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而为人,何以为人

“好恐怖,母亲是个冒险的职业。”

“我俩口子都爱唠叨,爱评论,否定孩子。 感恩,万幸,我们的孩子还让我们活着! 悬崖勒马吧。”

“妈妈都操心,都爱唠叨。”

“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自己都欠教育,又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其实我们都有心理病。”

上述评论都和以下这起悲剧有关。

“某男子被唠叨没考上研究生打死母亲,称自幼得宠,和母亲关系好”,这起悲剧发生在去年5月13日凌晨3点。案发后,虽然被害人丈夫、父母均对王某的犯罪行为表示谅解,请求法院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最终法院判决王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起悲剧令人费解和悚然心惊的是,据王某自己供述,自幼在家里生活得比较幸福,母亲平时对自己挺好的,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错。杀母亲的时候,心里的冲动怎么也压制不住。在这之前没有杀人的冲动,也没有实施过其他暴力手段。

其父亲称,母子平时没有任何矛盾,妻子平时对儿子特别宠爱,母子俩的关系非常好。王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怎么出门,在家的时候就是打打游戏,看看电脑什么的。

我们一起就这起悲剧认真思考和深挖细掘一下,也算是帮助我们自己调整认知,提升自我。

第一、假设这件事反转。

“母亲和王某说起找工作的事,随后开始唠叨,埋怨其考研究生时没好好复习,天天玩。这不是母亲第一次唠叨,王某特别烦,特别生气,就跟母亲吵了几句,然后回自己屋关上门看电影。

次日凌晨2点左右,母亲去厕所回来,发现王某还在玩手机,又唠叨说,这么晚了还玩,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一天天的光知道玩。”

然后王某非常伤心自责、内疚羞愧,选择一跳解千愁。

从报道的类似事件来看,显然这样的发展方向更多。那么伤心懊悔的人自然是母亲了,社会舆论的方向,又会一边倒地斥责母亲了。

第二、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作为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们来说,我相信第一时间会觉得这位母亲小题大做,孩子好好的,只是没考上研究生,暂时没找到工作,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何必和孩子生气,天天唠叨?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自己女儿连高中学业也无法正常完成,上大学成了奢望。连正常生活都成了努力的天花板。要是我女儿只是研究生考不上,暂时找不到工作的话,那简直成了甜蜜的烦恼,睡着了也会笑醒的。

但事实上,当我们的孩子好好的,更好一些,再好一些,我们仍然是那个普通的母亲,依然会人心不足,仍然会唠叨不休。

我记得有一则报道说,女儿明明从名校毕业,任职企业高管,但习惯了高要求的妈妈仍然不依不饶,最后情绪激动的女儿愤而从阳台一跃而下。

所以,你以为你苦,是因为孩子心理疾病,看不到未来吗?不,是因为人心不足。

第三、王阳明先生说每个人都心存良知。

这个孩子真的如评论说的是人间恶魔吗?“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一句话并不能简单地总结这起没有赢家的悲剧。

“被害人丈夫、父母均对王某的犯罪行为表示谅解,请求法院对王某从轻或减轻处罚。”“王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怎么出去,在家的时候就是打打游戏,看看电脑什么的。”

王某并非穷凶极恶之徒,也无前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生。家里人应该理解母亲过度唠叨激怒了王某,酿成悲剧。否则,死者父母肯定会为自己女儿讨回公道的。

我甚至猜想,要是他已死去的母亲能开口说话的话,大概也会请求法院谅解,把过失算在自己头上。

王阳明先生说每个人都心存良知,他甚至给杀人放火的土匪一条生路,给了他们新民的身份,帮助他们安居乐业。事实证明,那些土匪有了好好过日子的机会,良知就主导了他们的行为,他们变回了普通老百姓。

那么,案中王某的良知何在?

我想正如一位网友的分析"是母亲和孩子都不会管理和疏导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而这种与年龄无关,就算活到四五十岁、七八十岁,仍然无法对自我情绪负责,无法理性控制情绪的人太多太多了。

心理科医生通常给未成年心理疾病患者的诊断结果为“通常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出现的情绪障碍。”从情绪障碍角度来说,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其实我们都有心理病”。

第四、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必要性。

我已经很多年不看书,不写字了。

抑郁症的女儿,让我秒变回小学生。我以一种很认真主动的姿态,每天书不离手,反复地看着同一本书,静静思考,还写了不少读后感。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也恰如其分,想方设法地把书里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灵魂,快速实现旧我蜕变,以新我应对当下的一地鸡毛。也迫切地希望在字里行间找到迷茫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家长看书学习,成长改变,显然是自渡的绝佳方式。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很重要。

学校的教育、多年的打拼,奔赴的方向却只有物质文明,确实很好地解决了生存问题。然而对于心灵成长、人格健全等精神文明,大多数人非常匮乏。

物质匮乏会饥饿、会冷,那精神匮乏呢?

王某的悲剧正是整个家庭精神匮乏的集中显现。

类似的悲剧还少吗?

家长伤害孩子、孩子伤害家长......这些让人遍体生寒的人伦悲剧,一会儿骂家长,一会儿骂孩子,反正谁活下来就骂谁。骂来骂去有意思吗?

我们应该发挥人类善于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于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心理疾病孩子的母亲。从某种角度讲,还是失败的家长。但我能做的努力是,通过我的文字,呼吁更多的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像积累物质财富一样积累精神财富,关注心理健康,多学习心灵成长、人格健全的知识,学会好好说话和非暴力沟通。

只要你想,你就能幸福,相信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吧。

生而为人,何以为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