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干热面条升温(1):大江南北干热面馆

作者: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武汉客户10月24日热干面是武汉特色之一。今年9月底至11月中旬,肯德基在全国各地的商店供应热干早餐面,每日限量600万份。事实上,干热面馆已经遍布江南北,无论是远至海口还是拉萨,都可以吃到正宗的干热面。

长江日报记者通过"企业考察"平台搜索发现,除台湾和香港、澳门外,全国其他地区都有干热面馆分布。河南有16000多家干热面馆,比湖北还多。近日,记者联系了郑州、拉萨、乌鲁木齐、海口、青岛等地经营干热面馆的几位老板。它们在传递武汉干热面条的特点的同时,也使干热面条成为更具地方特色。

贾永浩:好吃的热、干的面条都藏在胡同里

干热面条升温(1):大江南北干热面馆

郑州街道、干热面店密度甚至超过武汉。10月13日,调查数据显示,郑州有4,917家商户经营干热面,武汉有1,845家。

贾永浩,河南人,是郑州一家干热面馆的老板之一。贾永浩大学本科专业主修旅游管理,5年后毕业后,他决定投身餐饮业,开了一家干热面馆。

清新的原木设计,使餐厅看起来干净整洁。与许多带"烟花"的干热面馆不同,贾永浩的店铺具有"文艺精神"。他将餐厅命名为"汉立",意思是"在武汉的小巷里"。

贾永浩想做正宗的武汉干热面。他有十多次到武汉学习,和武汉的朋友一起吃了上百家干热面馆。他发现,美味的干热面条藏在小巷里,这就是他餐厅"Hanri"名字的由来。

郑州有很多干热面馆,但做法和武汉有很大不同。最大的区别是,郑州的热干面条配上绿豆芽。贾永浩经常遇到顾客在外卖订单上留言,要求把更多的豆芽放在脸上。对此,他会在外卖盒里写一封道歉信,向顾客解释:这是武汉风味的干热面条,不要放豆芽。

最近,贾永浩有点动摇了。他希望照顾当地口味,同时保持热干面条的原始味道。他打算用绿豆芽作为单独的零食,食客自己添加。

有的顾客带十几个地铁站去店里吃一碗干热面条,也有顾客愿意支付运行费请外卖小哥买一碗干热面条......开了四年的店,贾永浩对热干面更加自信。

"很多人把干热面条定位为新鲜的主食,但我宁愿把它做成休闲小吃。贾永浩的梦想非常宏大,他想把"汉力"打造成一个民族品牌。

Hulifen:每天在高压锅中煮100多碗热干面

干热面条升温(1):大江南北干热面馆

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离大昭寺不远的一个角落里,隐藏着一家武汉干热面馆。

拉萨距离武汉3500多公里,胡阿姨把中国小吃带到了拉萨。胡阿姨名叫胡丽芙,餐厅的招牌上写着"武汉干热面利芬小吃店"。

当她去做标志时,热情的老板主动将"武汉干热面"翻译成藏文,设计在标志上,让当地人都能理解。

胡阿姨的餐厅很小,只能放4张桌子,但店里的食物种类繁多,从干热面到蛋酒,从面条到面条。

在去拉萨开干热面馆之前,胡阿姨在汉口做过热干面生意。三年前,当她在拉萨的哥哥邀请她过来时,她想,"武汉太有竞争力了,在拉萨试试没关系。"

当你第一次到达拉萨时,做一碗正宗的热干面并不容易。"到哪里去找面子?"是摆在她面前的最大问题。环顾湖北,终于找到了一位来自四川的面条师傅。

买回面条,胡阿姨煮了一碗,发现没有,"没办法"。她去师傅店和师傅一起做面条,手拉手的四川师傅"练"成了做干热面的大师。

生面条已经准备好了,煮面又成了问题。拉萨海拔3000多米,水不开,想煮面条,只能靠高压锅。

起初,胡阿姨还想知道压力锅一般是用来炖菜的,硬肉放在压力锅里会变软腐烂。这种柔软的面条能承受压力锅的力量吗?当面条从锅里出来时,胡阿姨发现武汉煮熟的面条没有太大的区别。

胡阿姨独自经营着这家店,现在每天卖100多碗干热面条。在拉萨开了3年店后,胡阿姨掌握了拉萨的厨艺。"面条最好煮多久?"胡阿姨不能说:"都是手工。

去胡阿姨店吃饭的人,大多是拉萨的湖北人。胡阿姨的干热面馆距离布达拉宫也只有1.5公里,来拉萨参观这家街角的小店时,都很乐意尝试胡阿姨的手艺。

小兵:设定一个小目标,开一家干热面店

干热面条升温(1):大江南北干热面馆

"老汉口干热面"是乌鲁木齐一家餐厅的名字,招牌上还特意印有黄鹤楼的照片,老板小兵想让顾客知道,这是武汉人开的正宗干热面馆。

小兵在汉口长大。2014年到乌鲁木齐探亲时,他看到街上有一家干热面条店,进去点了一碗面条,"太可吃了,没有干热面条浓郁的香味,也没有干热的面条!"第二年,小兵去乌鲁木齐,看到店子还在,'这是什么意思?说明店铺生意不错啊,不然早就关门了!"

