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若冰:大吕之音

大 吕 之 音

文|王若冰

中国历史上成名最早的音乐人是两位刺客——荆轲和高渐离。他们一个歌唱得悲壮苍凉,催人落泪;一个击筑本领高超,连秦始皇都沉醉于他摄魂夺魄的演奏中,差点儿丧了身家性命。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六国六年前的公元前227年。荆轲、高渐离两位壮士诀别之际,荆轲高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也击筑为好友送别。史书上详细记载了两位壮士将一前一后,赶赴渭河北岸咸阳宫实践刺杀秦王使命之际荆轲的演唱和高渐离的演奏如何由凄婉忧伤,转向高亢激昂的全过程。荆轲即兴演唱的,是我们所熟知的那首《易水歌》。《易水歌》歌词,全文只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几句。但我们不知道,那天高渐离为荆轲击筑送行的曲子,到底叫什么。荆轲为后世留下了一首慷慨悲壮的壮士之曲,高渐离在咸阳宫里曲曲都让秦始皇陶醉痴迷的演奏,让我们至今还能隐约感觉到,两千多年前有一种叫作筑的弦乐竟是那么美妙动人!

王若冰:大吕之音

史书上对高渐离在咸阳宫空前绝后的演奏的记述,多少让人难以理解:高渐离在咸阳宫击筑博得秦王信任后,为了刺杀秦始皇,在筑的腹腔里装进去二十多公斤的铅块,竟然没有影响筑的演奏效果!这种叫作筑的乐器,后来失传了。虽然前些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河西西汉王后渔阳墓中发现了筑的实物,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懂得它的演奏技巧了。

但另一种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不仅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就已经在渭河流域诞生,而且它的演奏方式从古到今,从来没有被人遗忘。这就是在渭河流域大地湾遗址和半坡遗址都出土过、可以演奏出低沉悠扬天籁之音的原始乐器:埙。

埙,是早年生活在渭河流域、泾河流域的天水、平凉和关中一带的乡村孩子,人人都可以用一坨泥巴制作并吹奏的乐器。在古代,最初的埙仅仅用于祭祀祖先和鬼神的仪式,后来渐渐成为原始先民自娱自乐的普及性乐器。随着演奏技巧发展,这种在渭河流域乡村又叫作“哇呜”的吹奏乐器,甚至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历代宫廷音乐演奏必不可少的乐器。

王若冰:大吕之音

既然有了可以演奏的乐器,就必然要有可供埙一类乐器演奏的乐曲吧?尽管大地湾、半坡时代文字尚在孕育之中,人类还不曾给我们留下类似乐谱之类记录演奏曲调的工具,但从极有可能就是神话意义上大地湾人和半坡人先祖的伏羲、女娲传说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六七千年前生活在渭河流域的原始先民,不仅有了可以吹奏的埙,伏羲还为我们制造出了最早的弦乐演奏乐器——琴和瑟。

远古音乐歌舞诞生于原始人类驱鬼敬神的祭祀仪式。渭河上游的武山县,在古代曾经是氐、羌、吐蕃、匈奴与汉民族长期纠结的地方。那里流传的一种旋鼓舞,其实就是过去居住在渭河上游的西部牧羊人羌族祭祀神灵时表演的舞蹈。也许是当时羌族的文明程度只能达到这种地步,旋鼓舞使用的唯一一种器乐,就是用羊皮做的状如扇子的羊皮鼓。表演者一边击鼓,一边舞蹈,并随强劲有力的鼓声和脚步,发出“嗨嗨”和“呜呜”的呼喊;也许,这遒劲苍凉的呼喊,就是古代羌人献给天地、神灵先祖的祝词和祈祷。

黄帝制作的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乐舞《云门》,也是为祭祀部族图腾而创作。黄帝制作《云门》的时候,图腾还是云,而黄帝从渭河流域抵达黄河中下游的时候,黄帝部族的图腾已经发展成了龙。如此说来,制作《云门》的时候,黄帝统领的部族有可能还生活在渭河流域。

