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习笔记(47)丨话多的孩子,能量满满

大家好。

为了增加账号的可读性,周六、周日、节假日发布学习笔记。(笔记为摘抄,不代表个人观点)

1、读书不会读成书呆子

【读书读成了书呆子】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事实的真相是:

原本就是呆子,只是,读书没能把人读聪明。

真正的聪明人,可以从书里读(提炼)出很多宝贝,越读越聪明。

同理,人们说,有的人【越老越坏】,其实也是个错觉。

事实上,不是人老了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了。

让读书产生好处的最简单办法是,一旦有灵感和想法之后,马上写出来,公开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即使不成熟也没关系。

写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度思考的一个步骤。

外人的有价值评论可帮你不断推敲,或给你带来新的线索,积累多了自然会出深刻的洞见。

一个人孤立封闭的傻读写笔记,很难迅速提高思考深度。

和外人面对面交谈,可以看成是搜集信息的一个手段,但无法产生高质量的思考。

面对面交谈时的各种情绪和气氛的因素可能干扰自己的认知,对决策质量产生负面效果。

学习笔记(47)丨话多的孩子,能量满满

2、话多等于能量满满

有些人只要一讲话,就会担心别人会不耐烦或打压自己, 所以话越来越少了,表达能力也不行。

话是什么?话是活力。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管孩子话多。

有些父母会担心孩子废话多,人就是要说废话的。

你是期望孩子一句一个真理吗?

还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言多必失,其实没有什么好失的,大张伟和宋祖儿天天叽叽喳喳,也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和谁也没隔阂。

话多等于能量满满。

3、爱是让对方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生活,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反之亦然。

孩子与父母之间要有爱。

爱是什么?

爱就是互相理解,尊重,让对方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而不是以爱为名,绑住对方想要飞翔的翅膀。

养孩子要把他们养成【明辨是非】,站在对的道理和正确方法这一边就对了。

学习笔记(47)丨话多的孩子,能量满满

4、孤注一掷的时候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人的注意力、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配它?

太多事情同时在搞的时候,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一件事情想要做到极致,你必须得没有plan B,你才会真的把你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个事情上面。

如果你一直想着我这个做不成,我还可以怎么样,那你其实你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做不成。

有时候也许孤注一掷的时候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好事。

5、学习得有taste

杨振宁有段话特别发人深省:学习,得有taste(好像不能单纯翻译成品味)。

他说他认识一个十五岁的天才少年,要去普林斯顿。

他就和少年聊,聊完觉得,这孩子不太行啊。

问他量子力学的问题,问啥都挺知道。

但再问:你觉得哪些知识最奇妙,最有趣,最震撼呢?

孩子不知道。

杨振宁就说:那不行啊。

你没有自己的看法,没有被打动,光学了一些素材,这能有啥大出息啊。

你得有自己的taste。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