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生知己是梅花

作者:上官真雪

上官真雪 秋风不知春阁 2021-01-10 07:06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进入腊月的门,天天都有高兴的事,腊月初六农历生日,初八腊八节,待本地的河南人腊月十九过完小年后,一直到腊月二十四,天天都有不同地方的人过自己的小年,炮竹声日日不断,能入乡还不用随俗,依旧沿袭着各地老祖宗留下的习俗,说明大家还没忘本,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一生知己是梅花

更令人高兴的是,九仙岭的腊梅这会儿也开了。采些花朵回来做成香包,挂在卧室里,满屋子清冽冽的味道,奇香无比。若是再来一场雪,踏雪寻梅,寻一份清逸与高雅,百花开尽,那树圣洁的梅花自然是独占九岭的风光了。朦胧的月色、淡淡的清香,再加上雪夜的山寺,自是一番超然脱俗。

一生知己是梅花

腊月生人,自然是对腊梅情有独钟。人生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在乎世俗的眼光。象一枝腊梅,在属于自己的季节盛放,自由,洒脱。不献媚,不讨好,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晚清名臣彭玉麟写过一首七言绝句题画: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

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

一生知己是梅花

谁也没想到,这个在战场上铁血无畏的拼命三郎,于军事之暇别无爱好,唯勤于绘画作诗,终生不辍。他的诗和画始终围绕梅花这个主题,他笔下的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被称为“兵家梅花”,与郑板桥的墨竹齐名。彭玉麟爱梅,是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

一生知己是梅花

彭玉麟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与外婆家的养女梅姑青梅竹马,后私定终身。但迫于礼教,彭玉麟奉母命另娶他人,梅姑也嫁到别家,郁郁寡欢,四年后,死于难产,彭玉麟闻讯痛不欲生,但无奈身为湘军水师主帅,不能因儿女之情误了军国大事。于是,他立誓要在有生之年画十万朵梅花来纪念梅姑。他每画成一幅,必盖章“伤心人别有怀抱”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生知己是梅花

梅枝上好厚的雪啊要是妙玉看到又要取下来收藏五年煮茶

此后的近40个春秋里,无论多繁忙,身心多么疲倦,彭玉麟几乎每晚都挥笔作画,通过一笔一画的挥洒,倾吐对梅姑的情思。后来,他中年丧妻,不再另娶。他无心为官,六次辞去朝廷任命,最后任了个闲职长江巡阅使,定居杭州。打听到梅姑家人均死于战火,梅姑的坟茔无人照料,他便将梅姑墓迁到了西湖旁,又在墓旁盖房种梅。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有闲暇,彭玉麟就在墓旁吹起竹笛,笛声悠悠,哀婉多情,纪念他与梅姑度过的美好的少年时光。回到屋里,他泼墨作画,寄意丹青,“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十万枝”。就这样,他画梅花,写梅诗,日复一日,乐此不疲,“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

一生知己是梅花

1890年三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七十多岁的彭玉麟重病在身已处于半昏迷状态,突然间他醒过来,命人备好笔墨,强撑着病体,认真地描绘一朵朵梅花,颤颤巍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印章,就再也支持不住了。他对身边人喃喃地说: “10万朵,10万朵……”随即又陷入昏迷,再没醒来。“生平最薄封侯愿,愿與梅花过一生。”彭玉麟说到做到,果然是世间铁血痴情的奇男子。

一生知己是梅花

而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林逋则更是终生不娶,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生性淡泊,工于诗词,善长绘画,一枝枝清逸的梅花,在他的笔下顾盼生辉。他孤身一人,梅妻鹤子鹿家人,把兴趣都给了栽种梅花,养白鹤。他把梅花当作妻子,白鹤当作儿子,还养有小鹿,当成家人。他每天与他们为伴,过着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林逋拒绝出仕做官,也不婚娶。就一心养鹤种梅,他房前屋后栽种的梅花就有三百多株。

一生知己是梅花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上面这首《山园小梅》要算是林逋咏梅诗词中最出名的一篇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历来为人乐道,读罢一副美好的山园小梅图便立刻呈现在人们脑海中,可谓奇绝之笔。

一生知己是梅花

古时候文人墨客都喜欢梅花,但是从没有人像林逋一样把梅当做自己的妻子,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即使山脚江头、去年今年,已经看了很多次了,还是未觉厌烦,每每对着梅花总能忘了时间,也忘了世间的纷纷扰扰。用一身风骨似梅花用来形容林逋再合适不过了。

一生知己是梅花

苏轼就对林逋非常钦佩,虽然没有见过这个“神清骨冷”的人,却在梦中看到过他清澈的明眸。他在《书林逋诗后》中曾写道“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大隐隐于山,小隐隐于世,在西湖侧畔,林逋未觉于世却能绝于尘,当是真超脱俗者。

一生知己是梅花

诗人是最擅言于情怀的,白居易也写过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但象林逋过样不娶不仕,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之上,结庐二十年,种梅养鹤,自称梅花是妻子,鹤是儿子,梅妻鹤子,放浪江淮,倒是不多见。

