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作者:赵飞氢

时光的脚步真快,来云南一晃十年了。

十年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几乎去遍了云南省的16个地州,也趁机看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虽然差旅辛苦,但不枉我当初来云南读研究生的初心。来云南后,去了丽江,到过西双版纳,又居住在德宏,总之是在慢节奏的时光里,我获得了与在上海的弟弟完全不同的体验。弟弟常常羡慕我,给我打电话基本都是聊聊云南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至少在他看来,上海没什么好聊的。可能有些东西他讳莫如深吧。我想。所以我也很少问上海的有关细节。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谈云南,我有聊不完的话题。因为接触的原因,太了解了。但唯独哀牢山这片净土,我至今也未踏足过。疫情发生以后,工作比较忙,若不是近期四名地质人员因公殉职在哀牢山,我都差点忘记了哀牢山。最初,对哀牢山感兴趣,是在景东县城住宿酒店的时候,一本地方宣传册谈到“哀牢国”的既往故事,我才感兴趣的。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众所周知,傣族是中华56个民族之一,人口群落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据史料记载,哀牢国是傣族控制的第一个傣族政权,期间还涌现出一个著名王朝,那就是“麓川王朝”。第二次政权是南诏国,也就是现今的大理所在地,当然其统摄区域包括现今的贵州等地。从历史脉络上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公元前5世纪中期,怒江与澜沧江之间的闽人邦国以“勐掌(象国)”为中心组成联盟国家,后逐渐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扩大,高峰时东起云岭山脉、西到伊洛瓦底江流域、北抵青藏高原南麓、南达掸邦高原中南部。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公元前2世纪末,东土汉国向其西南扩张时,曾试图与“勐掌”接触,但因中间的蛮族部落阻拦、终未接触到“勐掌”,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勐掌”记作“乘象国”。公元前1世纪,汉国征服云南高原中部的蛮族后,开始与“勐掌”有接触,由此将“勐掌”称作“哀牢国”,以闽人为主体的哀牢国居民因此称作“哀牢夷”。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77个属国、5万余户、55万多人归附东土,汉国于其地设永昌郡;公元76年,哀牢王室与汉国派驻官员产生矛盾,哀牢王类牢起兵反汉;次年,汉国从云南高原中部调蛮族武装反攻哀牢武装,哀牢王类牢被斩首、王族残余势力西渡怒江。数年后,怒江以西的哀牢人邑国在伊洛瓦底江东岸渡口“达光”重组联盟国家,《后汉书》等汉文典籍将此国记作“掸国”。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公元738年,哀牢夷再次崛起,位于礼社江上游的哀牢夷小邦“蒙舍”征服周边小邦,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诏国。《新唐书·南蛮上》记载:“南诏,或曰鹤拓、曰龙尾、曰苴咩、曰阳剑,本哀牢夷后,乌蛮别种也。”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这些脉络梳理是基于百科史料和当方县志整理而成,对哀牢山这片土地孕育的文明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认知。下面,我再来认识下哀牢山的自然风光吧。也让天南海北的朋友对这片神秘的净土多一次“亲密接触”。以下的图片来源于“神秘哀牢山古韵马家寨”公号上上传的。仅作分享、交流之用,若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删除。在此先行谢过了。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仅仅是数十幅照片,是不是有点让你心动的感觉?我想一定会吧。哀牢山,为原始森林,呈西北东南走向,与无量山并行而走,中间又有红河穿行其间,可谓是典型的山高林密、气象多变、垂直气候明显的地区,现为国家自然重点保护区,但鉴于“本次11月事件”和您的安全考虑,建议不要只身前往,因为大自然的意外,不是现代高科技就完全能够应付的。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哀牢山的风光自然是足够诱惑的,但是我们人类仍有很多未征服的孤岛。心存敬畏,保护自然,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一环。由此联想到云南和四川交界段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的独特气候,也就是长江的上游,一方面自然是地形地貌原因导致,但另一个重要原因何尝不是人类自己酿下的苦果呢?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行为过度参与,改变小气候,进而蔓延至金沙江走廊带,不能不说人与自然的距离保持和平衡还是格外必要的。一旦破坏,没有赢家,只有受害者。唯有保持动态的平衡,人与自然才是双赢。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这些年,国家大力气保护自然环境还是非常有成效的,先后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公国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博物馆、国家草原公园,等等。作为一名林草工作人员,深知保护工作的不容易和重要性,每年的样地调查,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有时候到达样地都要六个小时,与四名地质人员工作性质一样,所以我们是林草行业的同仁,在此,谨以此文向同仁致敬和缅怀!

没有终点!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怀云南四名同仁

站着是勇士,倒下是英雄!

每一个负重前行的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

你也许以为是普通的工作,你也许以为只是种植下一棵树,你也许以为只是守护一粒沙子,但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下!术业有专攻,行业各不同,每个人尽职尽责做好工作,没有贵贱,于公于私皆是工匠精神的内化。

最后的寄语:道阻且艰,失之猝然。昨日一别,遽成永远。同仁们,一路走好!吾辈在路上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守护好每一方土地,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我们脚下的刻度,是我们心中的信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