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爸妈精读(ID:bmnfrc)
1
手机已经日益成为“家庭毒瘤”
在2015年一部中国大陆动画短片《低头人生》里,演绎了这样一个内容:人人都是低头族,沉浸在手机世界,场景让人熟悉又不寒而栗。
2
你到底是我的父母,还是手机的父母
3
孩子们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4
手机的世界很大,孩子的世界只有你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
招募了172个双亲家庭,对家长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父母使用手机对亲子活动的影响。
结果发现,如果父母在家庭活动中把大量时间花在手机上,孩子会对父母越来越失望,亲子关系的裂痕会越来越大。
研究人员将这种情况称为“技术插足”,指日常生活中由于使用技术设备引发面对面交流中断。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认为“我给你好吃的、好喝的,你想要的东西我会尽可能去满足”这就是他们所能尽的最大义务了。
殊不知,这样的“爱”,只会让孩子日益变得冷漠、自闭,时间久了,会变成一架没有感情的空壳。
不要在孩子内心充满爱的年纪一次次地浇上一盆冷水,不要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之间一条横亘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沉迷手机能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灵伤害,不妨看看这个视频:
小女孩新学了一首儿歌,想唱给妈妈听,可妈妈头也不抬,直接让她去写作业。
女孩想问妈妈一道数学题,结果她妈妈冷漠地将她推开:“你自己不会用手指头算吗?”
小女孩无奈,只好掰着手指算算术,手指不够用了,她就脱掉袜子,一个个地数着自己的脚趾。
孩子作为自己的骨肉至亲,难道比不上一台冷冰冰的智能机器来得更有吸引力吗?
泰戈尔作过一首《孩子之道》:
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
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隅里,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的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孩子自从呱呱坠地,到尚未成熟之前,他的生活重心和目之所及,只有带给他们启蒙教育的父母。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对你的爱。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抵得过父母的关怀和陪伴。
今天你视手机为宝,明天你的孩子就可能变成缺乏爱的滋润的“枯草”。
给孩子最温暖的呵护,请从放下手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