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李秀文出生在澳门的一个富商家庭,中学时代,父母将她送入执信女子中学就读,这是一家省重点中学,当年由孙中山先生发起建立,用来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来此就读的学生大多都是贵族子弟。

中学时代的李秀文,出落得亭亭玉立,身材修长高挑,皮肤白嫩细致,一头长发乌黑亮丽,长期良好的教育修养和文化熏陶,令她的眉宇间藏着一种知性恬静,可谓是个气质高雅的美女,在学校被以“校花”冠称!
那李秀文是如何与叶挺结缘的呢?李秀文的父亲李少村有一位好友,名叫李章达,是孙中山宪兵队的司令,而那时叶挺正是宪兵队的参谋长,所以和李章达既是同事又是兄弟,关系特别好。叶挺呢,经常去李章达家喝茶聊天,而李少村也经常带着女儿到好友家溜达,所以,这么一来二去,就让两颗炽热钦慕的心碰撞在了一起。
有一次,两人在约会时,李秀文便问叶挺:你们准备什么时候铲除那三种尘土?这一问题,让叶挺一脸懵逼:什么尘土啊?李秀文说:就是压在百姓头上的那三座大山嘛,军阀、官僚、政客,只要他们在一天,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
这一问,让两颗热血沸腾的心瞬间找到了革命事业的契合点,从此便决定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携手前进。
对于二人的婚姻,父亲李少村提出了“反对”,他说:要想娶我女儿,除非你叶挺当上团长,否则想也别想。其实,李少村早就相中了叶挺这个女婿,他说这番话,是希望婚姻能变成鼓励双方前进的动力。
叶挺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还能力出众,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强烈的革命热情,1925年,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满足了李少村的“要求”后,李秀文和叶挺也顺利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一年,李秀文19岁,叶挺30岁。女儿出嫁时,李少村还给了很大一笔陪嫁。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一家跑到了国外,开始了长达10年的“流浪生活”,这期间,叶挺在德国学过军事,开过饭店,做过零工,但终入不敷出,而这时,刘少村几乎承担了他们全部的生活费,真是中国好老丈人啊!
在这期间,国民党为了拉拢这位大将,不是送钱就是送礼,但是叶挺都不为所动,一概拒绝,因为他深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所以他也在积极地投身共产党。
1937年,他回到延安筹建新四军,并在毛主席的力荐下,担任新四军的军长。刚成立的新四军,武器装备十分的简陋落后,兄弟们根本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家伙什儿,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叶挺可谓煞费苦心,他硬着头皮向以前的老部属要了一批,想方设法缴获日军的武器,而且,李秀文为了帮助丈夫的革命事业,她甚至将父母的养老金拿来去买装备,从广东、香港一带买了3600支枪,并亲自押运送到新四军,交给国家,真可谓最佳革命伴侣。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在皖南遭到蒋介石的突然袭击,九千人的部队,除了2000人突围逃走后,剩余全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捕,副军长项英英雄牺牲。
在丈夫被捕入狱的四年里,李秀文无惧生死和痛苦,毅然申请来监狱与丈夫相扶相伴,共同度过最黑暗的牢狱时光。在牢狱中,叶挺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革命诗篇——《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四年后,叶挺被释放,释放那天清晨,国民党派人给叶挺送来一件崭新的妮子将军服,希望换掉身上那身早已破败不堪的灰布军装。叶挺昂着头颅说道:我不换,我要穿着新四军的衣服继续回到新四军去。
出狱之后,全家欢腾,终于熬过了最黑暗的时光,现在他们要向着自由、充满胜利曙光的延安飞去。那天,他们一家登上一架美军专机,从重庆飞往延安。其实,周总理那时就劝他们说,应该先好好休息几天,等过段时间另乘飞机再走。但是他们却归心似箭,就像要回家一样,心情非常迫切,坚持乘坐这趟飞机回去,正好一起返回的还有国共谈判的一些代表。
毛主席得知叶挺一家要回来后,非常高兴,在机场已经准备好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而主席本人、朱德、任弼时也亲临机场迎接。还有叶挺的两个儿子,叶正明、叶华明也早已等候在机场。
飞机起飞后,天气等一切都正常,等到中午时分,天空渐渐下起了小雨,而飞机也已飞抵延安上空,就在大家欢呼跳跃、翘首以盼时,飞机的声音却又慢慢由近及远,最终完全失去了声音。
直到两天后,一则噩耗传来:叶挺一家乘坐的飞机,在山西兴县附近撞上海拔2000多米高的黑茶山,飞机顿时爆炸起火,坠落山崖,机上所有人全部遇难。
那年,李秀文才39岁,是9个孩子的妈妈,这是一场多么令人心痛的惨剧,整个延安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氛围中。1945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为他们举行了追悼会,延安各界2000多人参加,而叶正明所写的《给死了的父亲母亲》悼念文章,更是让人难掩悲伤、声泪俱下:
母亲,你和父亲结婚以来,从来就很少好好过过。刚结婚,父亲因为几次参加革命,就很少和你在一起,在结婚的二十多年当中,你不辞劳苦地抚养了9个孩子,第三个幼年病死了,第五个和第九个与父母一同罹难。你从来没发过怨言,没有说过一句丧气的话。母亲啊,你养育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使我们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母亲,你放心吧,你的儿子会好好地遵照你的教导走向光明的道路。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