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已经解体28年,但对这个曾经超级大国的历史,俄罗斯人至今仍在怀念。也有很多人研究苏联解体原因,其实苏联解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苏联历史有很多事件也是间接促成苏联解体的“密码”。

背景
1953年,是苏联一个很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斯大林去世,苏联出现了“权力真空”,因为之前没有明确谁是领导人。于是苏联短暂进入一个集体领导的时代,无论贝利亚,还是马林科夫都有可能接班,但这两人却在苏共内部不受欢迎。而低调的赫鲁晓夫最后取得苏共一把手位置,运用党内规则,先与马林科夫联合,逮捕处决了贝利亚,随后赫鲁晓夫又以经济不力为由,不断削弱马林科夫的权力。
1957年6月18日,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不甘心,他们想在苏共会上,以人数优势逼赫鲁晓夫下台。但没想到,关键时候朱可夫出手支持赫鲁晓夫,并用军用飞机把全苏委员运到莫斯科开会,以全会形式制约了会议表决。最后赫鲁晓夫战胜,并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清除出苏共。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权力斗争,这种“权力洗牌”对苏联建设不力,但这一系列斗争实际上类似于政变,为苏联内部权力架构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又进行一系列反斯大林的动作。但赫鲁晓夫本身就是一个缺乏理论功底的人,就连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都说:“我很难设想,他实际上是否读过马克思的三厚卷,在这一方面,他与斯大林不同,后者广泛阅读并写下大量理论书籍。”
任何人都非十全十美,赫鲁晓夫只看到斯大林的不足,却没有看到正是斯大林治理,才有赫鲁晓夫执政基础。但赫鲁晓夫在否定前任情况下,进行了改革,他以为找到治国新政,苏联却迎来的初次“解冻”。实际上这也是权力斗争的结果,赫鲁晓夫“假大空”说辞,已经引起苏联内部的不满,特别是赫鲁晓夫秘密讲话后,更是把苏联内部思想搞乱,一些人没了方向。于是一场针对赫鲁晓夫斗争也在秘密进行。
阴谋
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会议上被解除了苏共领导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这就是赶赫鲁晓夫下台的政变,也被学者称为苏联式“宫廷政变”。但据俄罗斯学者透露,当时推翻赫鲁晓夫的行动一直在秘密进行,也就是说“倒赫”行动由来已久,甚至勃列日涅夫还策划对赫鲁晓夫实施暗杀。
勃列日涅夫是赫鲁晓夫提拔上来的人,但勃列日涅夫却并没有对赫鲁晓夫忠诚,从两人合影看,虽然笑容满面,但勃列日涅夫的心机很深。
勃列日涅夫深知赫鲁晓夫的治理并没有深得人心,因此他与波德戈尔内早在一年前就秘密策划这场政变。勃列日涅夫深知政变要小心,因此政变前勃列日涅夫十分谨慎,他不断通过试探,拉拢了很多内部反对赫鲁晓夫的人,与他们秘密结盟。
在政变策划中,勃列日涅夫深知通过苏共会方形式,很难达到罢免赫鲁晓夫的目的,因此只有暗地里争取反赫的委员。但勃列日涅夫等人深知,政变还需要强大军事力量,因此1963年底,勃列日涅夫已经拉拢了苏联很重要党政军领导。
虽然勃列日涅夫等人的拉拢,“反赫”力量不断增大,但勃列日涅夫与谢列平等人越来越担心,如果政变失败,他们结局会很惨。此时,勃列日涅夫曾提出暗杀赫鲁晓夫,比如采取毒杀、枪杀,甚至想利用赫鲁晓夫出访瑞典之机,炸掉他的座机。但政变人员都怕赫鲁晓夫身边的警卫力量太强大,克格勃头子谢米恰斯内不同意勃列日涅夫对赫鲁晓夫采取如此暗杀的手法。
虽然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很谨慎,但他们通话还是被窃听到,后来引起赫鲁晓夫的注意。政变前一天,赫鲁晓夫曾发出警告。但赫鲁晓夫并不没有意识到政变来的太突然,也没有意识到危险,因此依旧去黑海度假,于是政变者加快的政变的步伐。
反思
当赫鲁晓夫度假时,波德戈尔内迅速组织人员编写赫鲁晓夫的“罪状”,并立即通知委员到莫斯科开会。
1964年10月12日,政变组织者最后通知赫鲁晓夫来开会,此时赫鲁晓夫才意识到危险,但他认为当年马林科夫想通过会议搞垮他都破产了,有人再想通过会议已经不可能。但赫鲁晓夫进入会场后,谢米恰斯内领导的国安会,迅速更换了赫鲁晓夫在会场、寓所和别墅警卫人员。
在主席团会上,政变者宣读了赫鲁晓夫的“罪状”,要求他立即辞职。而赫鲁晓夫试图反驳,但没人听他说话,特别是勃列日涅夫要求他不要辩解。赫鲁晓夫一看大势已去,很平静的接受辞职。10月14日,苏共会议上,宣读了赫鲁晓夫的辞职报告。一场针对赫鲁晓夫的政变结束。
赫鲁晓夫被迫辞职,也预示着苏联第二场政变告一段落,不得不说,赫鲁晓夫应该感谢谢列平,如果没有谢列平阻止,或许就被勃列日涅夫暗杀了。但从勃列日涅夫想暗杀赫鲁晓夫的策划上,不得不说此人是一个内心很险恶的人,如果真要暗杀赫鲁晓夫成功,那这种肮脏的行为,必然也加快苏联解体。
苏联最后能让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也是苏联的悲哀。从解密的资料来看,勃列日涅夫本来就是一很平庸的人,在青年时期也没有过人之处,卫国战争也没有战功,但得到斯大林赏识,在赫鲁晓夫时期居然平稳升迁。表面上是一个平稳、没有野心的人。勃列日涅夫也曾多次向外人示弱,表示自己有没有领导才能,但最后这个“阴谋家”成功当选,他的能力比赫鲁晓夫差远,用这样的人带领苏联,苏联发展好不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