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只松鼠广告中模特的“眯眯眼”妆容引发网友质疑。
为什么国人对这种妆容如此反感?
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你这个“眯眯眼”,更准确的定义叫做“猪眼”,中国人在他们看来,是猪眼人和猪眼民族。
这是让我们最为愤慨的,而这种论调背后反映的,更是中国近代以来屈辱的历史和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歧视。

近代以来,西方人炮制所谓的“黄祸论”。
因为在历史上,匈奴阿提拉和蒙古成吉思汗的西征对白人统治的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以西方人对于东方的恐惧以及文化歧视一直持续到近代。
这种论调的实质就是民族歧视,所以当“眯眯眼”妆容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时,引发了我们巨大的质疑。
不同的文化,我们一贯支持多元发展,但坚决反对文化歧视。
我们要永远牢记一点,那就是文化交流和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
一、我们为什么那么讨厌“咪咪眼”
在19世纪末,美国人认为中国工人拿低薪,导致了白人失去生计。
于是推出了《排华法案》,从舆论角度多角度妖魔化、妖魔化中国人,把中国人说成是一群没有受过“文明世界”洗礼的野蛮人。
所谓“黄祸论”,归根结底就是指19世纪形成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黄种人是白人的天然威胁,白人应该联合起来反对黄种人。
这种理论主要针对的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主的亚洲国家。
而眯眯眼的妆容的塑造直接来源就是“傅满洲”,西方影视中将他塑造成了东方人的代表,刻意丑化,宣扬“黄祸论”。
二、西方认知的三次“黄祸入侵”
“黄祸论”这一理论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来自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
他在19世纪末出版的《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提出了这种观点。
在这本书里,巴枯宁对“黄祸论”做了非常直白的阐述。
这一理论炮制后,许多西方政治家也列举了所谓的三次“黄祸入侵”。
熟悉历史的人都很熟悉,这三次“入侵”,无非就是亚洲人三次击败欧洲人的历史。
但由于世界话语权掌握在欧美人手中,这三次事件就成了“黄祸入侵”。
第一次指东汉时期匈奴的西进,第二指隋唐时期突厥人的西进,第三指蒙古人的西征。
三次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对白人统治的欧洲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这也是后来“黄祸论”产生的原因。
三.匈奴的西迁,西方的“上帝之鞭”
第一次所谓的“黄祸”发生在4世纪到5世纪,也就是东汉初年。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分为南、北两个分支。
公元80年左右,北匈奴的活动仅限于西域,也就是现在的中亚地区。
随着东汉的强盛,匈奴没能抵挡住汉军的反复猛攻,他们选择再次西迁。
然而,这种西进运动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匈奴人的西进导致了日耳曼人的迁徙。
他们被迫来到西罗马,改变了罗马帝国的命运。
在东汉时期匈奴人分为南北两部分,而西迁的匈奴人主要是北匈奴,人数也不是很多,占北匈奴人口的四分之一,差不多20万人。
公元3世纪中叶,匈奴人被中亚地区的民族联合驱逐。
最后,他们选择向西迁移到顿河流域,在这里他们击败了阿兰人,将顿河流域收归己有。
之后匈奴人不断扩张领土,入侵攻占东哥特,继续向西进军,威胁日耳曼人,使得他们不得不向西迁移到西罗马。
恰逢西罗马帝国逐渐衰弱,定居在那里的日耳曼人抓住机会,一举摧毁了西罗马帝国。
总之,不管是匈奴人的西迁也好,亦或是另两次民族大迁徙,都对欧洲人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正是这种恐惧以及对东方认识的不足,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在近代西方人主导的世界下,产生了对亚洲民族的歧视和抵制。
我们支持文化的多元发展,但坚决反对文化歧视。
永远牢记一点,那就是文化交流和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
以上图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所有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指点江山.匈奴西迁之后,是怎么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还是中国最厉害
[2]枫糖的影客空间.傅满洲与“黄祸论”科普
[3]大湾区第一商业评论.眯眯眼辱华的起源!一切得从“黄祸论”到“傅满洲”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