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而言,攻击性就等同于一种活力和动力。
希望孩子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父母,可以认真了解一下下面内容。
首先需要强调,攻击性并不等同于打人,它只是其中一部分。
攻击性指的是一种对抗的行为,比如说不服从,两岁的孩子每天说不不不,哭闹、生气,这些都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

想让孩子把攻击性转化成创造的力量,需要养育者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支持。
一,父母对儿童的攻击性比较宽容
他可以接纳他部分的攻击性,能够适度地满足孩子那种自发自主的要求,比如说在两岁的时候,他不不不,你也不会去打压,你尽量满足他扔东西、摁开关,哪怕这个孩子做事做得一塌糊涂,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你也会尽力去满足他。
二,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的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把行为的攻击性转化成言语的表达能力,它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如果你的孩子特别会吵架,他就不太会打人了,如果孩子生气的说,我要打死妈妈,妈妈也不要伤心,恨能够自由的表达,爱才会更深。
三,慢慢培养孩子象征性的攻击
就是儿童把这个攻击的力量转变成一种,要在某种事情上打败别人的力量。在社会地位上或者在个人价值上,去打败一个人,其实就相当于一种象征性的攻击。
反之,不好的环境也有三种:
一,养育者对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完全忽略,不管孩子怎么弄、怎么闹腾,都懒得理他;
二,进行惩罚或者报复,你敢攻击我,我就还回去,你打我我就打你;
三,表现出无力承受,你居然这样打我,妈妈伤心死了,我好痛苦,那就是各种的压抑孩子这种攻击性的释放。
不好的环境会造成以下两种情形:
一、过度顺从。
顺从带给个体就是一种无用感,伴随着没有什么事情是重要的,生活也没有意义的这种想法。创造性是一种健康的状态,顺从对生活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病态。
二、反社会的破坏性攻击。
过度的打压,让孩子的那种攻击性无处释放,长久的这样的积压,就可能造成非常破坏性的一个释放,比如说药家鑫和吴谢宇,他们之前的这个原生家庭,父母都是非常严格的要求,绝对不能够违反任何一个规定的。
更多育儿知识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喜欢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