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口述|生二胎后,我以为自己赢了,直到女儿躲在被窝里哭。

口述|生二胎后,我以为自己赢了,直到女儿躲在被窝里哭。

01

能打垮中年老母亲的,唯有孩子。

一度,因为鸡娃,我过得暗无天日。

大女儿佳佳深夜偷玩ipad,躲在被窝里打游戏。

被我抓到现形后,她依然坚称同学们都玩,她不玩就跟大家没话聊。

对于我的指责,她说这都是被逼的,说我天天像看管犯人一样管她,说我和爸爸只爱妹妹,说她觉得活着没意思。

那一刻,我失控了,动手打了她。

暴力之下的她依然振振有词,最后,我叫来了老公。

见此情形,老公抱了抱佳佳,把我推出门去。

02

我失控的点在于,我心疼她课业负担如此之重,甚至忍痛帮她减去一些额外练习,只希望她能多睡一会儿。

可是,她居然费尽心思的半夜打游戏!

说她几句,她还强词夺理:“你一天到晚只会找我毛病,从来看不到我的进步,在你和爸爸眼里,我学习不好,性格不好,习惯不好,只有妹妹才是全天下最好的,你们只爱她。”

天地良心。

对于两个女儿,我和老公最操心,付诸心力最多的就是佳佳。

可是,她自己做错了事情,居然还这么理直气壮。

所以,我失控动手了……

03

我相信,但凡打过孩子的父母,事后都会后悔。

我也一样。

那晚,我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这不是我第一次对佳佳动手。

可是,每次动手之后,不是愤怒,而是心疼与后悔。

尤其是回放她弱小而惶恐的眼神时,万箭穿心,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我想象不出自己是怎么下得去手的!

我一遍又一遍自问:“佳佳,你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你到底还要爸妈怎样?”

那一夜,我焦虑、后悔、无助,甚至绝望,被深深的无力感撕扯着。

我一遍又一遍下着狠心:“明天一天都不要理她,不跟她说话,不给她做早饭,不送她上学……”

04

可是,第二天,我一样都没有做到。

依然叫她起床,怕她迟到被老师批评。

怕她饿肚子上学,一上午都没法集中精力听课。

怕她一个人穿几条马路万一有什么闪失……

只不过,送她上学的路上,我余怒未消,指着路边的垃圾筒忍不住问她:“佳佳,如果你就想成为垃圾,妈妈也没办法。”

然后,她垂头丧气地进了学校,我垂头丧气地上班。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就是被天上掉下来的五百万砸中,也笑不出来的沮丧。

没当过一次妈妈,就不足以谈论万念俱灰到底是什么滋味。

05

本以为,有了这次教训,佳佳会变乖,会像从前那样,错了之后,会好好表现一段时间。

但没想到,这次暴力过后,佳佳不理我了。

爸爸跟她说话,她也只是拿鼻子哼一下。

不管妹妹如何讨好,她都丢一只白眼过去。

要是妹妹不小心碰了她的东西,她顿时火冒三丈,甚至想要动手。

一家四口,每个人的情绪都在易燃易爆的临界点。

最让我伤心的是,我想缓和与佳佳的关系,想在她临睡前帮她盖盖被子,抱抱她。

可是,她自己掖紧被角,面无表情地对我说:“妈妈,你去讨好妹妹吧,我可能当不了你喜欢的孩子了。”

说完,又送给我一个僵硬的后背:“出去记得帮我关门。”

06

那天回到房间,我的眼泪彻底决堤了。

我也很委屈啊,甚至都要绝望了。

我在那一刻才发现:当妈的,甚至不怕孩子各种作妖犯错,最怕的,其实是她对你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停止爱你。

人一旦委屈,记忆的闸门就会徐徐打开。

身为85后,我之所以生二胎,其实就是因为自己的童年是被父母差别对待的。

我出生时,爸妈很忙,将我托管给乡下的奶奶。

直到小学三年级,我才从乡下回到城市。

在爸妈眼里,我生活习惯不好,性格拧巴,跟小我三岁的妹妹简直就不像一个妈生的。

记忆中,爸妈对妹妹永远有说有笑,而对我,是无止境的批评挑剔。

我始终认为,在那个家里,自己就是多余的。

哪怕如今我和妹妹成年之后,爸妈也是把所有的爱与关心,包括物质都给了妹妹。

因为他们觉得我是养不熟的,未来只能指望妹妹给他们养老。

07

所以,从小到大,我唯一的温暖来源,是奶奶。

童年时,奶奶把家里最好吃的,留给我。

重要的是,奶奶把最绵密无私的爱,全部给了我。

哪怕是我做错了事情,奶奶也会在管教之余,说上一句:“小孩子,哪有不犯错的。”

这么多年,每当遇到挫折坎坷,最佳的回血方式不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而是回到奶奶身边。

哪怕只是远远看到奶奶老屋前的红枣树、闻闻奶奶老屋经年的烟火气,也会获得应对生活艰难的力量。

正是被奶奶那样无条件地爱过,我才知道,无条件地爱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有多么重要。

