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儿媳在家不做饭,下班在外面吃了才回来,我还要帮她带娃吗?”

执笔:柠儿【原创内容,欢迎个人收藏转发】

昨天邻居秦阿姨来我家跟我婆婆聊天,俩人又聊起了秦阿姨那个“不懂事的儿媳”。我听见秦阿姨又抱怨说:“儿媳在家不做饭,下班在外面吃了才回来,我还要帮她带娃吗?”边说还边锤锤自己因为抱孙子而整天酸痛的胳膊。

我婆婆听完一声叹息:“哎,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没法说。我们当长辈的都是当菩萨供着的,不过也怪你把儿媳抬得太高了,好像天天欠她似的。你看我家儿媳妇,我们俩就像朋友一样,我尊重她,她也尊重我,相互关心,相互抬举。还有,年轻人喜欢在外面逛街、吃饭、跟朋友聚聚会什么的,你也别总唠叨她,还到处说,她听了自然不高兴,下班就不想回家,回家自然也懒得理你,懒得心疼你了。”

见秦阿姨有所触动,我婆婆又接着说:“还有啊,千万别整天把帮儿媳妇带娃挂在嘴边,那孙子是你的,当奶奶的带带也没啥。而且,那也是你儿子的孩子,不能光让你儿媳一个人感恩,也得让你儿子知道心疼你,带着你儿媳一起感恩你才对。”

说实话,听了两位婆婆的聊天内容,我真心觉得我婆婆比较有智慧,也比较开明。如果两代人住在一起,老人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么再“不懂事”的儿媳也会变得懂事。

“儿媳在家不做饭,下班在外面吃了才回来,我还要帮她带娃吗?”

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整天唠叨和对外说年轻人坏话

不可否认,确实有那种不懂事的儿媳妇。但是,如果老人作为长辈以身作则,先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年轻人,那么年轻人也会尊重老人,并且慢慢以心换心做个好儿媳。所以,像我邻居秦阿姨这种爱唠叨、爱管事的老人,其实应该学会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整天去唠叨年轻人,更不要总在外说年轻人的坏话。

其实,一家人有什么话,在家里当面就能沟通了。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好不要开口去唠叨。如果真的是大问题,不能忍受的话,建议坐下来好好沟通一下。自己一家人关着门把问题解决了,就不用让外人看笑话了,更不用让年轻人因为从别人口中听到老人说自己坏话而生气了。

“儿媳在家不做饭,下班在外面吃了才回来,我还要帮她带娃吗?”

拎得清是非对错,别总胳膊肘往“内”拐,要多体谅儿媳妇

另外,从秦阿姨总说“帮儿媳带娃”这件事来看,她觉得自己带孩子是帮儿媳,而不是帮儿子,所以总是埋怨儿媳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其实,孩子也是她儿子的,应该是帮儿子带娃,不应该把带娃的责任都归到儿媳身上,觉得自己帮忙带娃是帮儿媳。

也就是说,作为婆婆,要拎得清是非对错,别总胳膊肘往“内”拐,要多体谅儿媳。比如,如果觉得儿媳在家不做饭,不懂得心疼老人,就可以从自己儿子入手,督促儿子学做饭、做家务,指责儿子不心疼父母,不管家事。同时,也可以说让儿子和儿媳一起做家务、教育孩子,强调家是两个人的,这样儿媳再傻也听得懂意思。这样一来,也可以告诉小两口,这些事本来就是他们该做的,老人只是去帮忙而已。

“儿媳在家不做饭,下班在外面吃了才回来,我还要帮她带娃吗?”

姿态别放太低,要懂得引导儿子儿媳学会知足和感恩

作为老人,帮衬子女,心疼子女无可厚非,但是一定不能把姿态放得太低。要知道,很多“巨婴子女”、“啃老族”都是老人给惯出来的。如果老人一开始姿态就不放太低,明确告诉父母养大子女已经尽了义务了,他们结婚成家之后父母就不再做他们的免费保姆、不再负担他们的生活开支,顶多可以帮衬一下。

所以,想帮忙做家务、带娃这些,都不是父母应该做的,子女没权利要求父母做这做那,更不应该对父母的付出各种挑剔和不懂感恩。只有懂得引导儿子和儿媳学会知足和感恩,老人在帮他们带娃的时候才不至于受委屈,一家人才能和谐相处。

今日话题:网友们,你们对上文秦阿姨抱怨儿媳的话怎么看?

~~~~~~~~~~~~~~~~

当妈之后,每天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刚刚因为孩子的调皮气得半死,转眼因为孩子一句暖心的话又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娘的,就是在气死与爱活中来回穿梭……希望不断充电,做孩子们心中最想要的“妈妈”。

从事过儿童图书编辑、儿童名著解析,写过企业家、养老院长、律师等名人采访稿,如今热衷育儿写作。关注【柠果育儿】大家每天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相互取暖,云上牧娃。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