一生知己是梅花

妙玉,佛门槛外的一株傲雪红梅。

 《红楼梦》中妙玉也视梅花为知己。第41回有“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说的是戴发出家的妙玉请宝玉、宝钗和林妹妹吃“梯己茶”,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雪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也只有是梅花上的雪水了,既雅致,还略带些许小资情调。恐怕妙玉尼师拿出梅花上的雪水煮茶,大概“醉翁之意不在茶”,最主要是为了让宝玉哥哥尝尝鲜,因为汝尘缘未尽,总时不时对宝玉有些儿亲昵的言行举止。

一生知己是梅花

正是妙玉和宝玉之间有这种亲昵的关系,曹雪芹在50回中又拿宝妙“开刷”了一番。当宝玉联诗又落了第,诗社社长李纨决定让宝玉受罚,书中这样描写: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宝玉忙吃一杯热酒,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嘻嘻擎了一枝红梅进来,众丫鬟忙已接过,插入花瓶。众人都笑称谢。宝玉笑道:“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废了我多少精神呢。”黛玉的不让跟人和宝玉的废了多少精神,里面暗藏玄机多多也。李纨寡居多年,“心如枯槁”,林妹妹“多愁善感”,所以才有“跟人”与跟人“反不得了”生花妙笔的描写。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生知己是梅花,越是知己,越难诉说尽矣。比起红梅,黛玉更喜欢梅花枯枝。因为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之所以喜欢枯梅,并不是因为喜欢梅花枯枝的外在,只是喜欢在这中间找到同病相怜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共鸣罢了。黛玉身体不好需服暖香丸,而宝钗服用的冷香丸的配方折射出宝钗的性格,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一生知己是梅花

这四种花,均要“白色”,“白”象征着宝钗高洁傲岸的性格,而四种花又专取花蕊,花蕊是一朵花的精华所在,这也表明了宝钗集这四种花的精华品质于一身。她有着牡丹艳冠群芳的美貌,荷花圣洁高雅的心态,芙蓉出水独灵的静雅,梅花盛于寒骨的傲气。

一生知己是梅花

正是因为宝钗有着超凡脱俗的品质以及她独一无二的道家精神“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才能得到世间精华之作“冷香丸”。我道行尚浅,只会做做简单的香包,不知冷香丸这种非遗技术活常证法师做过没有,下回央求她也试试。

一生知己是梅花

《红楼梦》写的三个纯情的苏州姑娘黛玉、香菱、妙玉,都出身仕宦人家,一个为寄人篱下的小姐,一个成被拐卖的丫环,一个是遁入空门的尼姑,经过一番颠沛流离,都进了贾府大观园,不过妙玉是贾府正儿八经请进来的。“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为自幼多病,于是“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一生知己是梅花

八岁开始,妙玉即在“玄墓蟠香寺”修行,山人以圃为业,尤多树梅。妙玉称得上在玄墓梅花丛中长大,对梅花有特殊感情,比如她用珍藏了五年的“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水烹茶,招待黛玉、宝钗和宝玉吃“梯已茶”。妙玉赠梅那段,“宝玉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一生知己是梅花

众人在芦雪庵联诗,湘云便要宝玉以“访妙玉乞红梅”为题。宝玉自称“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从妙玉处要来梅枝,“原来这一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一生知己是梅花

从这一枝梅上,可看到妙玉还精通治梅园艺,难怪宝玉要费了口舌才得乞讨到。宝玉还对大家说,“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竟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妙玉性格孤癖,她自己的东西从不肯轻易给别人,却慷慨折梅赠众人,可见她那冷艳背后也有重情谊的一面。

一生知己是梅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妙玉的身世扑朔迷离,引发诸多揣测。妙玉跟随她精通“先天神数”的师父来“都中”朝圣“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不料师父竟仙逝,圆寂时留下遗言,要她“在此静居”,等待“结果”,于是有了进贾府的机缘。

一生知己是梅花

妙玉列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属另一红颜薄命典型,她的判词《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一生知己是梅花

通行本《红楼梦》,妙玉后来是被强贼掳去,留下悬念,“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其实曹雪芹的本意为:妙玉后来在回苏州途中,到了“瓜州渡口”,遇到身陷困境的宝玉和湘云,为了解救他们,毅然违心“屈从枯骨”,即某权势老吏,“无暇白玉遭泥陷”,却有一种侠义。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有梅花意象,她从“玄墓蟠香寺”走出来,带着梅花的神韵;她有脱俗才情,诗书琴棋及禅茶无所不精,孤芳自傲,“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生知己是梅花

自古文人大都喜爱梅花,大概也是叹惜梅花孤寂地开在“香寒蕊冷蝶难来”的冬雪天,怜汝孤冷清寂,而文人大抵又是狷峭冷逸和风标孤傲的,梅花颇恰合了文人的性情。而常证法师制的合香十八子珠串也不乏梅花幽香的,不知是否也得了妙玉的真传。看来将梅花视为知己的还不少呐,古今代代相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