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苻坚遗言之谜: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义,那么五胡到底是谁?

作者:博物馆的狐狸
苻坚遗言之谜: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义,那么五胡到底是谁?

对后世而言,“五胡乱华”似乎是一个常识性概念。“五胡”往往被认定为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民族,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创建了一系列的政权,甚至像前秦曾一度统一过北方。

鲜为人知的是,“五胡”这个名词最早出现的记录,是前秦天王苻坚的遗言。更具颠覆性的是,苻坚的这段遗言实际是否定了我们以为的“五胡”定义。

苻坚遗言之谜: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义,那么五胡到底是谁?

公元385年10月,苻坚被后秦主姚苌所害。苻坚在死前怒叱姚苌道:“……岂以传国玺授汝羌也,图纬符命,何所依据?五胡次序,无汝羌名……”(《晋书.载记第十四》)

“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这段话意味深远,它是史料中第一次出现“五胡”这个字眼。然而,“五胡”第一次现身史书,却否定了羌人属于五胡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五胡”定义和苻坚时代存在很大差别。

那么“五胡”到底应该是谁?

苻坚遗言之谜: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义,那么五胡到底是谁?

“五胡”的传统定义“匈奴、鲜卑、羯、氐、羌”普遍被认为是后世才出现的。有些学者认为,最早的“五胡”源自于谶讳之说,指的是五位胡人君主,即前赵(汉)的刘渊、刘聪、刘曜,以及后赵的石勒、石虎。但笔者认为,将“五胡”定义为五个具体人物的说法又过于单纯。

首先,“胡”人(Hu)最初指的就是匈奴。胡、匈、混、荤、熏在上古的发音相近,胡人也就是荤粥、熏育、獯鬻、匈奴。后来闯入欧洲的匈人(Huns),从名称看就是胡人一脉,逃不脱与匈奴的关系。

随着匈奴势力的壮大,被匈奴征服和影响的一些部族,也冠以“胡”的名称,如东胡、月氏胡、卢水胡、羯胡等等。如鲜卑、乌丸等族,至少在东汉时期还不能被认为是胡人。直到十六国之后,“胡人”的范畴才被进一步泛化,开始指代一些与匈奴完全无关的民族,如氐胡等等。

苻坚遗言之谜: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义,那么五胡到底是谁?

从这个角度看,十六国初期的“胡人”定义仍然离不开匈奴人。甚至可以认为,“五胡”的最初很可能指的就是匈奴五部。南匈奴在东汉时归附中原,在曹操时代被划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共三万余户。西晋“八王之乱”期间,匈奴五部在刘渊领导下发展为汉国政权,成为了“五胡乱华”的开端。

由此可见,“五胡乱华”在文字上起源于匈奴五部,然而后世对“五胡”的定义却不断变化,而且前后变化很大。将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定为“五胡”,只是过渡阶段的一种说法。在这段混乱时期,“五胡”定义的变化也受到谶纬之说的影响。

苻坚遗言之谜: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义,那么五胡到底是谁?

以苻坚为例,就是极度迷信图谶的。苻坚即位初期,新平人王彫曾陈说图谶,苻坚大悦,赏赐王彫为太史令。王彫曾引用所谓谶语“古月之末乱中州,洪水大起健西流,惟有雄子定八州”,声称这段谶语包含了苻坚的三位父祖。王彫的谶纬之说,引得王猛非常反感,后者请求苻坚以“左道惑众”为由诛杀王彫,但并没有结果。

从十六国的历史来看,谶纬之说在当时非常盛行。从刘聪、石勒到苻坚,这些少数民族君主入主中原,为了寻求政权合法性,常常引用中原的“五德运行”理论,结合图谶的解读来证明自己“受命于天”。比如石勒的后赵自称后继西晋的金运正统,是为水德,而前秦则后继水运,是为木德。后秦灭亡前秦后,自称后继木运,是为火德。后来的北魏则自称后继火德,是为土德。

苻坚遗言之谜: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义,那么五胡到底是谁?

由此可见,在苻坚等人看来,包括自己在内,是严格按照“五德运行”的次序来统治天下的。在这种情况下,“五德”和“五胡”很可能逐渐联系起来。

“五”这个数字在古代中国颇有神秘性,从“三皇五帝”到“春秋五霸”,粮有五谷,地有五方,天有五行,三国时代有“五虎上将”和“五子为先”,匈奴则有“五单于之战”、“匈奴五部”等等,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凑成“五”必然显得高大上。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苻坚眼中的“五胡”实际上是谶纬预言中按照五德秩序依次获得天命的“胡人天子”,更类似“春秋五霸”的称呼,而不是五个不同民族的统称。当时,胡人(匈奴)有十九种,其他民族更是不计其数。

以姚苌为代表的羌人,从来没有出现在类似的图谶中(大概是因为没参与过造假),而且羌人根本不属于胡人(其实氐人也不是)。这些完全“不合天意”、“不合逻辑”的叛乱造反,连个童谣都没有,完全脱离了预测,引发了苻坚的愤怒,所以说出了“五胡次序,无汝羌名”的遗言。

苻坚遗言之谜:直接否定了“五胡”的定义,那么五胡到底是谁?

随后结果,却是姚苌硬是将后秦政权列入了“五德运行”的次序里,让不是胡人的羌人也当上了“胡人天子”。

后世定义的“五胡”和“五胡乱华”,实际就是对这些混乱历史的总结:首先是有人提出“胡人代晋”(仅限于匈奴和匈奴别部羯人)的谶语;其次用五德运行来解释这个谶语,并提出“五胡”说;随后是“非胡人”(氐人、羌人)立国后将自己说成是“胡人”以满足谶语;最终结果,就是“胡人”的定义通过不断修改被扩大化,大家都被叫做了“胡人”。

所以说,我们现在认为的“五胡”,与十六国时期人们眼中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最后定义应该是在南北朝时期才逐渐形成的。(作者:陶慕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