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校园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来到学校,就意味着各位小朋友要暂时脱离爸爸妈妈的宠爱和庇护,独自面对和处理一些问题。

虽然校园里有老师,但一个班级有太多的小朋友需要照顾,老师难免分身乏术,总会有看顾不到的地方。

小朋友们聚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这些小的矛盾如果没有被及时解决,随着时间的累积就会愈演愈烈,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有的家长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孩子哪有什么大矛盾,今天两人关系不好,说不定过两天就好了,没必要太在意。小孩子的事情就要让他们自己解决,大人怎么好意思插手?

其实不然。很多小朋友就是因为在学校受到了欺负,在学校老师没有帮忙解决,回家又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久而久之性格也会出现问题,甚至不愿去上学,对学习失去兴趣。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家长高情商反击,引网友称赞

一天,上小学的儿子回到家对老李说,“爸爸,我不想去上学了。”老李觉得很好奇,上周儿子还说过老师在课堂上夸奖了他,他很喜欢学校。怎么会突然不想去上学了呢?

一番询问后才得知,原来是儿子与后桌小帅起了冲突。两人互不相让,儿子记着父亲之前教育过他的话,没有动手。但小帅却踢了他一脚,这让他感到很委屈。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老李撩开儿子的裤腿一看,小腿上一片红痕,还有一大块淤青。做家长的哪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老李当即就决定要帮儿子“报复”回来。

但该如何做,这让老李犯了难。告诉老师?老师一天精力有限,未必能时时刻刻盯着自己的孩子,这也会给老师的工作造成负担。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告诉对方的家长?对方家长也未必会真的管教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能完美地解决这件事情,会影响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不说,也会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排斥心理。

于是老李打开微信,在家长群里说了这样一段话。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各位家长你们好,我是小李的爸爸。今天放学回家后我发现儿子的腿受了伤,他说是和同学发生争执,没想到这位同学直接给他来了一记‘佛山无影脚’。

他现在很生气,说要去拜师学艺,学成之后再来报仇。我觉得这样不好,阻止了他。各位家长怎么看呢?”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很快有家长回复,“小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动手哦”,并且也表示自己回家会好好管教孩子,不会让他欺负同学,引来家长附和。

很快老李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消息,正是欺负儿子的那位小朋友的家长发来的,说他了解了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很抱歉对小李造成了伤害。并附了一条小帅道歉的视频,希望能得到小李的原谅。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之后小李同学不仅重拾了对学校的兴趣,还与后桌小帅成为了好朋友。老李笑称,这可真是“不打不相识”啊。

事情发到网上,不少网友都称赞这位爸爸的处理问题方法得当。短短几句话交代清楚前因后果,幽默中暗含警告,风趣又不失风度,妥妥的高情商。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关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家长该如何处理和引导?

小朋友在校园内经常受到欺负,或者与其他同学关系不融洽,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是很多人都觉得头疼的点。

其实各位家长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小朋友的思维比较简单,通常没有什么很大的矛盾,只要及时疏通引导就能够轻易地化解。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作为家长,我们要教育孩子多为他人着想,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要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人要大度,学会分享,这样能让小朋友在学校中交到很多朋友。

但在遇到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不能一味地忍让。当对方触犯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也要站出来勇敢地说“不”!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家长也要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近况,比如是否受到了委屈,有没有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了解小朋友的心理变化,帮助和引导解决问题,为孩子的成长排除隐患。

写在最后:

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但父母不可能跟着他们一辈子。教授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维护好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中。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该“打回去”吗?父亲高情商反击,引家长称赞

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对一切不公平的现象说“不”。既要教会孩子友善待人,也要教会他们如何独自面对风雨,这才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

你是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问题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