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玫瑾:善于言语沟通的孩子,一般都不暴力!

文/刺惟惟

前两天去接女儿放学,刚接到女儿,就听到旁边有位母亲拎着自家孩子的耳朵在教育: “这次怎么又考那么差,你是猪吗?” “猪都比你聪明,整天上学不知道学了些什么!” “还有脸哭,你都快成废物了,还好意思哭?”

10岁左右的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差被亲生母亲如此诋毁,我不知道孩子心里有多委屈,可看着他想哭又不敢哭的样子,心就揪揪地疼。

女儿在旁也听见了,她皱着眉问我:“那个男生好伤心啊,为什么他妈妈要这么说?” 我无法回答她,只能叹口气,带孩子开车走了。

明明是自己的亲生血脉,骂起来却是如此之狠,恨不得把今天遭受的所有憋屈都发泄在孩子身上。

“说说又没事,小孩子有什么关系?” “孩子不骂不成器,我这是为他们好!” “从小受不了批评,长大以后该怎么办?” 类似这样的“打击式教育”论调,在绝大部分家长的观念里,是正常的,是无可指摘的。

他们压根意识不到,语言,也能成为一种暴力,尤其是来自亲人的责骂和侮辱,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

李玫瑾:善于言语沟通的孩子,一般都不暴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理学家的多种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经常实施语言暴力的,长大以后很容易有暴力倾向。

我们经常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各种校园霸凌的视频,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在一次讲座中说: 善于言语沟通的人,一般都不暴力;不会说话且经常沉默的人,才会有暴力倾向。

李玫瑾:善于言语沟通的孩子,一般都不暴力!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因为孩子表达不出来,才动手。李玫瑾老师还特意强调了家庭里,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大人要表示理解,如果对孩子有建议,或不同意孩子的观点,可以交换看法,告诉孩子——我认为这件事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懂了沟通的模式,他走出去,就不会轻易暴力。因为,他知道怎么去和有不同意见的人相处。父母和孩子良好的对话,不仅对孩子性格、处事方式意义重大,还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语言的发展,对孩子的影响,可不仅仅是不会说话、作文写得不好那么简单,它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长期的,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那么,父母该如何以身作则教好孩子的童年呢?

李玫瑾:善于言语沟通的孩子,一般都不暴力!

1、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身体语言”不可忽视。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是比较好的时机。有时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4、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讨论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

幼年的语言能力和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其实,早就有很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了6岁以前父母的话是黄金这种说法。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拜读一下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读完之后,我们会对非暴力沟通有了更为恰当的理解。

李玫瑾:善于言语沟通的孩子,一般都不暴力!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沟通领域的一位大家,在非暴力沟通理论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了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该书将“非暴力沟通”划分为“表达”和“倾听”两部分,其中“表达”又分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详细解读,帮助人们扭转负面的思维导向,用温和的方式避免或化解人际冲突,以维持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中,非暴力沟通特别重要。

李玫瑾:善于言语沟通的孩子,一般都不暴力!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列举的“暴力”沟通方式,其实很多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身在其中,也做在其中,而我们却不自知。每个人若能记住非暴力沟通方式,常用之,专注于自己内心的需要表达,真诚地倾听、反馈,温柔地与人沟通,相信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温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