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诺门坎战役算是二战爆发以来,苏联红军同日军之间的第一次正面战争,此次战争最终以日军的溃败来得以结束,日本政府迫于压力,于1931年签订了《苏日停战协定》。正是由于此次正面战争给日本军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得后来苏德战争期间,日本不敢轻易对苏联发动进攻。

诺门坎战役最终以苏联绝对的碾压下取得了胜利,这足以证明了苏联当时的军事实力,但后来斯大林还曾向中共请求了多次派兵增援,这其中又有什么因素,在其中间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来分析诺门坎战役后,关于苏联同中共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诺门坎战役的时代背景以及前后经过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的铁蹄就已经踏入了我国东北的领土,这也意味着我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在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段时间内,日本不断在东北地区扩展自身的势力,建立起了以溥仪傀儡皇帝为核心的伪满政府,在日军势力侵蚀了我国东北的领土之后,日军为了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开始了对于东北地区之外的势力扩展。日军当时的扩展方向主要是向两个方向进行扩展,第一个方向是向中国华北华南等地区进行侵略扩张,第二个方向则是看准了拥有广大领土的苏联。

在七七事变发生后的两年也就是1939年,在5月11日这天,日军同伪满军队在黑龙江和外蒙古外界的哈勒欣河地区悍然向蒙古边防军发动了进攻。在5月28号这天,战争进一步的扩大,由于哈勒欣河地区处于在苏联的远东地区,当时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经济重心都集中在了欧洲地区,因此苏联对于此次进攻并未及时做出反应。

等到苏联政府反应过来后,已经是7月份了,苏军成立起了以朱可夫为司令的第一集团装甲军,此支军队有近500辆坦克,近400辆装甲汽车,近500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500多架飞机。朱可夫司令是二战时期中苏联较为有名的军事将领,在后续的卫国战争中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在苏联军方作出了回应后,在绝对的实力碾压下,由关东军和伪满军队所构成的军队很快就被打得节节败退,当时这支军队只装备了最为基础的战斗装备,最大单位的装备是装甲车,而这在苏联的钢铁洪流下不堪一击。

最终,在8月20日苏联同蒙古军队一同发动了反攻,日军连连后撤,退缩到诺门坎地区。在苏军和蒙军的强力进攻下,于24日,苏军在诺门坎地区围堵这支日军,并展开了歼灭战斗,至8月份底,苏蒙联军结束了战斗。最终,此场战役苏蒙联军伤亡1.8万多人,而日军伤亡4万多人,被俘近2万人。

苏德战争的爆发

在诺门坎战争结束后,德军于1941年撕毁了苏德和平条约,悍然发动了对于苏联的战争,此场战争由最擅长闪电战的古德利安来领导,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苏军损伤以及被俘获的人数就达到了66.5万人,闪电战给苏军带来了极大的损伤,导致短时间内,苏联并未组织起较为有效的反攻。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但是战争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苏联常年的气候是以亚寒带季候为主,按照气候的规律,苏联莫斯科附近的地区一般在10月份就会迎来冬天,而1941年的冬天,苏联迎来了第一次“秋雨”,阻止了古德利安的军队前进。在冬天这段时间内,苏军成功恢复了自身的元气,并在铁木辛格的带领下,于次年的春天展开了第一次的反攻。

而在古德利安的领导下,苏联的反攻受到了包围,并在反攻之中再次受到了德军的猛烈进攻,这次反攻计划不仅仅没有收复苏联已经沦陷的土地,反而进一步损耗了自身的军事力量。

在苏联最危急的时刻,德军甚至都逼近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苏联危在旦夕,但由于希特勒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德军放弃了进攻莫斯科,反而是转向进攻一座在希特勒眼中更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斯大林格勒。而后来德军并未成功攻下斯大林格勒,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时期的苏联远东地区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这两年时间中,苏联耗尽了一切力量来保卫斯大林格勒,甚至将一些还未成年的学生补充到了苏联红军之中。苏联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在严寒气候的影响下,逐渐败退,苏联出现了一丝转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1942年打到了1943年,从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的这两年期间,是苏联最为危急的时刻。此时苏联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无暇关注远东地区的日军。

希特勒在眼见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迟迟没有落幕,便开始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于是在1942年,希特勒向日本致电,请求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但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日本在诺门坎战役之后,对于苏联的军事力量拥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争期间,日军面对装备精良的苏联红军,再也没有了当初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反而是对于苏军产生了忌惮。

当时驻扎在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以及伪满军队共有70万人,这只关东军以及伪满军队如果当时出兵苏联的西伯利亚,二战的战局可能会再次出现反转。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军人出身的斯大林对于当时处于苏联远东地区的日军产生了忌惮,认为日军若是出兵西伯利亚,苏联可能就会像波兰一样覆灭。苏联当时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出动远东地区做好日军的防范,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斯大林选择了向同时期的中共求助。