所以,我生了佳佳和吉吉,我想用行动证明,我可以把一碗水端平,可以让我的孩子在爱的包围圈里,自由长大。

长成一个底气十足,爱意满满的大人,过可以普通,但绝对自信快乐的一生。

可是,仅在佳佳这里,我就滑铁卢了。

08

这么多年,我一遇到难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宜昌乡下的奶奶。

特别难的时候,我就回乡下,和奶奶呆上几天。

老公见我情绪低落,也跟我说:“你缓冲一下也好,正好回去看一下奶奶。这几天,我也跟佳佳好好聊聊,她不小了,很有个性了。”

于是,我请了假,独自一人回了奶奶家。

一路上,我想了很多很多。

我率先需要承认的一件事,就是“学习”离间了我和佳佳的感情。

自从佳佳上小学之后,成绩的高低决定了我们之间感情的温度。

我每天下班回来,不是在检查她的作业,就是在催促她学习。

她表现出任何一丝的懈怠拖沓,我都会觉得坐卧不安。

我嘴上说没期望她成为什么学霸,但还是榨干她所有时间、精力,捕捉一切教育信息、资源,不惜重金打造她。

她一旦丢三落四,一旦厌学,一旦贪玩,我怒不可遏,有时语言暴力,有时肢体暴力……

闺蜜曾经跟我说:“佳佳敏感,语言天赋好,探索能力强,未来应该是个敢闯敢拼的女孩。”

这话,并不能让我认真地去观察佳佳。

我的全部注意力,被她每天拿回来的小考成绩单、做作业时的专注度、老师对她在校表现的评价所瓜分。

我没有时间与精力从这些非常具体的事务里抬起头来,看得那么远。

只是,我付出了这么多,恨不得把心掏给她时,她却说爸妈只爱她的成绩,只爱妹妹。

这公平吗?

09

回到乡下,远远看到奶奶的老屋,我就想哭了。

而奶奶也没问我为什么突然回来。

只是笑眯眯地上下打量我:“我娃瘦了,也没休息好,眼袋都出来了,奶奶可得给你好好补补。”

于是,我们祖孙俩去菜园子里摘菜,做饭。

奶奶70岁,我都30多岁了,她依然拿我当孩子:“我娃在家里好累的,趁奶奶还能动,回到奶奶这儿,吃饭张嘴就行,其它都不要动。”

然后,她一边做饭,一边不时往我嘴里塞桔子瓣、花生糖、锅巴……

10

夜里,我和奶奶挤在一个被窝里聊天,跟她讲佳佳和吉吉。

尤其讲到打佳佳这件事,我的眼泪怎么都控制不住。

奶奶一边用她粗糙的大手帮我擦眼泪,一边轻柔地拍着我的后背:“我娃受委屈了,委屈了……”

这就是奶奶,她遇事从来不先说我的对错,永远第一时间关照我的情绪。

那晚,奶奶跟我回忆起很多往事。

小时候,我失手打了爷爷最宝贝的陶瓷酒壶,爷爷气得扬起巴掌。

奶奶拿着烧火棍指着爷爷的鼻子:“敢打我娃就跟你拼命,这酒壶打得好,我早就看你天天喝酒不顺眼了。”

然后,奶奶对吓得瑟瑟发抖的我说:“哪个孩子不打破东西的,没扎到你就好。”

那时候上学,每次回来给奶奶看成绩,无论考得好与不好,奶奶都说:“我娃上学了,识字了,能把那么长的卷子全都做完,了不起。”

乡村的夜晚又黑又漫长,电视节目到九点就没有了。

于是,奶奶就搂着我,在被窝里聊天,用她地道的乡普夸我:“我娃眼睛生得好,又大又亮的,笑起来也好看,写字的时候最威风,奶奶只要想到我娃,就没得烦心事了……”

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奶奶只要看到我,就会合不拢嘴。

她觉得天下那么大,但她的孙女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看的人。

而那天晚上,黑暗之中,奶奶问了我一句话:

“我娃30岁了,遇到不高兴,还阔以回到奶奶这里。以后啊,等你的佳佳和吉吉长大了,成家了,当妈妈喽,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不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嘞?她们能不能够一想到你,就觉得自己啥子事情都难不倒她们撒?”

11

奶奶的话,不要太扎心。

曾经的曾经,我不就是想做那样的妈妈吗?

那晚,我如释重负,又如梦初醒。

最后,在奶奶轻柔地拍打下,睡了一个最为踏实的好觉。

第二天,奶奶撵我回家了:“巴不得留你一辈子,可是,回家吧,我娃能够考辣么好的大学,找到辣么好的老公,在辣么大的城市有房子,能够有辣么大个胆子生两个娃娃,就一定能当这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奶奶的话,让我满血复活了。

12

我终于知道,佳佳在我这里,是感受不到爱的。

爱是什么?