他和家人合计说:"既然有干热面子生意的市场,我也可以来乌鲁木齐做干热面。"来吧,回到武汉,闫小兵开始崇拜老师学艺术,学除粉面条,学煮面条,学调味,连热干面条做碱和面条比例时,他问清楚。

在乌鲁木齐做干热面条生意并不容易。起初,小兵和面条师傅一遍又一遍地琢磨,改进了生面条的做法,还跟芝麻酱师傅一起磨酱,盯着老板现在就是炒芝麻酱。

开业时,严小兵邀请顾客免费吃3天面条,甚至三天半价销售,不少湖北村民口口相传:"新车身胡同那里开了一家正宗的干热面馆,咱们尝尝吧。"

闫小兵趁机看到湖北村民进店问道:"这味道怎么样,做点评论?"起初去小兵铺吃面条的多是湖北村民,后来,乌鲁木齐当地人也爱上了他的热干面。他自豪地说:"我家的味道并没有给我们武汉带来耻辱。"

与市面上其他干热面相比,小兵购买的干热面每公斤贵0.15元。他算了一个账目,每天至少卖100斤生面,一天的成本就超过15元,一年赚不到5000元。

如今,乌鲁木齐吃一碗干热面已经不难了,仅小兵店附近就有三家干热面馆。闫小兵感慨:"在乌鲁木齐做干热面生意,竞争也相当激烈。"

去年新冠肺炎爆发后,不少乌鲁木齐当地人到小兵店品尝干热面,为武汉加油,与他聊天,了解武汉的情况。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武汉美食,小兵开始在店里卖鸭脖子。今年,他有一个小小的目标,就是在乌鲁木齐开一家干热面店。

周芬:干热面是青岛商界的标准

干热面条升温(1):大江南北干热面馆

周芬是湖北省马城人,丈夫在青岛开了5年的干热面馆,餐厅的招牌名字是"老汉口"。

周芬说,热干面馆现在是青岛商圈的标准。开业五年后,周恩来的店里就有了数百名铁杆粉丝。后台消费记录显示,最铁杆的顾客已经在周芬的店里消费了数千次。

周芬心里有一幅客户画像:"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愿意接受新事物。他们要么在武汉学习,要么在武汉工作过,武汉大部分地区都有过接触,在进店前听说过干热面。"

在青岛卖干热面和在武汉卖干热面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周芬说,面条的重量不一样,"我们家的大碗热干面条,在武汉值3碗的量。

武汉人习惯早上吃干热面条,青岛人中午和晚上都吃。在武汉,吃干热面条的标准是一碗鸡蛋酒,周芬根据北方人的饮食习惯,蛋酒换成紫蛋汤,加一个虎皮蛋,是一个10元的干热面条单包。

莉莉:我了解了我婆婆的手艺

干热面条升温(1):大江南北干热面馆

海淀岛,海口以北,是一座城市岛屿,也是一座岛屿城市。海淀岛有一家名为"武汉杨世福干面"的餐厅,网上有网友对这家店的评价:"海淀岛也有这么好吃的干热面""吃第一口,感动就想哭了"。

"武汉干热面子杨师傅"店主没有姓杨,姓俞,叫玉丽,是地道的海口女孩。海口女孩为什么要开一家干热面馆?"因为我的婆婆来自湖北,所以我已经了解了她的手艺,"余丽说。

余丽的婆婆是湖北省一位感人的孝顺者,多年前嫁到海南,开始做热干面馆。去年三月,她和丈夫开始接管小店生意,不仅学会了做热干面,还学会了炒面、煮骨汤。网友在评论中特别推荐了自己家的米酒,"热干面条最好吃"。

"杨世福武汉干热面"为什么是正宗?除了婆婆"坐镇",还从几乎所有的材料上都来自武汉,"酸豆、芝麻酱都是武汉的"。

由于海口天气炎热,萝卜运输储存不方便,李丽的婆婆用海南萝卜自己调味品生产,"不敢说100%减少,但几乎没有区别。

在海淀岛,餐厅每天卖一两百碗干热面条,大多来自湖北。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喜欢干热面条,李宇说,"一个空调修理工来附近上班,会来吃几碗干热面条。他和我一样是海口人,但他喜欢吃干热的面条!"

(长江日报首席记者张伟娜海报制作统筹:陈畅 设计:马毅军)

编辑:丁伟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大武汉"客户端在各大应用市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