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作者:江南时报

江南古镇犹如一颗颗明珠散布在水乡大地。一河穿镇过,这是古镇的格局;一镇跨两县,这是不少古镇的集体记忆。

周 庄

  周庄拥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今属江苏省昆山市。可是在1950年以前,周庄分属吴县、吴江两县管辖,可谓一镇跨两县。周庄旧名贞丰里。北宋时,周迪功郎在此收获设庄,周庄由此得名。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元代,周庄属苏州府长洲县。元朝中后期,沈万三随父迁徙到周庄,因经商而发迹,成为江南首富,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集镇。清康熙初年更名为周庄镇。清雍正二年(1724),析长洲县东南地置元和县。周庄镇由此一分为二,镇区以寺前港、油车漾为界,实行两县分治,寺前港东岸五分之四属元和县苏台乡贞丰里,西岸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久泳乡通秀里。

  民国期间,吴江所辖的周庄先后为周庄乡、第六区周庄镇、周庄乡。元和县并入吴县后,周庄属吴县,先后为周庄乡、十一区周庄镇。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1994年版《吴县志》载“民国元年吴县市·乡图”标有“周庄镇”“陈墓镇”

  1949年5月,周庄建立人民政权。吴江的周庄乡属芦墟区,吴县的周庄属淞南区。1950年周庄镇西原属吴江部分划归吴县甪直区,结束了两县分治的状况。1952年以后,周庄镇归昆山县(今昆山市)管辖。

锦 溪

  锦溪,曾名陈墓,今属江苏省昆山市。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灿若锦带,故名锦溪。南宋年间,宋孝宗择水冢葬陈妃于五保湖,更名为陈墓,1992年,复名锦溪。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锦溪宣卷表演

  宋时,陈墓以镇区界浦河为界,河西(上塘)属长洲县,俗称“上县”,河东(下塘)属昆山县,俗称“下县”。清乾隆年间,界浦河以东的陈墓属昆山县全吴乡,界浦河以西的陈墓属元和县吴宫乡。民国时期,昆山所辖的陈墓分别为陈墓乡、第六区陈墓乡、张浦区陈墓镇,吴县所辖的陈墓分别为陈墓乡、十一区陈墓镇、吴淞区陈墓乡。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民国《江苏省通志稿·方域志》元和县图局部(含陈墓镇位置)

  1949年5月建立人民政权后,昆山所辖的陈墓先后为张浦区陈墓乡、淀西区陈墓乡,吴县所辖的陈墓先后为淞南区陈墓乡、甪直区陈墓镇。1952年9月,吴县甪直区所辖的陈墓、周庄2镇及明镜等6乡,划入昆山县淀西区,陈墓由此全部由昆山管辖。

甪 直

  甪直,别称甫里,今属苏州市吴中区。秦代置郡县后,其地域分属吴县、娄县。唐时,分属于长洲县、昆山县。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北宋时期,甪直境域分属长洲县依仁乡仁义里、吴宫乡宝座里和昆山县全吴乡第五保。明朝时,甪直已成大镇。以东美桥、界浦、北港为分界,以西的中市、西栅和南栅,属长洲县,称甫里镇,占镇区的大部分;以东的东栅,属昆山县,称六直(用直)镇。1912年,长洲县并入吴县,甪直先后为吴县的甪直乡、第十区甪直乡、第十区甪直镇、淞南区甫里镇等。同期,昆属甪直先后为甪直乡、第七区甪直乡、第六区甪直镇等。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1990年版《昆山县志》载“民国三十一年昆山县乡镇区划图”标有“甪直镇”“井亭乡”

  1949年建立人民政权后,吴县管辖的属淞南区甫里乡,昆山管辖的属张浦区甪直乡。1952年9月,昆山县张浦区甪直乡划入吴县甪直区甪直镇。

朱家角

  朱家角镇今属上海市青浦区,曾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1949年7月以前,镇区以北漕港、放生桥为界,河、桥以北称井亭港镇,属昆山县;河桥以南称朱家角镇,属青浦县。南北朝时期,朱家角镇域属昆山县。唐天宝十年(751),华亭县建立,该地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青浦建县,朱家角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朱家角在明时成大镇,万历年间定镇名为珠街阁,俗称角里。昆山县所辖称井亭,清代以前属㳌川乡。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井亭为昆山17乡之一。民国期间,先后为井亭乡、第五区井亭乡、第五区井亭镇、杨湘区井亭镇等。青浦所辖的朱家角在清宣统二年改称珠葑自治区。1935年,朱家角集镇分为珠东、珠西、珠北三镇。1946年,三镇和张丁乡合为珠溪镇。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珠里小志》载“朱家角镇区图”

  1949年5月,朱家角建立人民政权,集镇区设立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结束了一千多年两县分治的状况。

