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狼牙山五壯士從教科書中删了?專家:隻是換一種形式

中國小時期,學生們接觸的魯迅的文章是最多的,想要讀懂先生的文章,并不容易,不過要了解魯迅先生的時代背景,還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識,可是了解先生的文章,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狼牙山五壯士從教科書中删了?專家:隻是換一種形式

不過随着近年來的教育改革,先生的一些文章被删除了,不僅僅是魯迅,嶽飛、《賣油翁》(最後一句)、冰心也都被相繼删減了一些,這些算是“情有可原”,但為何狼牙山五壯士也被删了呢?

狼牙山五壯士的背景是在抗日時期,1941年,抗戰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日軍為了報百團大戰“一箭之仇”,華北總司令岡村甯次,調集了10萬大軍對晉察冀根據地發動了一次“大掃蕩”。

狼牙山五壯士從教科書中删了?專家:隻是換一種形式

三千精銳的先頭部隊在狼牙山附近尋找我軍主力,打算“一網打盡”,我軍經過數次鏖戰,打算轉移大部隊,七連是大部最後一支轉移的部隊,為了能夠順利轉移七連,七連6班5人自願斷後。

這五人分别是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五個人守在狼牙山一個叫“小鬼臉兒”的險要地,正所謂“閻王好惹小鬼難纏”,這塊險地也是一樣,3千多人的精銳部隊,再一次一次的沖鋒下,日本都被打退。

狼牙山五壯士從教科書中删了?專家:隻是換一種形式

五人堅守到太陽偏西,就在五人準備轉移時,發現一條岔路口,一條可以跟上大部隊,另外一條是狼牙山的絕路,要是五人跟上大部隊,日軍也會迅速跟上部隊,這無疑會暴露他們的行蹤。

為了不将大部隊置于險地,五人走上了狼牙上絕路,敵人以為我軍主力在山上,緊緊咬着不放,五勇士憑着地形又打退了敵人數次進攻,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五勇士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縱身跳下懸崖。

狼牙山五壯士從教科書中删了?專家:隻是換一種形式

五人當中,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兩人因為挂在樹枝上僥幸逃過一劫,兩人傳回部隊之後,繼續奮戰在前線,然而這樣抗日英雄,卻要被課文移除,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專家給出的回應是,其實《狼牙山五壯士》說反應的時代從時間上來看跟現代,存在着差距,用這些文章難以勾起老師和學生的共鳴,當然在教材當中也會保留愛國題材,但使用一些國外新事物的文章,反而在教學當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狼牙山五壯士從教科書中删了?專家:隻是換一種形式

是以删除《狼牙山五壯士》并不是不讓學生不愛國,而是轉化了一種形式,但同樣也有人提出了不少的反對意見,革命英雄主義教訓雖然略有些不合時宜,但我們不應該忘記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