舜帝时期出现的《韶乐》,大概是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交响乐吧?要不然,周武王剪灭商纣后在镐京举行宣布西周诞生的开国大典上,怎么会选择演奏《韶乐》为这次空前庄重盛大的仪式壮声呢?后来,在渭河平原立国的秦汉两朝,还将《韶乐》列入庙堂之乐之首,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的仪式音乐。

发展到春秋时期,《韶乐》已经成为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其演奏与表演方式不仅场面宏大,气势恢宏,而且应该是具有震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的。否则,当年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后,怎么会发出“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感叹呢?被《韶乐》征服后,孔子甚至还扎扎实实学习研究过一段时间《韶乐》。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述孔子学习《韶乐》的专注程度时,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描写孔子情醉神迷的状态:“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西周,是中国礼乐制度诞生并发展到辉煌极致的时代。西周礼乐既是一种等级制度,也是一种统治、教化人的方式。西周礼乐制度十分烦琐,王室出行、祭祀、外交往来,需要演奏相应级别的音乐;庶民百姓婚丧嫁娶,大夫士人社交宴饮,也要演奏与其身份、场合相匹配的音乐。西周王室甚至还专门为后宫嫔妃宴饮时制订了房中乐,供王宫嫔妃在宴席上演唱。

由此可见,公元前10世纪前后,渭河支流沣河岸上的镐京城里王宫街坊,几乎天天都有各种规格的音乐演奏仪式。鼎盛时期的西周王宫,仅随时准备为王室各种仪式演奏音乐的乐师就有一千四百多位。这些乐师不仅演奏,还进行音乐研究,让西周成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高度发达与普及的时代。当时的音乐研究者和演奏者,已经提出了五声八音理论。五声就是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八音也就是演奏用的乐器,它们有埙、笙、鼓、管、弦、磐、钟、柷八种。周王室每年都要举行的天地之祭、山川之祭、先祖之祭,以及内务外交仪式、各种庆典活动,这些乐师便倾巢出动,神情庄严地演奏规定的曲目。这种场合演奏的,一般都是大型乐舞,要么肃穆庄重,要么舒缓清越,而且有多种乐器同时演奏,几乎相当于后来的交响乐。至于西周民间歌舞之风的盛况,我们从西周建立采风制度,组织人员专门从民间搜集流行于各地的民歌,并在后来经孔子整理编成的《诗经》的《风》里就可以略知一二。

王若冰:大吕之音

西汉时期的长安城,已经初显一座即将对世界文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东方大都市端倪。在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文明种子破土发芽之际,进一步繁荣并迅速发展的音乐艺术,也成为西汉社会走向全面文明的重要标志。长安城里不仅设有专门负责搜集民歌,然后谱曲演唱的音乐管理机构——乐府,还有专门负责为皇室郊祭及宗庙祭祀活动创作、演奏音乐的太乐。刘邦做了汉高祖后,衣锦还乡,在江苏沛县祭祀他的老祖宗时,还让太乐给他的《大风歌》谱了曲子,在祖庙演唱。

《大风歌》是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黥布反叛,凯旋路过老家在沛县设宴款待早年故交时的即兴之作。那次刘邦演唱《大风歌》时,也是自己击筑而歌。在自己儿时玩伴和亲朋好友面前,已经做了六年皇帝的刘邦被自己意想不到的成功深深陶醉,他要借此机会向曾经看不起自己的故交展示与众不同的情怀,所以几杯酒下肚,刘邦一边击筑,一边不无炫耀地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对于起事之前,职务只相当于现在一个乡长的刘邦来说,能写出这样气势豪迈的诗歌,已经很不容易了。想想高朋满座、酒酣耳热之际,一个过去既不好读书,又在经商务农上无一技之长,只管辖十里之地的小小亭长,从老家走出多年后,竟成了万众伏拜的皇帝,世事沉浮,实在让人难以预料啊!在座的亲友故交里,肯定有人也闪过这样的念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刘邦在众人面前悠然自得、满面微酡、双目微闭、摇头晃脑演唱的样子,也一定很滑稽可笑。

