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文昌、杨大民
编者按:近日,郑渊洁在其微博宣布,陪伴几代人成长的《童话大王》将于2022年1月停刊。
1985年《童话大王》创刊,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郑渊洁是这本杂志的唯一撰稿人,杂志总印数逾两亿册,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收到十余万封小读者来信,如今把它们藏在100平方米的房子里。曾经,郑渊洁还是中国作家版税收入做高的作家。
仅以此推送向郑老师致敬。

《 写给郑渊洁的66封信 》序一
《童话的另一种力量》
田文昌
古往今来,书籍对人的启迪作用人人皆知。然而,却少有人的作品能像郑渊洁童话般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
童话大王郑渊洁出生于1955年6月15日,2021年6月15日,恰逢郑先生的66岁生日。借此机会,在杨大民律师的组织策划下,来自全国各地的66位读者包括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10后,六个年代出生的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以书信的方式共同回忆阅读郑渊洁童话的童年时光和少年时代。总结和思考郑渊洁童话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表达对郑渊洁老师的敬意、感谢与感恩。
郑渊洁以一己之力坚持四十年创作《童话大王》,塑造了舒克、贝塔、皮皮鲁、鲁西西等童话人物,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郑先生以想象力丰富的童话故事讲述朴素的人生道理,告诉孩子们正义,善良、平等、尊严与爱总会超越和战胜邪恶,自私、狭隘、贪婪、不公。
郑渊洁童话关注人性,关注孩子尊严,抨击应试教育,提倡个性发展。这些内容,冲击了中国几千年来固守的传统教育理念,以通俗而生动的方式开启了几代青少年的心智,发挥了普通教育难以奏效的作用,也挑战了当下教育理念中的一些错误思潮。其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乃至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指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传播法律,更是郑先生的一大创造。他根据刑法规定并结合孩子的成长,创作了《皮皮鲁与419宗罪》,通过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化枯躁为乐趣,在寓教于乐中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身历其境的法治天地之中,深入浅出地告诉家长和孩子,要远离犯罪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这种效果远远胜过那些说教式的普法宣传。
我曾经做过中学教师,又做过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教师,深知教育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和教育改革的 艰辛,更了解普法教育的意义。郑渊洁先生的童话故事无论对于普通教育还是对于普法教育,都有异曲同功之处,而且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的心灵中播下了正能量的种子。正是如此,才引出了由六十六位读者《写给郑渊洁的六十六封信》这本感人肺腑的“心书” 。
郑渊洁先生的童话发行量巨大,影响教育了几代人。童话中的人物如同他本人一样,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向恶势力抗争,替弱者呐喊,为捍卫真理而战斗,是郑渊洁童话突出的主题,也正是该书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在中国社会向法治化迈进的今天,《写给郑渊洁的六十六封信》这本书由法律人来策划主编,足以彰显出法律人对郑渊洁先生价值观的认同和崇敬。
相信郑渊洁先生的童话也会成为加速中国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助推器。
2021年3月23日于海南清水湾
编后记
致敬“童话大王”,
致敬童话中的光荣与梦想
1982年,我在《儿童文学》第12期第一次读到郑渊洁老师的作品——《开直升机的小老鼠》,认识了飞行员舒克,那一年我八岁。1983年,又认识了坦克手贝塔。再后来,我就开始阅读郑渊洁童话专刊《童话大王》,陆续认识了皮皮鲁、鲁西西,还有大灰狼罗克。
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一直在郑渊洁老师缔造的童话王国里神游,因为我相信《童话大王》封底印的那句话“郑渊洁童话适合8到88岁的人阅读”,更相信郑渊洁老师在童话中所言“真正的脑黄金不在鱼身上,在书里”。我不仅被想象力丰富的郑氏童话故事所吸引,更被智慧而通透的郑氏思维和语录所启发,这对我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于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
郑渊洁老师在童话故事里告诉我:“奋斗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长处就会使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就必然使你的人生贬值。”“要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于是我遵循郑老师的教诲,不再执意和自己并不擅长的数理化“做斗争”,而将研习的重心放在了文史法上,在书中寻找属于我自己的“脑黄金”。
当我成为一名执业律师,我更加关注郑渊洁老师,因为我发现他也在做着与法律相关的事,不但研究刑法,还为其子郑亚旗创作了法律版家庭教材《皮皮鲁和419宗罪》。该书公开出版发行后,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童话故事中知法、懂法,学会尊法、守法,并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传播了“对父母最大的爱就是保护好自己,别惹事”的郑氏教育理念。
不仅如此,郑渊洁老师还一直在用法律武器保护他的其他几个“孩子”。近十年来,他无数次地为舒克、贝塔、皮皮鲁、鲁西西的商标、商号维权。一场又一场诉讼,一次又一次的维权之战,实实在在地推动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进程。
从童话王国到现实世界,郑渊洁老师的魅力感染吸引着我。2020年6月最高检《方圆》杂志《书房》栏目采访我谈读书,我告诉记者我有一个愿望是很想见一见郑渊洁老师。时任最高检《检察日报》社长赵志刚兄将这篇采访文章转给了郑渊洁老师。奇迹出现了,郑老师居然要见我。
