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乾隆3点起床,宠幸妃子要在1小时内完事

作者:泪殇之陌

作为万人之上的皇帝,生活想必无比优渥奢华吧?可实际上,他们每天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要遵守,作息时间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比如说乾隆皇帝,凌晨3点就要起床了,是不是让人很诧异?而且连宠幸妃子的时间都限定在1小时内完成,这种生活节奏对常人来说未免太过紧凑。那么乾隆皇帝的一天到底是怎样度过的呢?他都做了些什么事情?让我们一探究竟。

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乾隆3点起床,宠幸妃子要在1小时内完事

皇家作息:按时而动,未免生厌

九重城垛内,紫禁城的钟声从不缄默。乾隆皇帝自幼在这座皇城中长大,从未有一天是自由的。每逢夜半三更时分,太监便要来敲门请皇帝起驾了。

凌晨三点,阿哥们就已打着烛光来到了乾隆的寝宫。乾隆年岁虽已不小,但毕竟是龙体天子,还是得起个大早的。

"万岁爷快快起啦,时辰不早了。"太监们轻手轻脚地摇醒皇帝。

乾隆皱着眉头翻了个身,虽是早起的命了,可真真叫人难受。睡眼惺忪的他随口抱怨道:"朕才睡了几个时辰,这规矩就是太死板了些。"

话虽这么说,乾隆还是乖乖起了床,任由宫女伺候着穿戴妥帖。等打理停当后,宫人们开始生火暖壶,沏一杯香浓的上等龙井送到乾隆面前。乾隆捧着茶壶闻了闻,精神也渐渐好转过来了。

"来,今日有何喜讯?"乾隆问着身边的太监。

"回万岁爷的话,今日是个吉日呐,正好赐给世子妃加诰号。"太监面露喜色。

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乾隆3点起床,宠幸妃子要在1小时内完事

乾隆听了也挺高兴:"那可真是令人高兴之极的大喜事了,世子妃这些年操心事多,朕觉着她该受些嘉奖了。"

原来乾隆的长子嘉庆自幼便被立为世子,而他的妻子孟佳氏也就自然成了世子妃。孟氏生性贤惠,深得乾隆的喜爱,如今世子也年纪渐长,正好给她加一个诰号以作赞赏。

乾隆喝着茶等待时辰。而这短暂的清晨,也难免让他感叹自己的皇家生活。

作为天潢贵胄,乾隆自小就生活在严格的规矩之下。起居作息的时间一日三次准时响钟,丝毫也不能有所怠慢。即便是亲王王公,稍有迟疑,都要受到责罚。

在乾隆的印象中,朝野上下都是按期而动,过于拘谨。若是换成了寻常人家,或许就更能体会生活的乐趣了。然而,做为皇帝就注定了生不自由,被规矩所箝制。这便是所谓的"身不由己"吧。

太阳一点点升起,阳光已透过窗棂洒进了房中。宫女见时辰已到,便开始伺候乾隆更衣出游。乾隆今日也要先到太和殿觐见先皇先祖,然后再开始这一天的政务。

宫廷新规:历经考证,特别增补

乾隆午门之后,亦曾下诏增补一些新规于宫中。这些新规虽看起来有违常理,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特地为宫中生活做出的调整。

前几年,有一次乾隆离了京师远游,在路上遭遇了连日的暴雨。太监们忙着遮风挡雨,可乾隆仍不免被雨水打湿了龙体。回到京城后,乾隆竟然染上了一场大病,病魔缠身足足两个月之久。

御医们殚精竭虑,翻阅典籍寻找药方。可谁知,终于有一位老御医将皇帝当日被雨淋湿一事说了出来。原来当时雨水较冷,乾隆浑身被雨水打湿,血液循环不畅才引发了如此之重的疾病。

乾隆听了这话,不禁感到诧异。作为皇帝,儿时就受过高深的教育,怎会对这等基本常识一无所知呢?于是乾隆思虑再三,下诏在宫中增订了一条新规:即便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仍须遵循自然物理定律。

