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吕后是继刘邦之后、汉文帝之前汉朝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尽管中间经历了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及后少帝刘弘三位皇帝,但人们几乎遗忘了三位男性而牢记了一位女性。而吕后仅是没有去担“皇帝”这个名称而已。

毫无疑问,从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到公元前180年,大汉江山的权杖是属于这位“吕”姓女人的。但是吕后把“僭越”做到了恰当的尺度,让汉朝一直姓着“刘”。因此,吕后更像是一天空中一抹星光,闪亮过后便匆匆消失在历史的夜空。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武则天光明正大地做了15年皇帝,而她实际上执唐朝权柄达二十余年之久。而相比较吕后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而言,武则天用铁血手腕差不多给唐朝来了一次大换血。

因此,在武则天主政时期,事关中国历史钩沉的关陇贵族逐渐瓦解,继而寒门士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另外就连“唐朝”也穿上了“大周”的外衣。武则天此举就如身体上生出的一个“痈”,即便痊愈还会留下醒目的疤痕。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因此便有人产生疑惑,同样是“篡权夺位”,为什么武则天的下场要好于吕后?吕后去世后整个家族被清算殆尽,而武则天死后其家人却安然无恙呢?其实这个原因也不复杂,我们可以分四部分来解答。

一、历史背景的不同造就当事人利益诉求的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刘邦做了六年皇帝,于公元前195年去世。而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兄弟们”几乎都还健在,也就是所谓的“军功集团”。这样一来汉朝就面临一个江山易主的风险。

原因很简单,因为“军功集团”的成员和刘邦是同样的出身,同样的起点,既然刘邦能当皇帝,为何他们不能过一把“皇帝瘾”呢!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那就是皇权的“免疫力”太低,因为宗室的力量太过弱小。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刘邦在生前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第一步先是综揽全局,消灭异姓诸侯,消除汉朝被分割的可能;第二步细微处着眼,制定《白马盟誓》,杜绝异姓人称王而消糜皇族权威的隐患。

显然这两样措施还不够,因此刘邦还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从而使皇位的继承者能有一位强势的母亲来保驾护航。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那位让刘邦绝爱之的戚夫人哭哭啼啼地折腾了老半天,可是她的儿子依然没有成为皇帝的继承人选。因为刘邦心里清楚,十岁的儿子与一位弱柳扶风母亲的组合根本不是那帮诡诈多计大臣们的对手。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那么吕后能否镇得住“军功集团”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她心里还是没底。因此,当刘邦去世后,吕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发丧与昭告天下,而是谋划着如何将“军功集团”一网打尽。显然这样做有不可控制的风险,最终权衡再三,不了了之。

之后,吕后开始割宗室身上的“肉”,来给自己族人补充“营养”。因为只有外戚的力量强大,吕后的心里才有安全感,大汉的江山社稷才有保障。所以最终她的侄子吕禄、吕通、吕产等人在外怀揣诸侯王绥玺,在内手握虎符军权。

然而,随着吕后的去世,她那张花15年心血编织的防御网顷刻间土崩瓦解了。因为她的家人普遍缺乏像她那样精明干练的气魄,从而很快在“军功集团”与宗室骨干的联手打击下灰飞烟灭。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那么吕后族人为何被诛杀殆尽呢?因为以周勃、陈平、灌婴等为首的“军功集团”及以齐王刘襄及其兄弟为代表的“刘姓宗室”要对皇权进行重新洗牌。因此,他们甚至连汉惠帝刘盈的几个少不更事的儿子都不放过,只因为他们是吕后的外孙。

可是,最终掌控利益分配的主导权的还是“军功集团”,就连有兄弟刘章、刘兴据在京城做内应的齐王刘襄在他们面前也无奈地“折戟沉沙”。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吕氏被诛后,“军功集团”在选择谁为皇帝的问题上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接下来,他们以土豪的架势,像在水果摊上买杮子一样挑来捡去,最后终于捏到一个手感不错的代王刘恒。显然将来的皇帝越“软”,他们的利益越能最大化地实现。假如吕后族人都完整保留下来,“军功集团”还能有那份从容与淡定吗?还能赚得盆满钵满吗?显然不可能。

