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时期,学生们接触的鲁迅的文章是最多的,想要读懂先生的文章,并不容易,不过要了解鲁迅先生的时代背景,还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识,可是了解先生的文章,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不过随着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先生的一些文章被删除了,不仅仅是鲁迅,岳飞、《卖油翁》(最后一句)、冰心也都被相继删减了一些,这些算是“情有可原”,但为何狼牙山五壮士也被删了呢?
狼牙山五壮士的背景是在抗日时期,1941年,抗战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日军为了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10万大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大扫荡”。
三千精锐的先头部队在狼牙山附近寻找我军主力,打算“一网打尽”,我军经过数次鏖战,打算转移大部队,七连是大部最后一支转移的部队,为了能够顺利转移七连,七连6班5人自愿断后。
这五人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个人守在狼牙山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地,正所谓“阎王好惹小鬼难缠”,这块险地也是一样,3千多人的精锐部队,再一次一次的冲锋下,日本都被打退。
五人坚守到太阳偏西,就在五人准备转移时,发现一条岔路口,一条可以跟上大部队,另外一条是狼牙山的绝路,要是五人跟上大部队,日军也会迅速跟上部队,这无疑会暴露他们的行踪。
为了不将大部队置于险地,五人走上了狼牙上绝路,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在山上,紧紧咬着不放,五勇士凭着地形又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五勇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纵身跳下悬崖。
五人当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两人因为挂在树枝上侥幸逃过一劫,两人返回部队之后,继续奋战在前线,然而这样抗日英雄,却要被课文移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给出的回应是,其实《狼牙山五壮士》说反应的时代从时间上来看跟现代,存在着差距,用这些文章难以勾起老师和学生的共鸣,当然在教材当中也会保留爱国题材,但使用一些国外新事物的文章,反而在教学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删除《狼牙山五壮士》并不是不让学生不爱国,而是转化了一种形式,但同样也有人提出了不少的反对意见,革命英雄主义教训虽然略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