苏联前前后后向中共的多次求助

斯大林第一次向中共进行求助是在1941年,在诺门坎战役后,被军国主义冲昏头脑的部分日军再次袭击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军队,由于苏联在远东地区开展战线将难以提供完全的补给线,因此,斯大林向毛主席进行了第一次求助,求助内容具体是请求中共的军队破坏热河以及察哈尔地区的铁路交通,并对于长城附近的日军进行游击战和牵扯。且参与之前诺门坎战役的朱可夫第一集团军,当时已经没有驻扎在苏联的远东地区,再次召集这只钢铁洪流军队具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斯大林向中共寻求了第一次援助。

当时中共也处于在抗日战争的泥沼之中,难以派出多余的部队来满足斯大林的援助,且当时中共所领导的军队并未装备较为精良的装备,正面战场同日军进行对决难以取得优势。因此中共领导人在再三考虑下,决定给热河地区和察哈尔地区的游击队发送了电报,下派了破坏日军交通的任务,这支游击队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军对于苏联的进攻力量,而这场日军进攻苏联的战争,最终又以日军败阵来结束。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同时期的中国也爆发了皖南事件,皖南事件后,新四军的几万人在国民党和日伪军的伏击下腹背受敌几乎全军覆没。中共所领导的军事力量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在皖南事件之后,中国内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国民党原本是想借助日军的侵略来逐渐消减共产党军队的军事力量,但是随着敌后根据地的建立以及游击战术的实际应用,在日军的侵略下,中共领导的军队不仅仅没有因此遭到打击,反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皖南事件后,国民党进一步压榨中共的根据地范围,开始了对于中共的打压,此时的中共也面临着和苏联一样的困境,内忧外患。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后,苏军更是无法抽调力量来支援远东地区,因此求助中共军队来阻止远东地区的日军,并且承诺予以中共的军队一定的精良装备。但是此时中共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自身都难以保障,怎么来派出多余的部队支援苏联红军,对此,毛主席表明了拒绝态度,而这也使得斯大林十分地愤怒。

至此斯大林在两个时间段对中共一共寻求了六次援助,其中在第一个时间段中援助很快就得到了响应,但是在后来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共面对于斯大林的剩下五次援助并未得到响应,得到了毛主席的婉言拒绝。

但值得庆幸的是,此时的日军在经历了两次战争之后,并未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候往西伯利亚出军,使得了苏军的后方得到了保障,苏军也因此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调动了一切力量,战胜了德军,并配合盟军在后续的诺曼底登陆战中一同对德军进行了反攻,最终攻下了德军的国会大厦,以希特勒为核心的法西斯集团也因此而覆灭。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对于斯大林向中共请求援助的分析

对于斯大林前后向中共请求援助的这件事上,不少历史学家给出了自身的分析以及答案,笔者在阅读了多名历史学家的分析后,将多名历史学家的分析总结和串联了起来。

首先是日军为什么不向此时期的苏联发动进攻:

第一是由于日军在前几次的战役后连连受挫,尤其是在诺门坎战役中,关东军在苏联的钢铁洪流下甚至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苏联对待日军的态度极其强硬,宁可歼灭日军也不愿意接受日本的投降,而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的损伤达到了80%,这是在二战战场中损耗率较高的战争之一。

第二是,日军若是当时出动西伯利亚,自身的补给线难以满足,从中国的东北到苏联的西伯利亚,其间的跨度极其长,并且日军也同德军一样并未装备苏军那样的防寒装备,一旦战争未在4-10月这段时间内结束,日军很有可能由于气候原因不战而败。

第三,是当时日军深陷在中国战场中,虽然日军相较于中共的军队来说,其装备是碾压性的,但是中共所领导的八路军采用了游击战术能够将日军耍得团团转,同时日军在中国的西南部以及东南亚均有出兵,战线拉得太长会导致日军难以供给军队的补给,同时也会因多个战场而活生生被拖垮。

1941年后,斯大林多次向中共请求派兵支援,毛主席为何婉言拒绝?

其次是斯大林向中共求助的这一件事情上,当时国民党所领导的军队不论是人数还是在装备上都是要优于共军的,但是在太原会战、淞沪会战等大战后,国军元气大损,在南京沦陷后,国民党将国民政府迁到了重庆,而蒋介石手下的精锐嫡系部队也撤退到了大后方,当时能够予以帮助的中国军队也只有中共的队伍了,并且,中共同斯大林一样是共产主义的拥护者,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斯大林选择了向中共进行求助。

最后,从德军的方面来说,德国在一战后,工业化水平高度提升,并且在纳粹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提升”,不少德国民众被法西斯主义洗脑,对于战争有了一种莫名的狂热,在装备基础和法西斯主义的洗脑下,德国侵略的野心日益增加。

而苏德战争的第一领导人是古德利安以及一系列的德国名将,其独有的军事才能使得苏联陷入了无限的战争泥潭中,苏联短时间难以抽身,被德军打的节节败退,若不是希特勒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而不是进攻莫斯科,二战的历史可能要因此而改变,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斯大林自身也不能解决这种问题,因此才向中共寻求了援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