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
《见过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
王菲的女儿李嫣,6岁办画展,9岁就已经踏遍大半个地球;小小年纪,走在巴黎秀场上,自信大方,毫不怯场,让人惊艳万分。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10年去了40多个城市,2岁开始接触话剧,演出近500场。
……

很多人看完,不禁感叹:「见世面」不过是靠钱砸出来的。普通家庭,还是等孩子自己长大去见世面吧。
很多人把“见世面”等同于“高消费”,望而却步。
其实见世面,不见得需要很多钱,同样,肯花钱也不一定就能见世面。
01、
有个12岁的男孩,父母为了让他增长见识,带他去了一趟韩国。
可没想到,男孩一路上不停地抱怨:
"韩国的宫殿太矮太小,没什么好看的"
"韩国的泡菜臭臭的,真难吃"
后来干脆呆在酒店房间,度过了剩下三天的旅行。
这个男孩困在自己狭隘的认知里,排斥一切不同的东西,整个旅途因此变得索然无味。
其实见世面,不是简单地走出去,看世界。
如果只是带上一双眼睛和空洞、狭隘的灵魂上路,根本看不到世界。
所以,见世面,得先有看世界的能力,才有看世界的意义。
02、
一个内心丰盈的人,走到哪里都是风景。
一个妈妈带着10岁的女儿去非洲旅行,飞机上播放着非洲分类的影视剧占据大多数。
妈妈问她:“这个影视分类和你看的英国人写的《DK儿童历史大百科》有什么不同?”
女孩说:“DK是英国人写的,是以英国为中心的,中国在历史上作用那么大,但历史百科全书里面占据的位置并不多。
看这个电影分类,我才明白,非洲中心的文化是什么样子。”
这个小女孩的认知是很多成年人都达不到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想要让孩子见世面,读书和行走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并不是「读死书」,而是用书本拓展对生活的思考,用生活验证书中的内容。
就像著名作家杨绛说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无论家附近的公园,草丛,还是城市的博物馆,亦或是异国风情,你都可以带孩子去看看。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他们可能更喜欢通过直接的体验去认识世界。但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思考习惯。
孩子慢慢大了,他储备的知识,会通过每一次的外出「体验」不断升华,最后成为他人生的宝贵财富。
03、
有好奇心,有志向的孩子会主动探索这个世界。
衡水中学“学霸”张易峰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之前他的那句“乡下土猪要拱了城市白菜”的演讲火上热搜,让我开始关注这个男孩。
我一口气看完了他所有的演讲,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当他第一次从农村走进城市,发现自己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实在太大,让他十分失落和迷茫。
每次当他听到同学在聊“暑假又去了什么好玩的地方”,“在北京、上海,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都会让他心头一紧,然后找借口离开。
直到有一天,他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客厅的电视里传来这样的声音:“你曾经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他当时手中的笔掉落下来,傻在那里,他突然意识到:至今为止,自己好像只见过照片上的中国。
于是,他走出去,看到电视里的《航拍中国》:
苍穹之上的中国,是那么绚丽而动人心弦。
北国的雪;南国的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和月满神州的甘四桥,这一幕幕让他震撼不已,热泪盈眶。
这份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好奇,让他重拾勇气,整装待发。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天赋,只是拥有无比强烈的好奇心罢了。
一个拥有好奇心,会利用有限的条件,努力探出头,看他想看的世界,走他想走的人生。
所以父母也不用为了不能带孩子出去旅游,而心生愧疚。一年一次旅行还是五次旅行,都不是最重要的。
高质量的陪伴永远比砸钱重要。
书房永远比学区房重要。
先喂饱孩子的灵魂,给他充足的爱,就是在帮他做好看世界的准备。
认同,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