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公元前180年,把持朝政数年的吕后去世,随后就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而发动了讨伐诸吕的政变,其结果就是诸吕被铲平,而远在代国的刘恒被迎立为大汉皇帝,即汉文帝。

可以说,刘恒是西汉运气最好的皇帝,原本皇位与他无缘,他也没有参与诛灭吕氏的行动,但皇位最终却落在了他头上,这不是幸运是什么?与他的幸运相比,刘襄就悲催多了,可以说,刘襄是为叔叔刘恒做了嫁衣,要知道最先站出来保护刘氏江山的正是刘襄。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刘襄正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嫡长子,刘肥作为刘邦的庶长子,虽然注定与皇位无缘,但是他的封地是整个汉朝诸侯王中最大的,刘肥生了十三个儿子,其中,嫡长子刘襄在刘肥去世之后即齐王位,次子刘章为朱虚侯,娶吕禄的女儿为妻,第三子刘兴居为东牟侯。

刘章和刘兴居都生活在长安,也因此,刘襄能够提前得知长安的动向。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病重,她对吕禄和吕产说:

“吕氏之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

吕后谋划半生,虽然吕氏家族的男丁都已经封王封侯,但毕竟是异姓王侯,吕后在的时候,吕氏家族权倾朝野,但吕后毕竟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吕氏家族的地位也并非那么稳固,一旦吕后去世,吕氏家族恐怕会遭到责难,甚至可能会被除掉。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所以吕后病重之际才有这样的忧虑,她将吕禄封为上将军,将北军握在手中,又让吕产将南军握在手中,为的就是以防万一。而吕后又留下遗诏: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吕后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吕氏家族,但因为吕后的关系,吕氏家族已经和刘汉宗室已经水火不容。吕后一去世,诸吕就密谋发动叛乱,试图在第一时间控制朝廷,而刘章因为妻子的缘故,提前知道了吕氏的谋划。

刘章将这件事秘密通知了远在齐国的兄长刘襄,希望刘襄能够起兵向西,兄弟三人里应外合,必然能够除掉吕氏,谋得天下,到时候刘襄这个刘邦的庶长孙就是大汉的皇帝。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刘襄知道后自然很乐意这样做,但既然是诛灭吕氏集团,就必须保证足够的兵力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齐国的地盘虽然是诸侯国中最大的,但只靠一个齐国的兵力未必能成事,所以刘襄和他的团队在解决了召平之后就派内史祝午到琅琊国寻求琅琊王刘泽的帮助。

但刘襄又害怕将来拿不住刘泽,毕竟刘泽是刘氏宗亲中最年长的,将来的话语权很可能在刘襄之上,因此刘襄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明着是说服刘泽到齐国去商量起兵之事,而且以刘泽为尊,实际上却是将他骗到了齐国,算是变相的软禁了起来。

而祝午率领琅琊国的士兵与刘襄汇合,他们的目标是长安。为此刘襄特意给各个诸侯王送去了书信,告知他起兵的目的是诛杀”不当为王者“,刘襄虽然没有一呼百应,但大部分的诸侯王都是支持刘襄的。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外有刘襄领大军向西,内有刘章、刘兴居与周勃、陈平等人谋划稳定长安的局势,他们进行的很是顺利,吕后一死,吕氏家族已经不得人心,吕产曾经派灌婴领兵迎战刘襄,但灌婴出兵之后却屯兵于荥阳,与刘襄等人联合,决定在合适的实际诛杀吕氏集团。

以刘襄为首的诸侯王起兵,为周勃、陈平等人提供了机会,周勃、陈平、刘章等人设计控制了北军和南军,刘章更是杀死了吕产,他们之后又杀死了吕禄,吕氏家族的两大支柱被杀之后,其他人解决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很快,吕氏家族的人都被诛杀了一个干净。

吕氏既除,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选立新帝,当时新帝的人选不过有两个方向,其一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其二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庶子孙。周勃和陈平等人最先排除的就是汉惠帝的那几个儿子,他们认为汉惠帝的那几个儿子都不是他亲生的,而是原本吕后将吕家的孩子接进宫养在汉惠帝名下的,因此汉惠帝活着的那几个儿子全部被杀。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由此,新帝的人选只能从刘邦的庶子孙中去选择,当时尚在世的就是刘邦的第四子刘恒、第七子刘长、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几个儿子、刘邦第六子刘友的儿子等,在这些人中,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是大臣们着重考虑的三个人。

按照当时的局势来说,刘襄是最先站出来起兵诛杀吕氏集团的,而且他是刘邦的长孙,无论是从能力、功绩还是身份来说,都应该是最佳人选,但我们知道最后成为新帝的是代王刘恒。那么,周勃、陈平等人为什么弃了刘襄而选择刘恒呢?

其一,琅琊王刘泽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刘泽说起来和刘邦是平辈,是刘襄的长辈,却被刘襄摆了一道,被困在了齐国,不得不乖乖交出了琅琊国的军权。虽然中了计,但也不是一个傻人,他在齐国对刘襄说:

“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适长孙也,当立。”

同时,刘泽又认为,虽然刘襄合该做皇帝,但长安的那些重臣对此可能会有犹豫,他这个琅琊王是刘氏宗亲中年龄最长的,说话的分量还是在的,他要是能去长安为刘襄说上几句好话,那么,刘襄坐上那个位子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刘襄觉得刘泽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就派人护送刘泽进京,而刘泽进京之后却对周勃、陈平等人说了这样的话:

“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

这句话可谓直中要害,吕后执政和吕氏家族的事情大家是历历在目,谁也不想再来个厉害又跋扈的外戚,而刘襄的舅舅驷钧正是一个凶残的人,这样一个外戚是谁都不愿意拥有的,于是大家都不再提让刘襄为新帝的事情。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其二,如果刘襄仅仅有一个嚣张跋扈的舅舅其实不足以让周勃、陈平等人断了让他为帝的念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襄不是一个容易被控制的人。从刘襄在吕后去世后第一时间举起诛杀“不当为王者”来看,他就是一个极有野心和能力的人,再加上他后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琅琊国的兵力,向西攻打属于吕国的济南郡等,都证明刘襄并非是一个无能之人。

一个年近三十岁身强力壮的、富有谋略和野心的人绝不是权臣想要拥立的新帝,作为权臣来说,谁不想出现君弱臣强的局面呢?所以周勃、陈平等人并不希望刘襄为帝,反倒是低调的代王刘恒,没什么势力,也看不到什么实力,其母薄姬背后的薄家又是善良老实的,这一切都符合他们心目中的新帝要求,所以他们才弃了刘襄,而拥立刘恒为帝。

事实证明,周勃、陈平等人看走了眼,汉文帝刘恒绝不是那种易受控制的人。而刘襄为这个叔叔做了嫁衣,回到齐国之后郁郁寡欢,第二年就去世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