练 塘

  练塘镇今属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原名章练塘,唐代属长洲县。北宋末年开始这一带的水面被大面积开垦,包括吴江在内的周边各县前往围垦,形成了各自的属地。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宋、元时分属长洲、吴江两县。清初,章练塘店铺林立,形成市镇。镇区分东市和西市,东市属长洲县东吴下乡颜安里二十八都,西市属吴江县久咏乡二十九都。两市“以上塘界桥、下塘界弄为限”,镇区大部分属长洲县。清雍正二年(1724),章练塘归苏州府吴江、元和及松江府青浦三县合辖。乾隆《吴江县志》中说:“庄练塘镇,在二十九都,去县治东九十里,与长洲、青浦合辖,民居稠密,百货具备,其居吴江者今几千家。”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颁布《府厅州县地方自治新制》,有改正插花地的规定。章练塘镇人邹铨向江苏省地方自治筹备处上书,要求将元和、吴江两县的“飞地”并入青浦县。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清同治《苏州府志》“吴江震泽两县图局部(含章练塘镇及元江青三县县丞)

  经三县会勘后,于宣统二年将元和县属的二十八都的11个图,吴江县属的十二都的1个图、二十九都的2个图割隶青浦县。民国期间改称练塘镇。

枫 泾

  枫泾镇现属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成市于宋,初名白牛市,因宋代白牛居士陈舜俞居此而得名。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建镇,称白牛镇。明代因其地属枫泾乡,因而改称枫泾镇。随着行政区划的变迁,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明清时期,南镇属嘉善县,北镇属娄县。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1915年枫泾镇区地图

  分省以后,因枫泾镇地处两省交界处,嘉善县主簿、娄县巡检司均在此处,成为两省、两府、两县的交通枢纽和咽喉之地,故被称作“江浙界首”。清宣统二年(1910),南北两镇分别设立自治公所,辖区范围不变。民国时期,南北两镇行政区划均沿袭旧制。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枫泾镇南北界河

  1951年3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南镇并入北镇,枫泾镇统属松江县管辖,结束了分治历史。

乌 镇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原名乌戍、乌墩、青墩,后称乌镇、青镇。乌镇原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秦朝,乌镇地域为会稽郡管辖,并分开治理。北宋《元丰九域志》中记载,湖州乌程县有乌墩镇、秀州崇德县有青墩镇。此后,乌镇属于湖州乌程县、吴兴县;青镇属于秀州崇德县、嘉兴桐乡县。

  明代以后,乌镇、青镇步入繁荣时代,两镇虽有政区阻隔,但当地人习惯合称为乌青镇。修志的时候,也是两镇合修,宋代有《乌青记》《乌青拾遗》,清康熙年间有《乌青文献》等志书,《乌青镇志》则分别在明万历、清乾隆及民国年间编纂。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民国《乌青镇志》

  1950年5月,吴兴县乌镇的9个行政村(其中镇区4个)划归桐乡县,与青镇合并,统称乌镇至今。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1916年民国地形图乌青镇

  此外,历史上两县分治的古镇还有浙江杭州的塘栖、上海浦东的高桥等。

  那么,怎么会出现一镇跨两县这种现象呢?

  因为镇作为行政概念,是在清末城乡自治后才出现的,以前的市镇属于经济实体。江南市镇大都沿河而兴,两岸商品集散,民居商铺沿河而建,而河流也往往成为行政区划的边界线,集镇区两岸分属不同的县很正常也很普遍。一镇跨两县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赋税、科第人为有别,特别是治安管理难度很大。以前,乌镇流传着一句古话,叫作“乌镇北栅头,有天呒日头”,说是人到北栅,谁也管不着,一跨出县界、省界,即使作奸犯科,官府也拿他没办法。

  由于乌青镇规模扩大,加上地处两省(江浙)三府(湖州、嘉兴和苏州)交界处,治安管理始终是个问题。明嘉靖年间,就有官员提议在乌青镇分立县衙,但没有成功。此后,朝廷在乌镇设立了添设通判、同知正六品官衙的添设馆,后改添设总捕同知。清康熙年间,恢复明时浙直分署的机构,又称“江浙分府(署)”。这些都是为强化乌青镇管理而专设的机构。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乌镇江浙分府旧址

  章练塘集镇由元和、吴江两县共管,但镇的周边地区却属于青浦县。元和、吴江两县的政教法令不能很好地实施。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章练塘设元、江、青三县县丞,强化治安管理、征粮收税和公共事业建设。

  清宣统元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区域自治,这原本是解决两县分治的好机会,但除了章练塘镇以外,其他镇都没有合并。比如周庄镇,元和县属的周庄方面想保住周庄镇的地位,陶惟坤上书江苏“苏属”地方自治筹备处,请求将吴江县辖的周庄并入元和所辖周庄,实行“合办自治”。

  然而,吴江方面认为,吴江所辖的周庄“办事公所向系独立,与元邑两不相涉”。《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也明确规定,自治区域以本地方固有之境界为准。由于“两县共属”的镇为数不少,“合办自治”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因此苏属地方自治筹备处由主张“合办自治”转而支持吴江“分办自治”的诉求。

  直到各地建立人民政权以后,对政区边界进行整理,一镇跨两县的历史才宣告结束。

文脉里的江南|江南最奇特的7个镇

  作者简介:王林弟,苏州市吴江区档案馆(方志办)二级主任科员,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吴江区政协《吴江文史资料》特约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