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苻坚娇纵而败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苻坚娇纵而败

昨天我们讲了淝水之战,但没有讲淝水之战苻坚如何失败的,失败在哪个环节,今天我们就详细说一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两个成语众所周知,但论其出处,就在这次淝水之战中。

383年,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然而战事的发展并不如苻坚所料,东晋虽只集结起八万人的军队,但在谢石、谢玄和骁勇善战的刘牢之率领下,根据宰相谢安的调遣,首先以精兵五千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晋军乘胜继进,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

苻坚登上位于淝水西边的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唷:“此亦劲敌涧谓弱也”。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其出典就在于此。

谢玄为速战速决,派人对苻坚说隔水作战不方便,请秦军稍后退,让晋军渡过河与秦军决一胜负。苻坚企图乘晋军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便同意谢玄的建议,下令秦军后撤。谁知秦军不明白后撤意图,以为前锋被打败了,东晋降将朱序暗中帮助晋军,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秦军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收拾。

秦军争相逃命,自相践踏,一路听到风的吹拂与鹤的叫声,都以为是追兵到了,昼夜不敢停息,最后只有十多万人逃回北方。后世即以“风声鹤唳”来形容极度恐怖以致自相惊扰的样子。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被七八万东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罕见的。因此,“淝水之战”历来被当作以少胜多的典范而载入军事史。

苻坚娇纵而败

秦世祖苻坚天王,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最可爱的君主。苻坚自幼聪敏好学、守礼仁孝;长大后壮志豪侠、能力超群;宝座虽然是继承的,但纵观古今,苻坚得国之正、仪态之谦亦属罕见,不但表现在受重大威胁后才拨乱,也表现在让位苻法,更表现在他主动降低地位,避称“皇帝”而称“天王”以示尚不足为“中国人之正统合法君主”。虽然苻坚身后长期以在北中国战无不胜的成绩留名青史,并以淝水之败为句号,但他的文治恐怕更为出色,是胡人治下、乱世之中一颗光辉盖过江左朝廷的明珠。

苻坚娇纵而败

苻坚致败的原因,不仅是对自己的宽纵,特别是对臣下的宽纵则到了变态的地步。司马光点评苻坚:“有罪不诛…秦王坚每得反者辄宥之,使其臣狃于为逆,行险徼幸,力屈被擒,犹不忧死,乱何自而息哉。”也就是说他几乎从来不杀大臣。敌国诚心归附的赏之无度,负隅顽抗的也毫无惩罚,来了全部封大官,而且这种怀柔的政策是长期且真诚的,相比之下不要说蛮夷,就是汉人对亡国贵族即使一时礼遇最终往往也赶尽杀绝;对自己有恩的固然不杀,跟自己有仇的也毫无芥蒂,连明知对自己不利、野心或怨气极为明显的人也都推心置腹委以重任;自己的大臣,犯小错的不杀,犯大错的也不杀,以至于司马光说大家都踊跃造反,希图侥幸成功,反正被抓了也不用担心被杀,而且,何止是性命,连原有官爵都不怎么受影响。在这种政策下,淝水之败前他的统治都坚若磐石,可见他的军政能力与个人魅力何等惊人!对臣下无原则甚至变态的宽纵喂肥了数不清的反对派与分裂势力,对自己的宽纵则逐渐加强了他独断专行的脾气。淝水之战前他只得到极个别心怀鬼胎准备趁机复国的大臣的支持,然后他就这样固执己见上路送死去了。

苻坚娇纵而败

巅峰时期的苻秦,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多民族帝国,而且氐人的比重和地位都在不断下降,异族的比重和地位都在上升。这是个好现象,也是中国走向重新统一的必由之路。如果能适可而止,先专心消化新的子民,延迟淝水之战,最终定能统一天下,成为唐宗宋祖一般的人物,提前整整200年结束乱世。然而,在消化完成之前,鲜卑巴羌异族叛志尚存,晋室犹牵系天下士人之心,苻坚兵败后姚苌向他索要玉玺,坚瞋目叱之曰: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无汝羌名。玺已送晋,不可得也。这可以从侧面凸显晋的正统性,东南死守之心壮盛之际,贸然率领那支近百万人的多民族乌合联军去江边耍,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凑的人多固然有气势,但也会军心不齐,纪律不稳。这是败绩的直接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