2020年9月19日,在志刚兄的安排下,我与郑渊洁老师终于相见了,实现了作家与读者、偶像与粉丝跨越三十八年的“相聚”。我把珍藏了三十八年的1982年第12期《儿童文学》拿出来,请郑老师在纸张已经泛黄的《开直升机的小老鼠》那篇文章上签名。这不是童话,这是我和郑渊洁老师第一次相见的一个美好瞬间。
与郑渊洁老师相识后,我俩时常微信互动,聊一些与法律有关的事,为舒克维权的事。为了轻松愉快,我一般会称郑老师为“大王”——“童话大王”的“大王”。大王经常会给我讲一些他的故事,我发现,真实的郑渊洁和他在童话故事里塑造的舒克、贝塔具有相同的风格,爱憎分明,乐于助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总要挺身而出;他的言谈举止也有皮皮鲁般的顽皮,对任何事都有极强的好奇心,总能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细节和裉节儿。现实生活中的郑渊洁虽然特立独行,但他重情重义,孝敬父母,感恩师长,是一个思想深刻、思维超常、生活自律、谈吐诙谐——总之是个非常可爱且有趣的人。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郑渊洁老师已经快六十六岁了,我想为他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日。于是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在全国各地寻找六十六位《童话大王》的读者,请他们每人给郑老师写一封信,共同表达读者对他的爱意与感谢,然后结成集子作为生日礼物,给郑老师送上一份特别的惊喜。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被邀请写信的人响应积极,没过几天,信件就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而来,包括在港台地区和海外的。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些来信,一次又一次被感动。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总裁,还是草原牧民、自由工作者;无论是理性严谨的纪检干部、检察官、律师,还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中学生;还有教师、医生、作家、记者等其他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他们每一个人都写得那么真切、真诚,满怀深情,回望童年,感悟成长,回味郑渊洁童话给予自己的影响与启迪。
这六十六位读者,包含了“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10后”,年龄段跨越了六个年代。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职业身份不同、所处地域不同,但心情和心意却和我是相通的,我们感谢郑渊洁老师和他的作品陪伴我们成长,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积极的鼓励与深刻的启蒙。正如白岩松老师在推荐语所言:“单看作者的每一部作品都只是童话,但它们与几代人的成长联结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神话!”这六十六封信,代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声,是给一位作家最好的褒奖和最好的礼物。
从童话到神话的秘密,其实是郑渊洁老师一个人写《童话大王》月刊三十六年,出刊四百八十六期,累计印数两亿册,创造了世界纪录;是他一个人三十六年来,每天从清晨四点半写作到六点半,无一天间断的坚持;是他尊重生命、关注教育,用童话唤醒孩子的自信与尊严,鼓励孩子找到最佳才能区,去扬长避短实现自我价值……
我是郑渊洁童话的热爱者、阅读者、受益者。从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看,郑渊洁童话,不只是童话,八岁的我读到的是舒克贝塔精彩有趣的冒险故事;十八岁的我读出了一个“差生”皮皮鲁战胜自我、改变自己的逆袭青春;二十八岁的我读懂了郑氏教育理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三十八岁的我读明白了郑渊洁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就是孝敬父母;四十八岁的我看到了中国的“童话大王”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从童年、少年、青年直到现在的中年,我一直都在快乐和思考中阅读,而且还分享给我的朋友、我的孩子,让他们和我一样,因为童话而相信现实,因为阅读而憧憬未来。郑渊洁老师的童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定将继续影响下去。
我相信,成千上万的读者和我一样,在郑渊洁童话里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少年的脚印、青春的梦想,也在他的童话故事和教育理念中,找到了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奋斗、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未来的一把又一把金钥匙,打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困惑。这不是童话,但这都在郑渊洁老师的童话故事里。所以这本书信集,既是献给郑渊洁老师的,也是献给我们每个人的岁月礼物;既是致敬郑渊洁老师,也是致敬那些年读童话的我们,致敬童话给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感谢这六十六封来信的作者,你们和我一起,为郑渊洁老师书写了这本现实世界的童话。
感谢郑渊洁老师的伯乐、著名社会教育家、作家、八十四岁的杨宗老师,和我的恩师田文昌大律师,共同为本书赐序,让我感受到师长的温暖与提携。
感谢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庞中华老师为本书题写书名,同时与好莱坞著名导演吴宇森老师、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老师为本书撰写推荐语,字字如金,让这六十六封来信插上闪光的翅膀。
感谢我的好友时代文艺出版社社长陈琛、诗人马志刚、闫佳琪、牛艺辰、编辑刘兮和孟宇婷,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让这六十六封来信从童话变为现实。
最后,要特别感谢郑渊洁老师的父亲郑洪升先生和母亲刘效坤女士,是你们用爱与智慧、勇气与担当,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让这个世界多了更多的故事和美好。
杨大民
2021年4月21日于北京
投稿转载说明
本公号非营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公号对文章进行转载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