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文玩是赝品横行,又能一夜变富圈子,但是如果想捡漏,玩家怎么能减少收到赝品的机会呢?

有文物收藏专家感叹:现在的收藏文物100%会遇上赝品,这种情况可不是近些年才逐渐增加的,其实在古代制作和转让赝品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一些高手更是能鱼目混珠,不但能让大藏家、大学士看走眼,甚至连乾隆皇帝也都吃瘪。

首先,我给大家一起回顾下一些古代名人被忽悠和看走眼的经历,能让我们从中吸取一些教训。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一:汉文帝收到的长生神杯

汉文帝K开创了文景之治,刘恒虽然被尊为一代贤王,但晚年也不能免俗,学秦始皇想祈求长生不老。于是汉文帝也四处打听这方面的事情,可没想到却被一名方士,新垣平抓住了他的心理。

新垣平琢磨了很久,怎么才能讨好汉文帝,来获取荣华富贵呢,后来他灵机一动,就投其所好,琢磨出了一个长生玉杯给汉文帝,

历史记载,新垣平找了一个民间的工匠,把一块玉石雕刻成玉杯,又在上面篆刻了几个古文,做得像模像样的,找了机会呈现给汉文帝,告诉汉文帝这是一位仙人送给汉文帝的“长生玉杯”。

在我们看来这方法好像很拙劣,可当时的汉文帝却求仙心切,竟然没有想到这有啥不对的地方,高兴地收下了这只“玉杯”,还每天拿来倒水喝,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保温杯泡枸杞,而新垣平因此也成为了汉朝的大夫。

一朝得手,新垣平继续老把戏,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记载,新垣平有给汉文帝说:“周鼎在泗水里面,我看好戏这周鼎要再现人间了,那可是大号的预兆啊,于是汉文帝一高兴就在泗水兴建庙宇,等待这周鼎重现人间。

新垣平由于每次都能得手,并且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就开始有点洋洋得意起来,却不知张苍和张释之早就发现他的不妥之处,

找了几个随从去暗中跟着他。经过两人的一番调查,终于找到了雕刻玉杯的匠人,还从他身上得的消息,原来所谓“周鼎”重现人间,也是他们的杰作。

张苍和张释之立即在“周鼎”出现前,把这事告诉了汉文帝。汉文帝此时才如梦初醒,下令免去新垣平的大夫,让张释之进行仔细地盘问。方士新垣平只懂小聪明,在张释之面前是直接啥都说了出来。后果不用说新垣平的结局会如何。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二:让古狂看走眼的古琴

明代收藏家项元汴,被当时的人号称“古狂”,他家里收藏不少的古代文物。而他个人的鉴赏能力也非常的高,一天,项元汴在别人手里看到一张琴,这琴外形古朴,上面雕刻有“天籁”的古文。

项元汴感觉这琴有点意思,就用不菲的价格换了回家,回家后对古琴是爱不释手,还把他放在自己的书房中,甚至还把藏书楼改名叫做“天籁阁”。

这张琴有啥特别,让项元汴这般的重视,原来项元汴认为,这张琴是“晋朝名家孙登所做”。此琴特点就是全用黑铁锻造,琴身还有一些古朴的细冰裂纹,琴背地雕刻天籁两字,还有落款“孙登”款,并和篆印。

这张琴项元汴是爱不释手,后来他去世后,流传了几百年间,可是后来人们经过研究,发现这张琴是好琴,但并不是“孙登”制作的,可以说是一件“赝品”。

鉴赏家是从式样、材质等、到制作工艺,还有其落款的文字,方方面面综合,断定这琴是元朝时期的一张古琴,对于明朝来说其实不算是很久远的文物,但是放到现在这张铁琴也堪称是国宝了。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三:大学生纪晓岚的“稀世赝墨”

文物赝品,到了清朝时期,其制作的手段比明朝更近了一步,就连著名的大学士纪晓岚,都曾经看走眼过,纪晓岚我们都知道是学富五车,可是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却记载了自己一件囧事,

这天,纪晓岚到街上闲逛,无意中看中一个摊位的墨条,这些墨条非常古朴,并且落款为“明代制墨师傅罗小华之墨”,而墨条的外盒是一个漆匣,当时纪晓岚认为是旧物。

这罗小华是谁?

其实他是明朝的一位制墨大师,他制作出来的墨,品相非常的好,有“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的称呼。

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罗氏墨很少有传世的,因此极为珍贵。现在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了“一池春绿”墨,后来被证实就是罗氏的作品。

这么珍贵的东西,纪晓岚一下子发现了十多块,任何人都会喜出望外,就高兴地用了一个月俸禄换了回家,小心翼翼的拿回家后还研究了好久,

后来终于忍不住,打算试试这些墨到底是否传说中的那么好。可以拿来用,纪晓岚可就尴尬了,原来这些墨里面是泥做的,外面被制造者染成了黑色,再撒上一层白霜,才让人看上去古朴雅致。纪晓岚倒是很看得开,自己取笑自己,就把这事给记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四:乾隆帝的《富春山居图》

说到《阅微草堂笔记》,必然说说乾隆皇帝,乾隆一生收藏非常丰富, 并且喜欢收藏名家字画,特别喜欢在上面盖戳。

公元1745年,乾隆得到了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乾隆皇帝一看就爱不释手,把这幅《富春山居图》研究了下去,并且经常拿出来给大家一起欣赏,而6米多长的画卷,他是又做诗有做赋还盖上不少的戳。

