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科技之春科普讲座——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2022年4月15日下午19:00,“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活动系列讲座第二讲——“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顺利开展。本次讲座邀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于春副教授担任主讲,应西安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讲座以线上会议方式举办,学院众多师生及关注考古、文博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了此次讲座活动。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于春老师以“今天你们吃晚饭了吗”这一轻松幽默的话题引入了此次讲座的主题——汉代的美食与文化,并以“问卷星”调查问卷的形式发起了“厨艺天分测试”与参会听众进行互动,随后,现场就该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本次讲座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CHAPTER ONE

“辛追夫人的餐桌”

于春老师首先介绍了马王堆汉墓发掘的缘起及墓葬相关情况。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结构宏伟复杂,共有三座,均为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之墓,一号墓为利苍妻子,即“辛追夫人”之墓,三号墓为利苍之子利豨(xi)。除了1号墓中保存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外,墓葬内共出土、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涵盖了生活、艺术、书法及文化等各个方面,能够体现当时社会的精神意识与思想认知,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全方位的汉代社会。随后,于春老师为大家展示了部分遗存,其中就包含了“辛追夫人的餐桌”——一张精美漆盘。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CHAPTER TWO

“辛追夫人的餐桌

美食有什么”

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有记录着辛追夫人饮食情况的遣册,由此可知,在辛追夫人的餐桌构成上,主要包含三大类:

一是包含猪、牛、狗等在内提供的肉食的动物,其中以猪肉最多,这则是由于猪是中国最早驯化与利用的动物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有关猪的遗存就开始普遍出现在考古遗存中,如河姆渡遗址中的陶猪、龙山时代诸多遗址中的猪下颌骨等,至汉代,猪在人类生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也包含有羊、马、兔、鹿等兽类。二是禽类,如鸡、鸭及蛋类。三是水产类,有鲫鱼、鳜鱼、白鱼、鲤鱼、鲂鱼、泥鳅等。

总体来说,辛追夫人的餐桌构成与她当时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CHAPTER THREE

“厨娘的烹饪方式”

那么,当辛追夫人的餐食原料置办好之后,又以什么方式烹饪呢?于老师指出,在当时对于肉类的烹饪方式比较流行的有炙、羹(煮、炖)、脍、濯、熬、濡、昔(腊)、脯等。其中,“炙”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在辛追夫人的菜单里,“炙食”这一项罗列繁多,而这一烹饪方式则需要用到“烧烤炉”这样的工具,如安徽出土的战国青铜云纹方炉,西安出土的汉“上林方炉”及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汉代“烧烤套装”等。其次,“羹(煮、炖)”这一烹饪方式也使用频繁,如四川博物院所藏的“汉代宴饮图”画像砖所示,使用灶、釜、支锅等工具。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于老师以自身研究及在西藏实地考察所得的成果得出结论:“猪与羊的差别”,表面上看是一种选择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实质上是农业民族与畜牧业民族的差别,是南与北的差别,也是东与西的差别,猪则是农业民族获取蛋白质最主要的资源。

另外,主食也是辛追夫人餐桌上必不可少之物,在她的墓葬中出土的主食有小麦、大麦、粟、黍、大豆和赤豆等,主食的烹饪方法中,“煮”“烙”“烤”是中国传统的主食烹饪方法。干蒸法、石煮法等在古代社会中也较常用且延续至今,如青海喇家遗址出土面条及如今的礼泉烙面、陕西石子馍等。与肉食的烹饪方式相应,主食的“煮或烤”,实质上也是不同生业方式下人们的不同选择,是东西方生活习惯的差异,这可在东方房屋中的灶和西方房屋中的炉这一事实上得到印证。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CHAPTER FOUR

“辛追夫人的酒柜”

饮食与饮料难分难舍,在马王堆汉墓的遣策中也记录了辛追夫人的“饮料”,其中仅“酒”便有白酒、米酒、温酒、肋酒四种之多。其中“白酒”为高度酒,它的诞生及发展与蒸馏酒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西北大学的钱耀鹏老师与刘莉老师曾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以“甗”为代表的中华酒具是“酒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西汉时期出土的诸多酒具里残留着大量液体,需要经过科技分析检测才能进行判断是否为酒。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大多数人能够自行酿造红酒,结合这一结果,于老师介绍了罗马贵族饮酒习俗以及西方的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除了酒之外,汉代也有自制的“神仙水”,如洛阳西工区纱厂西路西汉大墓出土的不明液体,经检测,其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和明矾石。根据《三十六水法》中关于“五石散”的记载,结合辛追夫人墓葬帛画上的升天形象可知汉朝时期人们普遍抱有“升仙的梦想”。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CHAPTER FIVE

“辛追夫人的最后一口食物”

虽然,辛追夫人的“甜瓜之谜”是大众对马王堆汉墓的关注重点之一,但从遣策中记载来看,汉代的瓜果十分丰富,马王堆汉墓中陪葬的就多达七种。于老师以 “甜瓜杀手”为题,以辛追夫人以及海昏侯墓葬中发现的甜瓜籽粒为例,介绍了汉代社会中,甜瓜的重要地位并引申了甜瓜子能够“化痰排脓、消结散瘀、清肺润肠”等的药用功能,对“辛追夫人死于甜瓜”的说法进行了解释,并现场“以身试险”、展示“吃瓜”,回答了“甜瓜真的这么危险吗?”“甜瓜真的是杀手吗?”这些问题,最后指出,辛追夫人之死应与其年老后脾胃虚弱、身体状况较差相关性更大。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墓葬还发现了如茅香、高良姜、桂皮、花椒等在内的药物,并且有医书、医简,比《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还要早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52种疾病,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载药方280多个,所用药物240多种,是中国最早的方剂,是一份珍贵的医学遗产。

要品美食,自然无法忽略最普遍、也最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在辛追夫人的调味品中包含有“醢、盐、酱、糖、蜜、葸、篢”等,西北大学史学部主任王子今教授曾对汉代社会饮食生活中的主要调味品“酱”“豉”进行了研究。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讲座最后,于老师对讲座的主题“汉代美食与文化”进行了升华:在汉代仙道教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认为死亡并不是死亡,且保持着“事死如生”的生死观,这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传统的生死观,正是在其指导之下,才有了辛追夫人餐桌上的美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探索先人生活的材料,在这一探索中,科技考古则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在研究人类食物构成、饮食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辛追夫人的餐桌:汉代的美食与文化

SUMMARY

总结

本次讲座过程中,于春老师以真诚热情的话语风格、广阔多元的研究视角感染着每一位听众,见微知著,带着“辛追夫人的餐桌”款款迈入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窥探中国古代社会物质文化制度与生活,从史前时期、历史时期到现代社会,从材料、方法到器物,从物质、制度到思想、精神,无不涉及。讲座结束前,来自西北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听众纷纷提问,于老师对提问者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最后,大家纷纷感谢于老师的精彩分享,讲座圆满结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