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从孩子一两岁开始,父母们每天都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莫过于如何“立规矩”。

在这点上,连一贯佛系的“娘娘”孙俪,也不能免俗。

之前,孙俪发的一条微博,就透露了给孩子们“立规矩”时的“心路十八弯”。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在“管”孩子这件事上,管人的妈妈,往往比受管的孩子更小心翼翼。

一方面,不想做唠叨的“老母亲”,也想着孩子自己吃点亏就有教训了,而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真的受到伤害。

有时候想给孩子自由,又担心自由过了头,就成为了溺爱。

朋友美静最近也被这个难题困扰着。

美静的儿子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但考虑到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美静每次只允许他看两集。

于是,每次到了关电视的时候,就成了母子俩的“拉锯战”,孩子非吵着再看一集,妈妈不肯,他就大哭大闹起来。

此时美静的心里就开始动摇和纠结起来:“孩子只是想再看一集动画片,似乎也不过分。不行不行,说好了看两集,就得遵守规则……”

每次纠结下来,如何立规矩,就成为了一个令美静困惑不已的难题。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规矩,是家庭和环境的产物

之前,网上流传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小视频。

女儿们一本正经地“教训”爸爸:

“爸爸,你一看见烟,你就要抽,跟伯伯一起抽,你的心不会黑啊?那天你就说戒烟,你怎么没戒烟?”

还有奶凶奶凶地对玩游戏的老爸吼:“爸爸,怎么还不睡觉。”

小宝贝们训起爸爸来也是头头是道。然而小家伙们却也理直气壮,父母如果做不到,想给孩子立规矩又谈何容易?

有一期《少年说》节目中,一个男孩吐槽老爸,总是说教,却不肯做榜样。

比如,老爸自己吸烟上瘾,却教育儿子说:“不管爸今后怎么样,你绝对不准抽烟,这玩意毒害可不小。”

当儿子提出抗议之后,爸爸辩解说:“爸爸虽然不能身教,但是可以言传。”

然而,这样苍白的辩解,孩子并没有买账,而是说出了一段扎心的话:

“您总说,生活压力大,抽抽烟解解闷。可假如我也有了自己的儿子,我也生活压力大的时候,我是不是会走上你的旧路呢,难道我也要言传我的儿子吗?”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说到底,规矩的对象虽然是孩子,却是父母的三观和行为最终形成的产物。

而给孩子“立规矩”的前提,就是全家人达成一致,共同遵守。

全家人一致遵守,保持统一战线,则孩子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会更乐于遵守家庭的规则。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好的“规矩”教育激发孩子的“自我约束”

大多数时候,我们通过严格要求的方式,来给孩子建立规则,除了容易激发亲子矛盾之外,效果也不好。

与其通过严厉的“外力”限制孩子,不如激发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想要孩子自发约束自己的行为,按“规矩”办事,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护他们的“自我期望”。

让孩子深切地觉得“我很好,我还要更好”。

在规则教育中,越是吼骂、打压、严厉控制,越可能与真正的解决方法背道而驰。

此时,我们更要从“釜底抽薪”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动机。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

“当儿童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他在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和自尊需要方面受到根本阻碍和威胁的时候,他就会更多的表现出自私、仇恨、进攻性和破坏性来。”

当孩子的心灵没有被爱灌满,或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总是被批评而不被认可,对抗就会生长出来。

反之,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和接纳的方式对待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看见孩子的闪光点,积极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更可能实现孩子的“自我管理”。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恰当的方法使孩子更乐于接受“规矩”

1、用孩子的理解方式制定规矩

给一两岁的孩子立规矩,我们要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比如,有妈妈焦虑孩子玩具不归位的问题,一再强调玩具要归位的规则,但孩子总是不听。

对2岁以内的孩子直接说「去收拾玩具」,他是无法理解的,可以说「我们送玩具回家」,用他可以理解的方式让他遵守规则。

2、通过讨论,一起制定规矩

孩子在3岁多就能理解父母的指令了,他的理解力和自主能力都有所提高,我们可以通过讨论明确什么是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

商量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判断,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应该怎么做?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一起建立待客的规矩。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3、规则是全家人的规矩

共同制定规矩后,家庭成员都要遵守,父母尤其要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规定孩子放学后不许看电视,可是当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却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要求孩子看书坐姿端正,可是自己却躺在床上看书。

如果父母不自律,只是要求孩子去做,那么孩子肯定会产生抵制情绪,想让孩子执行规矩,父母一定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4、不轻易打破规矩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商场想买玩具,父母会说:“我们说好的,长得差不多的玩具不再买了。”

然后孩子开始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有些父母就妥协给孩子买了。

本来制定了规矩,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开始哭闹时,父母就做出让步,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告诉孩子:规则可以不用遵守。

所以在制定规矩后,父母一定要坚持执行,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轻易破坏。

5、孩子违反了规矩怎么办?

要不要惩罚?惩罚能带来短期效果,惩罚的背后是我强你弱的信号,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所以不建议使用。

在有些事情上,可以让孩子承担后果。比如,写完作业自己收拾书包,如果因为没有收拾好忘带作业本,那孩子要自己承担可能被老师批评的后果。

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逻辑后果。比如,跟孩子约定如果不收拾玩具,妈妈收拾后就要保管一周,直到孩子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会收好玩具,再把玩具交还给孩子。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说到底,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要为孩子设定一条安全的保护线,让孩子能够在规则之内,得到更彻底的自由。

小时候建立起的规矩,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习惯,影响孩子未来的选择。

单纯的制止和施压,并不能够让孩子“心服口服”,反而更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

wenno: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让孩子快乐成长固然重要,但快乐不等同于放纵,学会遵守规则,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建立在规则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合理的规矩与秩序,不是牢笼,而是轨道,帮助他人生的旅程,一直走在正道上。

分享文章,让更多的父母们受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