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兵三十年搜寻近千份入党志愿书!精选百份在报国寺展出

一张张极具年代感、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旧纸,却承载了一批人的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韩珍明百份入党志愿书收藏展”正在北京报国寺一殿展出,这些珍贵的史料详实记录了不同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故事。

老兵三十年搜寻近千份入党志愿书!精选百份在报国寺展出

老兵三十年搜寻近千份入党志愿书

这些志愿书是69岁的军休干部韩珍明花了二三十年时间在全国各地搜寻所得。退休前,韩珍明曾是军队的一名党务工作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份革命战争年代的入党志愿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从各类旧纸堆中寻觅入党志愿书的路上乐此不疲。这些志愿书一开始并不为人重视,常常被卖家当做废纸跟其他资料堆在一起,韩珍明就一堆堆买来,从故纸堆里大海捞针似地寻找。

老兵三十年搜寻近千份入党志愿书!精选百份在报国寺展出

多年来,他为收藏入党志愿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最北去过新疆,最南去过广西。

现在,韩珍明先生已经收集了近千份入党志愿书,在中国收藏杂志社和北京莲花池军休所的协助下,办起了这个展览。他们以时间为脉络,精选了一百份最有代表性的入党志愿书。很多志愿书年代久远,早已字迹模糊,韩老与工作人员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辨认,又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才形成了清晰的文字说明。

老兵三十年搜寻近千份入党志愿书!精选百份在报国寺展出

读入党志愿书与主人公“隔空对话”

郭瑞海1947年写的入党志愿书,是韩珍明收藏的第一份入党志愿书。主人公郭瑞海是一名旧军人,时年39岁,1945年8月他随军起义,加入解放军。字里行间,郭瑞海对前途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坚决表示要“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平等,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

1949年,张天亮在的“入党动机”一栏中写道:为求翻身,不受压迫,打倒一切反动统治,为(人)民服务,是(使)人人有衣穿有饭吃,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参加共产党。同年,刘占清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因为在家没有吃的,受地主恶霸的欺骗,为中国革命而战到底。

展览当中,时间最早的一份入党志愿书写于1938年。那一年,一位名叫曹松林的21岁山西女学生在延安加入了共产党。她出身小资产阶级家庭,1937年,从山西太原女中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一路辗转,曹松林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就读于党中央创办的延安公学。在入党动机一栏,她写道:“我认为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党,能为无产阶级谋利益,为劳苦大众求生存,所以我就要入党。”

“‘到延安去!’曾是一个响彻云天的口号。”韩珍明动情地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一代热血青年怀揣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从沦陷区、国统区奔赴延安。这份1938年的入党志愿书就深刻地记录了那段历史。”

韩珍明觉得这份入党志愿书太珍贵了,不惜花重金从一位收藏家手中购得。

展品中还有一份填写于1949年5月23日的入党志愿书,这也是韩珍明收藏的志愿书中罕见未通过批准的一份。其中的内容显示,1949年7月9日,上级党委会作出批示,认为申请人“历史复杂,一贯投机,并参加伪党及伪军多年,杀害过革命同志,虽然目前表现不坏,但未经严重考验,时间不长,故不批准入党。”

在不少参观者看来,这些展品上的书写笔迹并不都工整清晰,甚至还有不少别字或生造字,但它们却给了今天的人们一个触摸鲜活历史、“隔空对话”的机会。主人公自述中那些曲折经历、思想转变甚至浴火重生,不但将形形色色、百感交集的人生集体呈现在观众面前,更让人深刻感受到,积极要求入党绝不是一句口号,肩负使命必须要经得起严格考验。

老兵三十年搜寻近千份入党志愿书!精选百份在报国寺展出

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崇高的理想

“那时候的入党志愿书真是情真意切,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口号,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连批评的话都这么直白地写上去,真实又大胆。”展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大家互相述说着自己的感想。

“这批展品背后的‘主人公’,有人牺牲在战场,有人行踪不明,还有人已经故去……无论如何,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珍贵的留存,他们的崇高理想被永远定格,成为最耀眼的光芒。薄薄的入党志愿书,记录着共产党人无悔的选择。那是精神的高度,更是信仰的厚度。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到那份崇高的理想,激励后来者砥砺前行。”韩珍明说。

老兵三十年搜寻近千份入党志愿书!精选百份在报国寺展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