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独自拉扯三个孩子长大的单亲妈妈,在战火之下、困顿之时,带着全家人熬了过去。她说:
作为妈妈,你要向孩子示弱,让他们有人生目标,才能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她是沙拉 · 伊马斯,在中国出生的犹太后裔。父亲是二战时逃到上海避难的犹太人,母亲来自苏北农村。
她有过三次失败的婚姻,每一次都给她留下一个孩子。中以建国之初,她带着三个孩子来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和孩子一起做春卷、卖春卷,以微薄的收入和简陋的家庭环境,把孩子教育成亿万富翁。
她说:“中国人说‘养儿防老’,我要求孩子们每个人给我一个养老的保障。”
她说:“让我烦恼的是左手欧米伽右手百达翡丽。”
她还说:“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她的话可能不符合中国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关于打孩子的理论,直播时曾引起评论区的轩然大波。她要求孩子为她的养老负责,也被一些观众认为是对孩子的“道德绑架”。却也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养育孩子中的盲区。
01
养儿防老
我要孩子们每人给我一个保障
我刚带三个孩子到以色列的时候,以色列的北方跟黎巴嫩战火连天。我带着我的孩子们住进了防空洞,他们从防空洞开始,开启了以色列的生活。虽然防空洞生涯只有六七天,但是却磨练了孩子们。
一个人带孩子很困难,我开始做春卷。我给孩子们分工,用面粉打皮子、削菜、扯皮,包括我自己。三个孩子和我一同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我们没有拿过以色列政府发给新移民的一毛钱救济费。
我当时犹豫过是不是要去领救济金,最后我还是觉得不要。虽然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不拿,就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锻炼他们的脊梁,也是一种风骨。
后来通过我们做春卷,慢慢生活变好了,孩子们该读书的读书,该当兵的当兵。
大儿子当兵前的一个晚上,我召集他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我说我们骨子里是中国人,中国人有养儿防老,我需要你们每人给我一个保障。
我摊开了我的手,给他们出了一个题目。
我说我想要得到的保障是能够放在手上,又让我健康幸福的养老。
16岁的老二是被我打的最多的孩子,也是最聪明的。他马上跳起来,走到他的房间,拿了一把钥匙。他站到我面前,把钥匙放到我手上。他说,在你老之前,这是一把别墅的钥匙,我要送一个别墅给你。你可以在前面种菜。
18岁老大想可不能输了。于是他走到我的房间,他拿出我的钥匙也放在我手上。他说妈妈,我看见那些德国老人开着房车走周游世界,我要给你一部房车,让你能够周游世界,我供应你这部房车的一切费用。
五六岁的小女儿想了半天。拿了自己小八宝箱的钥匙,对我说,给你一把保险箱的钥匙,上面都镶着钻。她说你会有很多项链,很多戒指,我让你10个手指都戴的满满的,完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这三把钥匙,像愿望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后来我们有了别墅,周游了世界,也有了项链和戒指。
当我的孩子说要答应给我什么的时候,我一直不断地勉励他们。我甚至还会说,如果你买房子,我愿意跟你一起负担贷款。我希望用不断地鼓励去激励他,给予他的梦想一点力量。
至今为止我们的孩子们一直是不忘初心的。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父母索要。
02
孩子们送我的欧米茄和百达翡丽
我一个都不喜欢却还要戴
每个孩子买东西给我都很有意义。平时我不戴手表,我们家阿姨说太太不得了,儿子来了。我就先问是哪个儿子?如果她跟我说老大来了,我得快点把自己的手表卸下来,戴老大的手表。
如果阿姨说老二来了,我还得卸表,戴老二给我的百达翡丽,传递的想法是:幸福的妈妈是这样的,用心地爱着孩子。
这个动作很小,如果不戴他送的东西,怎么能表示你把他们放在心上呢?
