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热爱生活吗?

我昨天的文章《一条麻辣味的评论》,引发了几位网友激烈的讨论。

讨论中提及“热爱生活”的话题。

电视剧《小舍得》里风帆小学校长说:“热爱生活的孩子,才会热爱学习。”而且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们越来越热爱生活,而不是相反。

作为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我太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了。的确,热爱生活的孩子,才会自动自发热爱学习,才会眼里有光,胸中有山海,才能赢在终点线。

都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只是投射出家长生命状态的一面镜子。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不妨扪心自问,你自己热爱生活了吗?

我勇敢地自揭其短,我过去是活着为有期徒刑,永远在等待。等待老公变得更稳重,能关心我照顾我。等待孩子快点长大。等待退休。孩子罹患心理疾病了,又在等待孩子早日痊愈,回归人生正轨。

现在我经过学习后,已经确定自己当初不健康的生命状态,传递给了孩子太多的焦虑和压力,这也是孩子罹患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当然,我可以自我辩解说,“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还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什么的。但那又有何意义呢?今日果,昨日因。而且愿意为了女儿去调整改变的只剩下我了。

而且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位朋友比我更悲观,她对活着更没盼头。对生活一点儿不爱,更谈不上热爱。明明她事业有成、家境优渥、财务自由。

所以,我大胆猜想,应该有好大一部分家长,并不真真正正热爱生活,活得焦虑痛苦,活得煎熬无助,活得有气无力,活得浑浑噩噩。

要不然,这么多人说人生是苦,人间不值得,未来不可期。下辈子再也不来这鬼地方了。

谁痛谁改变,从去年我开始学习成长改变以来,为了承担起原件的重任,我渐渐的开始爱上生活了,一点点儿爱,慢慢地爱,越来越爱,终于变成热爱、深爱。不仅自己整个人的身心状态大大改观,女儿情况也越来越好。所以,要想复印件好,关键是先修改原件。

道理总是越辩越明的,让我们一起看下网友们的想法:

网友一:“可是我儿子ipad 上手几周,就疯狂开始下载游戏了,这速度快得我都没意识到......

当然,这之前周边环境他看得很多了,对平板的使用已经不陌生了.....

可这我没法防,小朋友在一起看人家玩之类的,看爸爸玩之类的,总不能把孩子隔绝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里......

我现在只能每天限定他玩的时长。

但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感觉是我在逼他,连上午上课他都说没意思,只有下午的托班他还觉得蛮好玩,回家就是完成作业练习,有时候去运动班,全部结束每天必须要玩一个多小时游戏,好在目前还知道到点关机上床睡觉......

我也不知道控制的所谓好的家长是怎么控制的?感觉养育孩子,太难啦......

也不知道我妈怎么就会认为孩子给口吃的就好了,照她当年那么样,竟然我能被养得这么正,也是有点不可思议......

孩子不爱看书,真逼急了,又是父母管教的错。”

我的回复:“热爱生活的孩子,才会热爱学习。家长先看书,做好榜样。”

网友一:“太空洞啦......

我热爱生活着呢,可是感染不到孩子......

我一天还得工作做饭打理家务睡觉啊......

工作日每天就4-5小时和娃相处的时间,他还要完成半小时弹琴(真正是一秒都不能多弹那种),半小时听喜马拉雅,1-1.5个小时玩游戏,半小时吃饭,半个小时中文和外语阅读,大概20分钟连环画时间,怎么搞?

时间就这么点,其实也没干啥特别的,怎么能让他热爱生活呢?要问他热爱啥?就爱游戏......”

我的回复:“过度用力的人生是灾难。

能让孩子多发自内心的欢笑吗?

多接触大自然,和小伙伴疯玩追逐。

放下功利心。

热爱生活的孩子,才能走得远。赢在起跑线,并不能保证赢在终点线。”

网友二回复网友一:“看到你的安排,我就知道孩子为什么爱玩游戏了。”

网友一回复网友二:那怎么安排?

来来来,不要光批评不给建议,除了体现出个人莫名的优越感外,没有任何意义......

你安排个让孩子热爱生活的plan?

每天念书打卡是学校规定的,家长也没办法,除了每天弹半小时琴和连环画20分钟,我哪儿促进了什么让孩子玩游戏的动力了?

人身攻击是最low 的事情,有建议就说说,没有就少放厥词......”