爱是无条件的。

就像奶奶对我那样,如果我考试拿个鸭蛋回家,她也会安慰我说:“这次鸭蛋,下次无论怎么考都会比这次好,怕么事呢?”

爱,是在她已经很挫败的时候,替她保护信心。

比如,当老师接连不断地反馈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依然可以冷静地分析问题的原因。

而不是在孩子已经诚惶诚恐之际,让她更加恐惧、不安。

学校可以是流水线,而家,是私人订制的情商课堂。

爱与成绩相比,更要在意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爱是接受下限,然后欣赏孩子活出无限的上限。

爱是不贪婪,是即便她那么不可爱,依然可以由衷地说一句:“那是我的孩子啊……”

13

和奶奶给予我的爱与教育相比,我羞愧万分。

我给予孩子的,不是爱,而是要求。

是当孩子达到期望值时,她才配得到你的赞美、赏识、宠溺。

否则,她就只能被无视、指责、冷暴力,或者暴力。

有句话,更扎心。

“试想想,如果我们的孩子是自闭、残疾,我们是不是会拿生命去爱他?为他一点点小进步惊喜欢呼喝彩?那为什么,老天给了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却不能带着感恩知足,无条件地去爱他呢?”

父母之爱,有时真的是以“为你好”之名,达到有私的目的,变成一份面子工程。

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父母等成年后的孩子说一声“谢谢”,而孩子,却一直在等父母的那句“对不起”。

14

所以,人是很难以旁观者心态注视自己生活的。

我认真回想了和佳佳的日常。

每天,我对她说得最多的就是:“佳佳,你作业写完了吗?”,“佳佳,你该背单词了。”,“佳佳,你语文考那么差,还好意思在这里看电视?”,“佳佳,再不起床我要掀被子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若干年后,佳佳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时光,只有要求、指令、责骂,甚至家暴……

如果家里安装一个摄像头,我想,那一幕幕,也是令人窒息的。

在这个家里,佳佳不是放松的,她的大脑与心灵,从来没有得到过休息。

我的孩子,居然被我自己霸凌了!

我不敢再想下去。

只能告诉自己:悬崖勒马,试着像奶奶爱我那样,去爱自己的孩子。

我希望,未来的未来,我的孩子可以像我一样,哪怕遥望见奶奶家门前的枣树,想起奶奶,就已经感到温暖治愈,电量充足。

我需要的,是温柔和接纳,以及尊重。

比起一纸成绩单,好的性格才会让孩子通行一生。

好的原生家庭之爱,才会让她活出浩荡底气,有能力爱以及被爱。

15

那次乡下归来,我跟老公聊了许多。

他一个大老爷们,也动情了,由衷的感慨:“在做父母这件事上,我们真要向奶奶学习。”

我们相约,好好爱孩子,给予她们无条件的支持、接纳和尊重。

佳佳至今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去了乡下老家一趟,回来就变了。

她每天放学回来,我第一句话不再是问她考了多少分,而是听她讲校园里发生的那些事。

我主动跟她请教她最喜欢的哈里波特的一切,默默陪她一起看与哈里波特相关的书、电影,允许她每个周六玩一会儿与之相关的游戏,让她在这个骨灰级的爱好里,解压并安放自我。

当她拿回很糟糕的成绩时,我慢慢可以由衷地对她说一句:“如果已经尽力了,那妈妈和你一起来接受这个结果,分析原因。无论怎样,你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佳佳。”

面对佳佳的小倔强,和吉吉的讨喜,我会诚恳地对佳佳说:“妹妹是妹妹,你是你,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勇敢做你自己的。”

每晚临睡前,我会去帮她扯扯被角,认真吻一下她的额头,说一句“妈妈爱你”。

刚开始,佳佳还有些小抗拒,但慢慢地,她会说:“妈妈晚安。”

半个月后,她会说:“妈妈,我也爱你。”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无条件的呀。

16

为人父母,真的是一场修行。

成长,不分早晚,没有止境。

知错原地就改,人生才有无尽可能。

所以,还要隆重感谢我的佳佳。

也只有孩子,让我们可以放弃秉持了那么多年的本我,无条件地修正自己,无止境地去精进。

有句话说得不要太对:每个孩子和父母之间,都注定要有一场战争,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

送给自己,和你们,送给我那没有上过一天学,却掌握着爱的密码的乡下奶奶。

希望所有父母在这场爱与教育的战争中,都怀有智慧与胸襟,把胜利亲手交到孩子手上。

小念的话

我也有两个女儿,派派与淘淘,所以,写这篇故事的时候,我数度泪目。

心有戚戚然之余,收获满满。

它让我对我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无限的感激,为拥有如此向我敞开心扉,且有营养的读者感到骄傲。

简尼尔在《正面管教》一书说道: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起,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我们的心有多大,孩子未来的格局就有多大。

尽管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但我们都不是第一天为人父母。

反思使人进步,吃堑才能长智,成长就是需要不断拆除思维的栅栏,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

而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归根结底,就是认知。

愿天下父母,成长快乐。

愿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记得今晚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