记、爱的教育、四大名著为主。比如五六年级的阅读书目是四大名著、《欧洲民间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等。

双减之后,小学期末考试加大难度,“三年级现象”提前了?

五年级阅读书目

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律、语言的美好,还能受其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举多得。

2、好书该怎么读?

阅读不仅要讲究“量”,还要讲究“质”,否则读再多也是浪费时间。也就是,所谓的要“精读”。

我儿子的语文老师,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摘抄好词好句。小孩子的记忆力都很好,摘抄下来,反复背诵,等到要用的时候就十分省心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把好的词汇活学活用起来。有能力的话,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输出”。

反正,就是要让孩子不仅要学,还要学会思考,把好的东西化为己用。这样,知识才算是真的学到孩子脑子里去了。

如果说一二年级拼的是基础的话,那三年级以上拼的就是阅读的宽度和理解能力。

读过经典读物的孩子,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写起作文来也会更深入;

而阅读能力强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也更强,不管是语文的阅读理解,还是理解数学题目意思,都能比阅读量少的孩子更优秀。

小学六年,是给孩子打根基的关键时期。不想孩子中途掉队的家长,不妨提前抓一抓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个能力是需要积累的,别到要用的时候方恨少。

——END——

文| 菈妈,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