现在到西安的游客,去大唐芙蓉园观看《大唐乐舞》,已经成了当代人梦回唐朝的一种休闲方式。但在盛唐时期,那种融合了周边少数民族音乐、历代汉族音乐、佛教和道教宗教音乐的大唐之乐,是长安城皇亲贵胄、文人雅士、庶民百姓和来自大食、波斯、龟兹等西域使臣,聚集在长安的日本、朝鲜留学生,随便走进街坊里巷都可以享受的娱乐消费。盛唐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及其文化的世界性影响,让不少国外知识阶层对大唐趋之若鹜。这些来自西域和亚洲各地的文化人进入大唐后,也将本国音乐和舞蹈带到了大唐。箜篌、琵琶、笙、笛、筚篥、铜钹等西域乐器登上大唐盛世各种场合的演奏舞台。胡人胡姬的拥入,不仅让遍布长安城各个角落的歌楼酒肆响彻着充满异域风情的胡乐胡声,而且长安城里还一度出现了皇亲国戚、庶民百姓、富商名门争相学习胡舞的盛况:“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白居易《胡旋女》)来自西域各国的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乞寒舞、狮子舞、钵头舞等异族歌舞,流行长安大街小巷。长安城外州府县衙也上行下效,设有专门的音乐管理机构,组织演出民间音乐、散乐和百戏。据统计,当时仅服务于唐代政府音乐机构的乐工就超过了万人。这还不包括豢养在官宦人家的家伎、服务于官署的官伎和流行于民间的各种乐伎。几乎在整个大唐盛世,各种身份的歌伎、舞伎,沉迷歌楼酒肆的文人雅士,歌舞升平的宫廷乐师,以及流浪街头的民间艺人,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大唐各地,用不同乐器、不同声部、不同语言和唱腔,共同演绎着宣示大唐盛世繁华至极胜景的大唐乐舞。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王若冰:大吕之音

这是白居易为《琵琶行》所写的序言。

在唐代,诗人和歌伎之间几乎形成了无法割舍的唱和情缘。特别是中唐以后,享乐淫逸之风日盛,不仅士大夫阶层养伎狎伎,歌舞享乐,出入歌楼酒肆饮酒吟诗,各种层次的歌楼传唱当红诗人的诗作,几乎是盛唐诗坛和娱乐消费界的一种时尚。诗人与歌伎的交往,不仅丰富了盛唐音乐的演唱内容,也让唐诗成为当时最能代表盛唐繁荣景象的文化景观。

一座文化高峰的崛起,必然与时代当权者的倡导有密切关系。盛唐音乐达到登峰造极的繁荣巅峰,与宗教音乐的盛行也有密切关联。唐太宗不是一位佛学爱好者,却鼎力支持佛教传播。玄奘法师剃度之日,唐太宗为玄奘举行了盛大的剃度仪式。

仪式上,由太常卿率太常寺的九部乐,万年县令和长安县令各率“县内音声”分乘一千五百多辆“音声车”,随玄奘、各寺院僧侣、文武百官前往大慈恩寺。一路上乐声震天,盛况空前。到了大慈恩寺,还演出了九部乐、大曲《破阵乐》和各种民间杂耍。

正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上演的《霓裳羽衣舞》,到底能不能复原大唐盛世辉煌典雅、泱泱大国的景象,我没有看过,便没有发言权。但单凭这支曲子的素材取自唐玄宗梦游月宫,贵妃娘娘杨玉环执刀编舞,就足以看出大唐之音的绮丽迷人。

当然,盛唐名曲里还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那是另一种风格。

——原载《飞天》2022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王若冰:大吕之音

王若冰

甘肃天水人。作家、诗人,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旅游文化顾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书院文化顾问、天水日报社副总编、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市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巨大的冬天》八集纪录片《大秦岭》“大秦岭”长篇系列散文《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渭河传》《仰望太白山》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