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乾隆3点起床,宠幸妃子要在1小时内完事

宫中各项规矩旧例素来严苛,却往往过于神秘高深,使人误解为与世俗规律全然不同。其实不然,皇帝也是血肉之躯,遵循自然万物的运行原理才是正道,不该被过度神化。

乾隆对此深有体会,遂在宫中增加了"天怀文理"等教习科目,令嫔妃皇子们都当临幸学习。乾隆亲自为《钦定文理熔英》作序,企盼日后皇家子弟能广涉博物,知晓天地运行规律。

时日渐久,乾隆更为察觉到一些旧规矩的不合时宜,便纷纷下旨推陈出新,让宫中生活有了更多的人性化考量。

比如说每日作息时间,旧例中便是凌晨三点就要起床。但乾隆觉得睡眠不足于身体并不好,遂令作息时间推迟到四点钟。而午睡时间也从原先的一个时辰,改为两个时辰。这些调整无不是为了让嫔妃皇子们能睡个好觉,精神百倍。

又比如说膳食,宫廷旧有"三啖而止"之规。意为每样菜蔬最多只能吃三口,以防中毒伤身。然而乾隆认为,尽管如此谨慎是为了保驾护体,却也使膳食无滋无味。于是乾隆便令御膳房应时制作各色山珍海味,让宫女们按每人口味备菜,这才有了山珍海味可品尝。

不过,虽然乾隆做出了诸多人性化的规矩,依旧还是保留了一些传统规矩。比如说"雨露均沾"的旧例,乾隆虽暗中也有几分宠爱,但在正经场合从不表露,仍旧是秉持旧制,循环周而复始的制度。

诸如此类的新规,虽有违常理,又有什么不好呢?毕竟是为了使宫中生活更有人情味,更贴近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规律而制定的嘛。

争分夺秒的一天

自乾隆年幼时代起,他的生活便被分割成了一个个细小的时间段。每日每时必有一项安排,从不荒废。纵然是有权有势的皇帝,却也不得自由自在。

乾隆初时尚年轻气盛,还颇有几分怨言。待到长大后理解了"为政在人,富国安邦,安危相关"的道理,才渐渐明白了皇家生活的艰辛和重担在身。

一日之计实在于晨。清晨伺候乾隆起驾的奏对就是个省亲王,谢世全兄弟。他们每日凌晨两点就要起床整装,方能按时到皇帝寝宫伺候。而乾隆起驾时间虽比他们晚那么一个时辰,可也只能勉强眯一会儿眼就得起身了。

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乾隆3点起床,宠幸妃子要在1小时内完事

乾隆一睁眼,太监们就已列队伺候,生怕有任何怠慢。乾隆用过早饭后,便要先到太和殿觐见先皇先祖,然后回到上朝处理政务。除了每月的朔望大朝之外,乾隆还要每日在上朝时亲自与大臣们开恩。

有时遇上紧急军情或其他重大事宜,大臣们也要破例在半夜请旨。这种情况下乾隆就彻夜未睡,随时等候朝报。不过乾隆倒也从不怨言,毕竟身为皇帝就注定了这样的生活作息。

即便是饮食起居,皇帝的自由时间也是极为有限的。每日中午乾隆只能稍作歇息,吃点便饭干点心果腹。而晚上则更是忙碌,要一直批阅奏折至深夜时分。

乾隆在位六十年,留下了大量的批注手迹。有一年,他的批阅奏折之多,竟达到了12万6千余份之巨。这工作量之惊人,确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后人据此统计,乾隆平均每天至少要批阅三四百份奏折。

更何况,这些奏折品种繁多,从军国大事到民间琐事无所不包。乾隆必须一一细阅,倘若遇上涉及军情的机密奏折,更要亲自批示方能了事。因此乾隆每日都要燃尽最后一捻灯芯,才得以安歇。

有些匆忙的日子里,乾隆甚至没有时间吃饭。这时他只好让小厨房现做些快手点心,匆匆扫荡几口就得继续工作。如此操劳终日,乾隆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完全不会有多余的时间浪费。

浑金归璞,从容而退

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乾隆便已年过八旬。虽依旧精神矍铄,但也难免有些衰老的迹象了。乾隆深知自己离别人世的日子不远,于是决定提前为自己的离世做好准备。

一日,乾隆召集了文武百官到坤宁宫议事。随行的只有几位亲信大臣,其他人都被摒除在外。乾隆面露哀色,语重心长道:"老臣们,朕已年高望重,实在是该为自己的后事打点一番了。"

百官们均吓了一跳,无不跪地哀求乾隆切莫多虑。乾隆举手让众人安静,继而缓缓而言:"老朽生前虽做过一些好事,但也难免有许多过错和遗憾。朕生怕有朝一日竟无颜见列祖列宗,故而提前筹划自己的后事,以备将来。"

