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誰,為什麼唐伯虎都無法入選?

何為才子?是風流花叢,還是寄情山水?是作詩吟賦,還是潑墨揮毫?是,我們心中那個潇灑又悲戚的唐伯虎,還是另有其人?

唐伯虎當然是一大才子。明代成化、正德年間,吳中地區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四人,因能文和善書畫而聞名于世。

人們将唐伯虎視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稱頌他的畫作,贊譽他的書法,也對他的轶事津津樂道。

隻是,這樣的文人唐伯虎,雖文藝之才才高八鬥,美名遠揚,卻并不滿足被選入''明朝三大才子''的标準。隻因能被納入三大才子的''才'',并非簡簡單單的文藝之才,而是學富五車,博聞強識的博學之才。

代表明朝士人學識淵博、影響深遠、貢獻卓越的三位才子,分别是洪武至永樂年間為大明殚精竭慮的忠臣解缙,正德至嘉靖年間仕途不順卻堅毅無比的楊慎,以及正德至萬曆年間命途坎坷卻集大成的徐渭。

解缙,字大紳,一字缙紳,号春雨、喜易。解缙的存在,大概可稱作是,立大明士人之标杆。他和自古以來的衆多才子一樣,生于書香世家,早早便有了''神童''的頭銜。洪武二年(1369)才出生的他,在洪武二十年(1387)便在鄉試中奪得解元之位。次年,他和長兄解綸、妹夫黃金華一起金榜題名。而這,便是解缙成為明朝舉足輕重之人的開端。

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誰,為什麼唐伯虎都無法入選?

在進士及第的一年裡,解缙就憑借才學得到朱元璋的青眼,從庶吉士一路升至翰林學士。朱元璋對解缙有多喜愛呢?他曾特意對解缙言明:''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這份鼓勵無疑給了解缙動力,随後他萬言書也上了,《太平十策》也獻了,在朝中的聲譽自然而然的也立起來了。

不過解缙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風順。也正是因為朱元璋欣賞他,是以對他要求更加嚴格,認為他還需多作沉澱,故将解缙遣回家。這段被''冷落''的歲月長達八年。這八年間,解缙無法參與官事,隻得在家校對《元史》,補寫《宋書》,修撰《禮記》……

隻可惜解缙還未達到讓朱元璋滿意的地步,老朱便溘然長逝。随即即位的明惠帝朱允炆又聽信讒言,讓解缙在政壇更加舉步維艱。直到建文四年(1402),解缙才在禮部侍郎董倫的幫助下回到京師。而到了年底十一月,解缙就坐上了内閣首輔之位,向世人證明自己這幾年的積澱确實卓有成效。

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誰,為什麼唐伯虎都無法入選?

那解缙有多博學呢?他在朱棣登基後成了翰林侍讀,之後又進入文淵閣。《太祖實錄》、《列女傳》,乃至《永樂大典》,解缙都是主編。永樂二年(1404),在正式建立内閣制之後,解缙還再度坐上内閣首輔之位。能寫天下事,亦能管天下事,尊解缙是明代博學才子的前三甲,便是自然。

而楊慎,時人稱之''無書不讀''。楊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等。他也出身于書香門第,且是正德六年(1511年)的狀元,起步頗高。隻是到了嘉靖三年(1524),他卻因''大禮議''事件被貶至雲南。

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誰,為什麼唐伯虎都無法入選?

楊慎的發配,比當初解缙的八年要嚴重的多,他在雲南一帶一待就是三十餘年。三十多年間,楊慎把手邊能看的書都讀了,把他能研究的儒學觀點都研究了,把他想寫的東西也寫了個七七八八。約2300首詩,無數涉及經、史、詩、文、詞曲、音韻、金石、書畫、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多方面的著作,這便是他留給後世的财富。''三大才子之首'',也隻有博學如楊慎,才擔得起這個名号。

而徐渭,他的身份也很多樣。詩文他作,書畫他作,戲曲他作,就連沙場,也有他的身影。徐渭曾是明代抗倭能人胡宗憲的幕僚,忠心耿耿,在胡宗憲被捕後多次企圖自殺。

在早年經曆了一番磨難之後,他南遊金陵,北走上谷(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境内),看天地,書人生。也是因為有徐渭,才有了''潑墨大寫意''畫派和''青藤畫派''。正是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和軍事家的多重身份,最終讓他擁有了''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榮耀。這也算是對他,坎坷一生的一點彌補吧。

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誰,為什麼唐伯虎都無法入選?

與解缙、楊慎和徐渭相比,唐伯虎雖然現在名聲更大,但在明代,在社會影響力和涉及領域的廣度上而言,唐伯虎是要遜色一些的。故而在以''廣博''為标尺的排行下,唐伯虎最終沒能名列三大才子之中。況且,他們四人都很值得尊敬,又何必一定要給排個高低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