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的时候秀恩爱的人多,不自觉都希望所有人看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但真正结婚后,往往就变成了吐槽自己委屈和婚姻不堪的人更多,不一定真的有人可以救赎自己,但那是本能的一种倾诉和宣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委屈和不满。
婚姻一路走来,可能是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岁数到了不得不组建家庭,一地鸡毛的婚姻生活,不管你是因为什么而走进的围城,但凡那些可以把自己婚姻经营得很好的夫妻,必定都有自己的技巧,而一段长久和谐的婚姻,都离不开这几个因素,你如果做到了,家庭关系中必然幸福少不了。

抛开原则问题,尊重对方的所有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需求以及追求,如果不是触及到道德层面,又或者爱人的选择影响到你家庭的经济维持,那么就应该尊重对方一切的决定和选择。
我们有时候最怕的就是说着爱,说着我听你的,但最后字字句句的说教,比直接干涉还让人心烦,当然也会有一些更为实在的人,既然是夫妻,既然是一家子,那么自己就变成了家庭掌舵人,干涉着对方的选择,有时候想彻底改变对方的思维,顺从自己的脚步。
其实任何关系都是如此,尤其在婚姻里,学会尊重对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你们相爱,虽然已经成为了一家人,但我们都有权利仍然保持自己的喜好与判断,更可以有自己的选择。相互尊重得到的是配合,一味地制止或者贬损亦或者变相的教育,试图让对方改变停止,只能是让关系恶化,令对方失望之余,在意识当中把你隔离在外。
从某种角度来说,给对方选择的自由,才能更大化让两个人良性发展感情。
具备沟通能力
真正的沟通力并不是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应该是真正做到在冲突发生时,具备良性互动的能力,而不是在言语间激化矛盾。
生活中之所以有那么多错误维系亲密关系的夫妻,并不是因为不够爱,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原生态家庭影响下内心的不完整与缺失。
我们在出现分歧矛盾或不满时,大多数都在滔滔不绝发泄情绪,并没有真正去面对决绝问题本身。
真正有效沟通是讲清楚事情本身,说感受,讲原因,提需求,但真正到了过日子的时候往往就变成了无休止的指责甚至说气话和反话来让自己情绪得到短暂的痛快。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非暴力沟通,为何家人会伤人》书中第一章就总结了关系无法和谐或造成伤害的原因
“这些人还没有学会做父母或者说压根就没有想如何成为好的父母,眨眼就成了父母,成了父母依然像顽劣的孩子般轻浮自私任性乃至狂妄暴躁极端,他们似乎从没想到,还有一双甚至更多的眼睛在看着他们。”
我们都是这样的,成长总是那么措手不及,在内心还未成熟,没有做好准备时,无奈必须让自己变成“大人”,却根本不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代代的延续下,以至于我们没有一个最正确的标杆去效仿,因此很多家庭都是重复上一代的悲剧婚姻。
那些和谐幸福的婚姻,可能本就出身充满爱的家庭,也可能就是善于学习,懂得变通,所以才改善了关系,让彼此相处也更容易配合对方的脚步。
合作式经营婚姻
幸福感受可能取决于一个内心是否独立完整,但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则源于两个人共同携手的经营分工,真正长久健康的关系,需要的就是相互配合的合作,而不是靠一个人的牺牲和付出成为家庭的支撑。
过日子并不是你提供了家用,又或者单一做了饭洗了碗,就可以功成身退不闻不问家庭相关琐碎事情,家庭好比开公司,各司其职,能够配合发挥自己的价值作用,并承认对方的贡献和能力,这样的婚姻才能够长久且幸福。
能够主动分担,并演绎好自己的角色不缺席,这样的关系才能让两颗心靠得更近,而不是僵持在权力斗争间不肯低头,又或者持续单方面的牺牲委屈度日。
具有同理心
男女思维的对立,个人境遇环境,乃至原生态家庭素养本就千差万别,不可能相同,真正关系和谐的夫妻,无一不是具有同理心,愿意去体会对方的痛和处境,而不是低情商的说句“这有什么,你比我幸福多了”言语上的挑衅。
生活中我们都有各自的烦恼与逆境,没有一样的经历可以去体谅,不知道对方遇到了什么,可以温柔地询问一句有什么不开心,不要站在自己立场或道德制高点去点评。
《听懂另一半》书中,作者就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男女双方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比如说女人在遇到问题是第一时间是想要寻求安慰,而男人则是第一时间想要找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所以用对方的思维去互动,才是打开对方心房的钥匙,记住,和女人聊感受,和男人讲逻辑,方式对了,自然事半功倍降低冲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