但是很快,乾隆有些尴尬了,第二年他又得到了一幅民间进贡的《富春山居图》。后来的事,懂这段历史的朋友都清楚,乾隆皇帝拿到的前一幅《富春山居图》,现在被称为“子明卷”,是一幅临摹得非常像的作品,

第二幅得到的“无用师卷”才是真迹。清朝以后,经过多方的考证,“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只是把黄公望题款给加上上去,而“子明卷”漏洞其实很多,可耐人寻味的是,就算得到了真品后,乾隆皇帝依然“子明卷”视若宝贝,还把他编入了《石渠宝笈》;

而“无用师卷”,则被乾隆收藏了起来,一边宣布它是赝品,可另外一边却收藏得好好的。后世大部分人都猜测,其实乾隆当时明白鉴定出了漏子,但不能认啊。等到了公元1816年,嘉庆之时期“无用师卷”始得以正名。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如此这般的例子,古代是非常的多,数都数不过来,

90年代后,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经济条件不断地增强。一些富裕起来手中有余粮的人,特别是一些是上了年纪,有一定经济基础和阅历的人,开始热衷于收藏和历史文化有关的东西。

但是文物收藏这个圈子,并不是说经济基础好,社会阅历丰富就能玩得风生水起,因为文物收藏除了以上两个因素,还需要发现的眼光和一丝运气,最为关键的是毅力和魄力。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随着文物收藏热度不减,市场充斥的赝品也越来越多,而科技的进步使其复制古代物件的手法越来越高,导致即便是一些老行家也有走眼的机会。

但是由于文物其承载的历史和价值,还有因为稀缺的珍贵程度,也出现了不少的幸运儿,在各种的故事和传奇推动下,文物收藏的爱好者不减反增。

到了90年代后,各地都出现了文物圈子,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集散地,这些集散地,成为了许多收藏爱好者闲逛的地方,也是他们经常想在这里捡漏的地方,资源丰富一点的人,会有一个固定的圈子,而通常得到一件好东西,那份喜悦是无法表达的。但是作为爱好者,在收古董时,也要懂得五个“收藏规则”。

一:切忌见“漏”就捡。

很多的爱好者,都会抱有一种会有“捡漏”的想法,特别是一些文物古董集散地,看到各种林林总总的古代物件,都觉得是珍品,

而且许多人也自负自己的眼光独到,偶尔也会小有收获,因此更热衷于捡漏,可不要忘记,这些地方都是藏龙卧虎的,要在这些地方“捡漏”,成功率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因此,许多新手会见到好东西就急切地下手,生怕被人抢了一样,而这种心理,最容易被利用所以收藏要切忌想“漏”、唯“漏”而收,啥时候都想着捡漏,反而会交一笔昂贵的学费。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二:切忌不要太广泛,啥都收。

通常一些收藏者,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收藏啥,因此有时候见到有缘的东西,就会收,而且都是有些随心所欲,喜欢新奇和稀缺,导致经常会得到一些赝品,而且由于专业度不够,积累沉淀上不足,因此家里是有不少的东西,很多都是缺乏艺术性,和毫无升值空间,或者根本没有收藏意义的东西。

而这种兴趣爱好广泛的的收藏行为,很容易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保管员”,不但藏品占据了地方,而且不系统,难以进行分类,而藏品也是毫无主题,更不会有精品。因此这种收藏的方式是非常的不建议的,当然土豪另算。

三:切忌爱听“故事”。

通常藏品都会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例如上面提到的汉文帝,还有纪晓岚的墨条,就是被其自身赋予的故事,导致认知上走入了误区。

而很多特殊和稀缺的藏品,都会被赋予一个经历,这些经历其实很很公式,不是说祖传多少代,就是在某某工地偶然挖到的,诸如此类非常的多。

故事的目的,就是这些赝品增加一层光环,不但身价高了很多,而且也赋予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其身份也得到了认可。

而一些故事不但情节离奇,还讲得完美无缺,让人听了连连点头,加上一些营销的手段,很容易收藏者就收走,结果回家一看,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要真喜欢,可以多逛逛博物馆,多了解这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多看看相关历史书籍,再去借鉴学习,充分研究后,才做决定是最好的。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四:切忌开口点评。

在一些的圈子和一些的文物集散地,虽然可能知道这件东西有点疑惑,但是尽量不要随意点评,特别是在没有确切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断定这件物品的真伪。

因为这样做,很容易祸从口出,得罪了人还不知道,甚至还会因此惹祸上身。其实,很多人都懂,藏品都是鱼龙混杂的,这点很多人都是心中有数的。

五:搞懂行业的“规矩”。

俗话说得好,行有行规。收藏也是一样,因此多少懂一点“行规”对自己是有好处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忌随意点评,还有一个就是忌“截胡”,也就是人在商讨某件藏品时,你就去啰里啰嗦或者是看中了,直接截胡。

你真觉得这东西不错,你可以等前面一位先谈完,再和对方继续交谈,不随便插话,这也是一种传统的礼貌,更重要的是,就是不对某件藏品研究的时候,把东西随着摆弄,或者脚去踢着藏品。这种行为,不但是对藏品的不尊重,也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表现,对方对你的漫不经心或者还会误会,因此很喜欢这行,还是多礼貌待人,多虚心学习,都求教别人,这样不但能认识更多的朋友,也能增长自己的眼界,同时搞不好会有贵人相助,

乾隆和纪晓岚也看走眼,文物捡漏不想收赝品,谨记5个收藏规则

综合来说,从一个人的怎么去商讨收藏品,就能看出一个修养和素质。当然以上都是针对一些初级的爱好者,毕竟一些有了一定境界的高人,这些就不用去考虑了,更多的就是希望有一丝的运气,碰上的藏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