到此,也许又有人产生疑问:为何“军功集团”不篡权了?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篡,而是现实不允许,因为这时宗室的力量也强大起来了,他们只能把分寸拿捏到位,打一场利益“擦边球”而已。结果吕后族人就成了牺牲品。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反过来再看武则天族人的结局。当时赶武则天下台的是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为首的一帮文武大臣。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扶李显上台,恢复李唐社稷。所以,他们既没有伤害武则天本人,也没有伤害武则天的族人,而是将阻挠武则天让位李显的张昌宗、张易之等兄弟五人及其同党一网打尽。

从本质上讲,张谏之等人只是李唐的拥护者,他们大多是受宰相狄仁杰提拔而起,所以,他们并没有如西汉那帮“开国功臣”的优越感,也没有对皇权进行重新洗牌的力量,更没有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野心。因此他们发动“神龙政变”的目的就单纯了许多,只要李显复位,其余适可而止。

综上所述,相比较吕后族人的下场而言,多数人认为,武则天的族人在第一轮的绞杀中就应像吕后族人那样被清除。但是由于历史背的不同,造就当事人利益诉求的不同,所以武则天的家人才能够幸存。

二、武则天的族人已经不是皇权的直接威胁者

因为当公元698武则天决定传位于子时,武则天两个为争取皇嗣而上窜下跳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也变消停了。特别是没过多久武承嗣又驾鹤西去,剩武三思一人更不敢硬折腾了。因此,最终围绕皇权闹得最欢并不是武家人,而成了武则天的男宠张家兄弟。也正是由于张昌宗、张易之从中作梗,以至于武则天传位于李显的日期一拖再拖。所以我们发现,当神龙政变发起后,张谏之那帮人直接绕开了武三思,而杀向张家兄弟。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三、武则天生前的缓冲作用及李显的忧虑

武则天被赶下台后,又在病床上喘息了10个月,虽然她不再是皇帝,但是她还有一丝尚存的威严让李显发自内心的忌惮。这样一来,生性软弱的李显更没有了诛杀武家人的勇气。反观吕后是权力和人同时消失的,而武则天是权力消失了近一年时间,她的生命才终止。所以,也不排除正是武则天去世前的一个缓冲期,大大消减李显对其族人的仇恨。更何况,就在李显被从房州迎回之后,他一直在做讨好武家人的事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同武家人联姻。因此,到头来李显连和武家人翻脸的勇气都没有。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四、武则天死后,软弱与糊涂李显成了武家人的“保护神”

毋庸置疑,如果当时张谏之等人一鼓作气将武则天族铲除如探囊取物,可是他们既不想多杀人,又想给李显留一个树立权威的机会。但李显最终的做法让张谏之等人肠子都青了。因为李显非但没有杀武三思等人,而且还将其重用。结果武三思不仅将韦皇后及上官婕妤来了个“一箭双雕”,而且还将发动神龙政变的骨干成员基本残杀殆尽。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李显之所以不杀武家人,或许就是为了抗衡以张谏之等人为首的那帮“居功自傲”的功臣们。因为李显太过软弱,以至于完全是一个没有血性、立场及原则的人。所以,李显此举并非英明,反而是大错特错,他稀里糊涂地充当了武家人的“保护神”。结果李显复位的五年里朝令夕改,鲜有政绩可表,朝政也被武三思同韦皇后一群人搞得乌七八糟。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总之,让武家人幸免的并不是以张谏之等人为代表的“拥李派”,而是昏昏欲睡的李显本人。公元707年,忍无可忍的太子李重俊率兵诛杀了武三思一家,而当他准备找韦皇后算账时,却被父亲李显命人击溃,最终死于反水的部将之手。公元610年李旦复位,武三思被开棺戮尸。此后,唐朝的内部矛盾争斗又回去了李家人自己身上,所以也没有人在意武家人那点残存的势力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