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而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所以说周亚夫的出身很高。不过周亚夫自身的能力,远远超过他的身份,只是他名门之后的身份,为他建功立业奠定了一定基础,让他少走了一些路。
曾经有个看相的对周亚夫说,他将来会封侯,而且官至丞相,只不过最后会被饿死。可周亚夫压根不信,因为他还有个哥哥,父亲的爵位自然有哥哥继承,将来又会传给他侄子。至于饿死一说,就更是空穴来风了,毕竟周家一直深受皇帝重用,怎么可能饿死。然而周亚夫不知道,这位看相之人的话,最后会真的应验。
其实纵观周亚夫这一生,笔者认为他最大的功绩有两件。第一是驻守细柳,有效阻挡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第二是平定七国之乱,这场让汉景帝都十分头疼的内乱,却在周亚夫的指挥下,三个月就平定了。

既然周亚夫功绩显著,又是西汉不可或缺的将领,为何汉景帝会对他有意见呢?笔者认为这与周亚夫和汉景帝的性格有关。
周亚夫是典型的武将,说话不会兜圈子,说什么做什么都直来直去。汉景帝也是有自己想法的皇帝,他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所以才会和母亲窦太后产生矛盾。所以说二人的性格很像,他们两人一碰到,就是针尖对麦芒。从几件事中可以体现出来。
一、汉景帝最早宠爱栗姬,所以立了她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可是后来栗姬失宠,汉景帝又想废掉刘荣,立刘彻为太子。当时的周亚夫身为丞相,自然有建议储君人选的资格,知道汉景帝想废长立幼之后,周亚夫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刚才说了汉景帝也是有主意的人,他提出想废太子,实际早就做好决定,表面是和群臣商议,实则就是通知大家一声。可周亚夫认为这样对国家不利,因此在所有人都不敢出声的情况下,只有他站出来反对,这就遭到汉景帝的厌恶。
二、窦太后想让汉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是汉景帝以父亲在位时,也没封窦太后的侄儿为侯为理由,称这样不合礼制,需要与群臣商议一下。原本窦太后和汉景帝的关系就比较紧张,汉景帝也想借此缓和一下与母亲的关系,所以内心希望群臣能够支持这件事。
可周亚夫又站出来,说当年汉高祖刘邦立下规矩,非刘姓宗室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希望汉景帝不要违背先祖遗训。这番话说得汉景帝哑口无言,因此封王信为侯的事,也只好作罢。
这一作罢就造成几个连环效应。首先汉景帝和窦太后的关系更僵了,其次汉景帝将这一切都记恨在周亚夫头上,最后也导致窦太后对周亚夫不满。
三、匈奴将军归顺汉朝的时候,汉景帝一高兴,就想封他们为侯,周亚夫一想这还得了,又赶紧站出来制止。周亚夫认为这些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从而投奔汉朝,虽然我们可以接纳他们,但不能让这种人做汉朝的王侯。
汉景帝话都说出去了,此时收回就大失君王威严,于是当众批评了周亚夫,随即给匈奴将军封了侯。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汉景帝是在给周亚夫下马威,让他不要总是违逆皇帝的意思。
两人就是这样硬碰硬,最后周亚夫自然是碰不过皇帝,所以落得饿死的下场。那么笔者又为何说周亚夫的死,他和汉景帝要各负一半责任呢?
因为周亚夫身为大臣,虽然敢于进谏是忠臣之举,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皇帝的面子。当初魏征冒死进谏,时间一长,唐太宗都对他有些反感,认为他总是让自己下不来台,甚至和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要处死魏征。
就连唐太宗都如此,何况年少气盛的汉景帝。周亚夫进谏次数多了,便只会令汉景帝觉得,这是在故意和他作对。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两个事例来证明。
一、汉景帝在宫中设宴款待周亚夫,却故意不给他筷子。周亚夫认为这是汉景帝故意羞辱他,便满脸不高兴,还问管事要筷子。汉景帝还笑着说:“此不足君所乎?”意思是说周亚夫这还不满足吗,周亚夫十分愤怒,却又不得不给汉景帝下跪谢罪。
汉景帝刚说个“起”字,周亚夫就站起来,然后转身走了。汉景帝望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无奈说了一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这件事中两人都有错。汉景帝错在不该如此羞辱大臣,还当着下人的面,周亚夫好歹是名门之后,又是汉朝重臣,如此肯定让他有些不爽。而周亚夫则错在太过傲慢无礼,即使心中再不服气,作为一个大臣,也不能如此冲撞皇帝。
二、当初汉景帝封了匈奴将军为侯,周亚夫就称病不去上班了,汉景帝知道,这是在和他赌气。所以他才安排了设宴之事,想看看周亚夫脾气改了没有。按理来说皇帝已经给他台阶下了,可周亚夫丝毫不领情。
周亚夫整天在家不去上班,他的儿子见父亲年老了,便私自购买了五百盔甲,想着将来给父亲当陪葬品用。这原本是儿子的一片孝心,可私自购买盔甲,就是谋逆的大罪。汉景帝与周亚夫原本就矛盾重重,这件事被人告发后,汉景帝便认定,周亚夫存有不轨之心。
最后在审讯之时,周亚夫还振振有词,说这是陪葬之物,丝毫没有一点自己做错的意思。这才气得汉景帝对他不管不顾,最终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而亡。
这件事周亚夫错在,本没有谋逆之心,却还纵容儿子私藏盔甲。要说周亚夫身为武将,自然知道私自购买盔甲的大罪,但他不仅没有阻止儿子,还认为其一片孝心。甚至后来被人告发,周亚夫的态度仍然强硬。
再说汉景帝虽然在气头上,却没有明确下旨处死他,只要周亚夫肯服个软,说不定哪天等皇帝气消了,也就放他回去安享晚年了。然而周亚夫始终想不通,最后还以绝食抗议,令自己落得悲剧收场。
至于汉景帝的错,就在不该这般羞辱大臣。当时的周亚夫都一把年纪了,汉景帝如果看不惯他,将他放回去养老,眼不见为净也就是了。可他偏偏咽不下这口气,要和一个老臣计较,最后导致一代功臣这样被活活饿死。
所以说周亚夫的死,他和汉景帝都有责任,怪就怪两人的脾气都很冲,谁也不服输。可周亚夫再怎么强势,也不可能斗得过权力最大的汉景帝啊。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