网友三回复网友一:“我爸是这样,我做完作业就要求我干别的。

最初学钢琴学画画是我自己提的,被他硬逼到不想学。

不要强求孩子一蹴而就。

热爱是一个过程,你逼他弹琴,逼他阅读,最后就是什么都不爱了。

你先要求他做这个做那个,问他爱干什么肯定是爱游戏。

游戏让孩子有藏身的机会(至少对于我来说)。

在他的强权下我从未热爱过生活。

这两年离开他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是爱,虽然仍旧做不到热爱。

游戏并不让我快乐,只是委身于游戏让我感到安全。

我很赞同答主的看法,答主是真的勇敢地放下了一切。

虽然我是作为孩子的身份,但是我仍旧做不到抛下一切,仍旧焦虑,仍旧有功利心,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无法真的热爱生活缘故。

看你的回复我感觉你有点焦虑,像我一样被定在了思维闭环里。我也觉得时间很少,不够用,我要学习,还要玩乐。

怎么办?

只能逼自己,越逼越焦虑,越逼越没有时间冷静下来放慢脚步反思自己。

我觉得上面这位知友其实并没有攻击你,语气虽然有些尖锐带着质疑,但是说的是实话。作为孩子其实我能共情到为什么他会这样回复。冷静冷静。”

网友二回复网友一:我不是攻击你。

你看别人的回答应该也能明白。

我不知道你家孩子几岁,但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主玩乐时间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不能引导孩子喜欢。学校安排的你认为一定要安排的活动也就罢了,连你自己安排的活动孩子也是必须完成的。在孩子不喜欢的情况下,还天天如此。

孩子进入游戏逃避的是什么?是强势而不自知不反省的家长。

看你回答如此愤怒,也许还要加上情绪不稳定,这更是孩子的灾难。

兴趣爱好,首先应该是观察孩子并尝试,如果孩子确实不喜欢,就放弃。

“喜欢”能强迫吗?”

网友二回复网友三:“就是这个意思,当你找回生活的掌控感,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喜欢的东西,生活还能这样,不用全听别人的,幸福感也提高了,效率也高了。因为之前的精力都耗费在焦虑本身上了。”

网友一回复网友二:“多谢,会说话很重要,秀优越感很多余。

如果你一开始就能像现在这么好好说话,我不会针对你的。

以其人之道还知其人之身,很有用。

至于你说的放手让孩子自主玩乐,我也不是没放手过,结果就是天天都是游戏,完全除了吃饭睡觉只有游戏。

我还要做很多事,我真的是一个人带孩子,彻彻底底意义上的一个人,没有任何亲人朋友帮忙。我根本腾不出时间,我还要工作养家。

所以,不焦虑是家,但是完全放任带孩子探索他的天性,对于我这样的家庭来说是奢侈,因为家庭条件决定我没办法放手让他探索自己的天性。”

网友一回复网友三:“我没有在孩子做完功课后逼他干什么。

每天完成该完成的事后,就是他自己的时间,只是时间少。

冬天下午4点就黑了,一通操作完,已经晚上7点多了,能出去找小伙伴玩?

一般7点半到9点之间都是孩子自己的安排,只是他全都用来安排游戏了,我也随他。

至于听书什么的,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我每天真的只有半小时弹琴和20分钟的连环画,是他需要完成的。

周末他会找小伙伴玩啊,放假我会带他出门旅游啊。

每天1个小时不到的任务也算逼迫、压抑孩子的话,那只能说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差异太大了。

我父母倒是从来不逼我干什么,我妈只管我吃口饱饭,但是我同样不快乐。

我自己知道自己童年是很不快乐的,因为我一样擅长的东西都拿不出手。我儿子虽然练琴的时候生无可怜的样子,但是真的在人前表演起来的时候,他的自豪和喜悦是挡不住的......(当然,现在学琴的孩子很多,他只在矬子里拔个高个)。

很多事,不能仅凭片言只语就下论断,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回复网友三:“是的,很容易生气,其实是不够爱自己。

说真的,不相干的外人,口舌之争,不值得生气。

生活本就一地鸡毛,不必在外面捡鸡毛。”

我回复网友二:“是的,喜欢发自内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还要给生活留空白,天马行空,发发呆,走走神,有利于心理健康。”

我回复网友一:“抱抱,也的确很辛苦。

我当年太多加班出差学习,对孩子缺陪伴缺爱,缺耐心缺包容。

家长活得焦虑痛苦,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让自己放松些,快乐些,幸福些。”

你热爱生活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