乾隆这番话说得无比虔诚。百官们见状也不敢多言,只得依从皇帝的旨意。于是乾隆派遣文武百官兴工修建陵寝和各类祭祀设施,同时命令纂修实录等史籍,以彰显自己的一生功过。

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乾隆3点起床,宠幸妃子要在1小时内完事

这些工程开工后,乾隆亲自监工督造,力求做到至善至美。他不仅定下了陵寝的造型和摆设,还命匠人雕刻了一口衣钵和两口棺椁,以备将来使用。

与此同时,乾隆也在亲自修缮自己的陵寝。他命人在陵寝之外重新修葺了一座崇陵,连同陵寝一起被称为"裕陵"。崇陵规模宏大,占地达七万余亩,布局严谨有序。建筑上采用了回、汉多种风格,不仅独具匠心,而且巧妙融合中西文化。

这些年来,乾隆百废俱兴,使陵寝修缮重光一新。裕陵可谓是当时最雄伟壮观的陵寝了。

不过,单单修葺陵寝还远远不够。乾隆还特意派遣工匠在此建造了一座小型的居所,以待百年之后亲临祭扫时居住。这座楼阁被称作"钦安所",里里外外布局精致,比起一般王公贵族的宫阙也毫不逊色。

除了陵寝之外,乾隆还着手修缮了皇家的陵园。他在寿陵重新修葺了一批陵寝,供安葬先皇先祖。这也被称为"畅全陵"工程,历时十余载才得以完工。

闲暇时,乾隆常常携幕僚们到陵园踏青。有时还会打开先皇的陵寝,参详其中陈设,以资纪念。乾隆对祖宗十分恭敬,每隔一段时日就会亲自前往先皇陵寝祭扫。

直到临终前几年,乾隆的心思仍旧系于后事的安排。他在位时期耗费巨资修缮陵寝,倾其所有以供死后祭祀之需,可谓是用尽心血了。

遗憾无闭月:嘱托后人早作打点

乾隆虽早早为自己的离世作好了准备,可谁也没料到,在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月,竟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使他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在乾隆八十七岁生辰那年的秋季,一向生龙活虎的乾隆突然感到身体大不如前。御医们仔细把脉后发现,乾隆的阳气已经开始衰微,恐怕寿元将近。

乾隆得知此事后,也丝毫没有动怒,反而显得很是从容淡定。他召集文武百官来到练武场,当众宣布了自己准备退位的决定。

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乾隆3点起床,宠幸妃子要在1小时内完事

在场的大臣们纷纷诧异不已,无不跪地请乾隆三思。乾隆笑着摇了摇头说:"老朽年纪已高,实在是应该让贤于自己的人来主持朝政了。况且国库空虚,疆土沦陷,朕实在是操持不利啊。"

这一席话说得无比谦逊,百官们听后无不汗颜。乾隆见状赶紧安抚众人:"诸位大人莫多心,朕并非是要全然退位,而是想要早作打点,将权柄分予世子,以观后效。至于朕年事已高,还请诸位多加体谅,勿要过分唠叨。"

乾隆这一决定虽出乎意料,却着实让人折服。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皇帝,竟然在临终之际如此谦逊自省,无疑是为国为民的表率啊。

于是乾隆遂命嘉庆世子代理朝政,自己则退而居住在坤宁宫中。不过乾隆仍旧时常给世子这位年轻的皇帝出出主意,教导他一些经国之道。

可就在乾隆退位未久,突然有一天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乾隆已年纪老迈,加之最近饮食不振,阳气大亏,御医们根本无计可施。于是乾隆遂召集嘉庆和一干亲信,留下诗作遗嘱,为自己留个交代。

他当时是这样说的:"老夫今已行将就木,恐怕活不过这个月头了。你们都是可交予的棒手,老夫有几句遗言,还请你们谨记在心...."

乾隆接下来便将一些朝政大计、家族遗训等娓娓道来。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嘉庆切记要爱惜人民,勤于政事。至于他留下的那些杂疏未竣的工程,更是嘱咐要继续修缮完工。

最后乾隆说到自己将离世的事,也不见哀伤,倒像是带着几分释然。他说道:"老夫此番作别,也算是尽了平生所愿。岂不幸哉,只可惜没赶在腊月来临之前,照佛家之说,腊月便是'闭月',如能撑到那时,便可了此残生矣。"

结尾

乾隆话音刚落,便止不住咳嗽起来,看来已是强弩之末了。嘉庆见状,赶紧扶住乾隆,一旁的太医也连忙上前为乾隆诊脉把脉。可惜乾隆的病症实在严峻,如今这番话或许就是他最后的遗言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