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原科大|爱表达错了方式,就成了道德绑架

教育,是一门艺术

——让家庭更有爱意

太原科大|爱表达错了方式,就成了道德绑架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有三个问题需要思考:

1.我们有没有将太多的爱与期望寄托到孩子身上,以至于孩子觉得自己永远达不到家长的要求?

2. 在孩子努力成长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用自己的期待,把他往自己不想走的路上逼?

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做到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人无完人,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能养育出有出息的孩子,也对孩子给与着无私的爱,但有些时候,我们的爱用错了表达方式,反而成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过度的爱和错误的表达方式

太原科大|爱表达错了方式,就成了道德绑架

知乎上一位博主,看到一位爸爸带孩子到肯德基吃饭,吃饭间,爸爸突然语气很压抑地对孩子说:

“我要辛苦工作半天,才能够赚到你吃的这一顿饭钱。”

孩子原本非常高兴地吃着他喜欢的美食,在父亲说出这句话之后,他明显沉默了,咀嚼的速度也放慢了,显然孩子听进去了爸爸的话,他的内心正在悄然的发生了变化。

当孩子知道父亲需要付出这么多辛苦才能换得这一餐美味的时候,他的内心是煎熬的,当以后遇到昂贵的,美好的事物时,他会犹豫,会自卑,甚至每次都会想起父亲这句话,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

如果父亲换个说法“这顿饭很昂贵,但是我们通过奋斗后,以后还能吃更好的”也许孩子心里就会有更多的斗志,而不是内疚与自卑。

太原科大|爱表达错了方式,就成了道德绑架

许多家长以为自己向孩子述说了自己的不容易和辛苦,就会换来孩子的理解和奋发向上。

“为了供你上学,我每天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为了让你上这个学校,我求了很多人,托了很多关系......”

“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有出息,我们再苦再累也甘愿。”

“我舍不得吃,省给你吃。”······

家长总把“一切都是为了你”放在嘴边,经常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面对这种窒息的表达方式和教育方式,孩子没有选择地被迫成为了一个“亏欠者”。

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亏欠者,当孩子感到他对父母的亏欠自己没有能力或者办法偿还的时候,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出问题。

孩子常常会感觉到:

“父母没有我,他们完全可以过得更好,他们现在这么辛苦,都是因为有我”

“父母这么辛苦赚的钱,我不应该买贵的好的东西”。

“父母为了我那么辛苦,可我始终达不到他们的期待与目标,我没有办法了”。

或许在短时间内,孩子会因为这种内疚感,负罪感,而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努力成为父母期待的那个样子。

太原科大|爱表达错了方式,就成了道德绑架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和能力生长生父母期待的那个样子。当孩子长期达不到父母的期盼和要求,被内疚感操控时。他们会容易变得自卑、敏感、自责,心理内耗严重。

这种负面、压抑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在将来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都比较消极、被动。他们会将自卑,不配拥有美好事物深刻地融入思维方式中。

面对好的事物、机会,总会产生“我不配”的心理,因此不敢努力进取、迎接挑战。

在内疚式教育下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因此他们常常会觉得父母是对自己的付出和爱是有条件的,孩子会想要逃离,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前段时间,话题“父母的内疚式教育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在网上引发热议。

在电视剧《小舍得》里,“我觉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那个考满分的我…”颜子悠一句话说出了他内心的窒息和压迫感。

所谓内疚式教育,就是父母通过示弱、诉苦、让孩子感到内疚,从而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

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内疚式教育带来的效果并不能持久,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如何给予孩子更正确的爱

太原科大|爱表达错了方式,就成了道德绑架

心理专家李雪曾说:

“如果我们在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那本质含义是:我不爱这个关系。

如果父母对孩子经常说“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翻译过来就是你什么时候来为我付出。

人对于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是不会感觉到付出感、牺牲感的。即使父母是真心爱孩子,想让他更优秀一些,这种让孩子感觉窒息的方式也是不太妥当的。而孩子的人生也不应该被这种裹挟着压力和回报的。

活在付出感、牺牲感中的人,他爱的不是对方,爱的是自己的道德感和操控感。

内疚式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勒索。父母以牺牲自己来爱孩子,这种爱,孩子无力承受,却又不敢逃离,终其一生,活得窒息而不幸福。

太原科大|爱表达错了方式,就成了道德绑架

好的教育,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模式;健康的亲子关系,也不应该是这样“一方付出牺牲,另一方内疚亏欠”的关系。

作为父母,首先要明白,孩子是我们自愿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养育过程中所有的付出都是父母自发的行为,孩子没有要求父母应当如何如何。

因此,自己本身想要做好父母这个角色,履行好职责,那就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去为孩子付出,相信在这种豁达的、向上的家庭氛围和言传身教中,孩子也会变得乐观向上,心里充满着爱和能量。如果一边付出一遍抱怨,这样的小家子气行为,不如不要做,量力而行。

有些家长没有能量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没有储存足够的爱,所以,可以分一部分精力好好爱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状态好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