我掌控得挺好,也把孩子们骗得挺好的。再聪明的孩子也要骗,当然这是很善良的一种欺骗。妈妈让孩子感到自己是靠他们的,主动示弱,是对孩子的爱。
第一,郑重地告诉孩子,我们是没有依靠的。我们是单亲离异家庭,不受救济,我们要靠自己。不要因为他是一个孩子,就让他不要靠自己。
第二,给孩子一个目标,让他自己主动说出来。尤其是十几岁的孩子,他是经过理性思考可实现目标。五岁的孩子跟十几岁的孩子目标不一样,妈妈内心要清醒。五岁的孩子会觉得目标困难的话,母亲要帮他共同达到目标。孩子不是一个投资品,要通过设定目标让孩子更坚强地成长。
第三,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如何在乎他的努力,在乎他的爱。戴了孩子送的礼物,更让孩子们觉得鼓舞,刚刚换表的故事是让家庭幸福的方法。
孩子送父母东西是因为父母在他心里有存在感。譬如他在学校得了一颗小红心,很高兴的告诉我。我把他的小红心一定放在他能看见的地方而不轻易丢失,那么明天会有两颗小红心。当你刻意去在意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努力会被激发出来。
世界上每个妈妈都是聪明的,只是有的妈妈没有找对方法。
03
孩子做了家务
该不该给金钱奖励?
孩子做家务是正常的劳动。劳动一定要有劳动观。孩子做点家务,就要给他钱,你给他吃饭,他给你钱吗?他睡你买的房子给你钱吗?
我们要平衡好劳动与创造之间的关系,劳动是应该的。
创造你是要给他一些有偿机制,比如你家里刷墙,本来请刷墙工,买一桶油漆多少钱刷墙多少钱。我们大家一起刷,省了1千块钱的油漆工,这个钱你就要合理的分给孩子,这就叫有偿机制。
区别对待,比如家里一年要有个大扫除,我要请别人来打扫,现在三个孩子答应他们扫。我的原计划是1000块,我先出每人300块,还有100块作为公积金放在那里,谁要紧急用钱的时候拿去用。
家庭财富观源于做父母的合理调配,不要说今天拖个地板我给你一块钱,这个是不对的,让孩子认为这个家不是他的。
为什么我拖个地板要一块钱,这个家不是我的吗?你不走地板你走天上吗?家长很容易进入误区。
我还要补充三个孩子之间的调配,譬如老大应该洗碗,老二应该拖地板,老三应该晾衣服,三个人的事情他们自己调配。在调配的工作当中,他们愿意怎么有偿机制,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比如我今天不想拖地板,和哥哥说可不可以换洗碗?哥哥说不行。哥哥今天洗了,弟弟可不可以给他两块钱?那可以的,那就是一种有偿机制。
在我家,家是孩子的,是大家的。就像我说国家是大家的家,我们自己的家是小的国,每一个人要都去爱国爱家。
有的财商教育走火入魔了
财商其实是关于生存,生活和生命
财商教育其实是高于生活的。一个人、一个孩子如果连人生都没有理好,理什么财?
我们喜欢把财商教育拔出来,单独讲,这也明显表现出中国家长的急功近利和焦虑——觉得我已经有点钱了,我怎么培养我的孩子更有钱。
单独来谈这个问题,是不健康的单独谈这个问题,也没有办法给好的方法。
我只能够讲的有三点东西:生存、生活和生命。
首先一个孩子是要懂生存,如果连生存都不懂,怎么能够懂生活?
其次,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去走极端。大家都知道轻生的孩子也不少,可能是有很多压力。
财商在犹太人的家庭当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东西,我把它细化成一小段,其实还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有的孩子从小就会整理自己。我曾经屡次说到一个理财的孩子,他会把自己的零花钱管理得头头是道,家长根本没必要去管理他的零花钱。留一小部分给他自己支配,他会在支配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让自己成长。今天去买了一双我很喜欢的鞋,这双鞋我要自己刷,他会更加的爱护,这就是生活。
我要给单亲妈妈一点鼓励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原生家庭。是不是离异的原生家庭就一定很差,我要给一些离异家庭的家长一点鼓励。
离婚了,孩子到了一个单亲家庭,这个时候就取决于单亲父母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他们是怎么去看待自己将要面临一个人去面对孩子,面对家庭。
因为另一半的缺失,可能会很痛苦,也许会很沮丧,但是如果有一颗乐观的心,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颗把孩子视为你肩膀的心。不要把他视为一颗小草,把他视为一棵树,可以靠的树,那么这个单亲父母的心境会平静很多。
注:部分图片文字出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喜欢可以关注小蛙,还有更多文章更新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