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作者:趙飛氫

時光的腳步真快,來雲南一晃十年了。

十年間,由于工作的關系,我幾乎去遍了雲南省的16個地州,也趁機看遍了雲南的山山水水。雖然差旅辛苦,但不枉我當初來雲南讀研究所學生的初心。來雲南後,去了麗江,到過西雙版納,又居住在德宏,總之是在慢節奏的時光裡,我獲得了與在上海的弟弟完全不同的體驗。弟弟常常羨慕我,給我打電話基本都是聊聊雲南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至少在他看來,上海沒什麼好聊的。可能有些東西他諱莫如深吧。我想。是以我也很少問上海的有關細節。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談雲南,我有聊不完的話題。因為接觸的原因,太了解了。但唯獨哀牢山這片淨土,我至今也未踏足過。疫情發生以後,工作比較忙,若不是近期四名地質人員因公殉職在哀牢山,我都差點忘記了哀牢山。最初,對哀牢山感興趣,是在景東縣城住宿酒店的時候,一本地方宣傳冊談到“哀牢國”的既往故事,我才感興趣的。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衆所周知,傣族是中華56個民族之一,人口群落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據史料記載,哀牢國是傣族控制的第一個傣族政權,期間還湧現出一個著名王朝,那就是“麓川王朝”。第二次政權是南诏國,也就是現今的大理所在地,當然其統攝區域包括現今的貴州等地。從曆史脈絡上來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公元前5世紀中期,怒江與瀾滄江之間的閩人邦國以“勐掌(象國)”為中心組成聯盟國家,後逐漸向東、西、南三個方向擴大,高峰時東起雲嶺山脈、西到伊洛瓦底江流域、北抵青藏高原南麓、南達撣邦高原中南部。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公元前2世紀末,東土漢國向其西南擴張時,曾試圖與“勐掌”接觸,但因中間的蠻族部落阻攔、終未接觸到“勐掌”,司馬遷在《史記》中将“勐掌”記作“乘象國”。公元前1世紀,漢國征服雲南高原中部的蠻族後,開始與“勐掌”有接觸,由此将“勐掌”稱作“哀牢國”,以閩人為主體的哀牢國居民是以稱作“哀牢夷”。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77個屬國、5萬餘戶、55萬多人歸附東土,漢國于其地設永昌郡;公元76年,哀牢王室與漢國派駐官員産生沖突,哀牢王類牢起兵反漢;次年,漢國從雲南高原中部調蠻族武裝反攻哀牢武裝,哀牢王類牢被斬首、王族殘餘勢力西渡怒江。數年後,怒江以西的哀牢人邑國在伊洛瓦底江東岸渡口“達光”重組聯盟國家,《後漢書》等漢文典籍将此國記作“撣國”。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公元738年,哀牢夷再次崛起,位于禮社江上遊的哀牢夷小邦“蒙舍”征服周邊小邦,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诏國。《新唐書·南蠻上》記載:“南诏,或曰鶴拓、曰龍尾、曰苴咩、曰陽劍,本哀牢夷後,烏蠻别種也。”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這些脈絡梳理是基于百科史料和當方縣志整理而成,對哀牢山這片土地孕育的文明有了一個輪廓性的認知。下面,我再來認識下哀牢山的自然風光吧。也讓天南海北的朋友對這片神秘的淨土多一次“親密接觸”。以下的圖檔來源于“神秘哀牢山古韻馬家寨”公号上上傳的。僅作分享、交流之用,若有侵犯版權,請聯系删除。在此先行謝過了。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僅僅是數十幅照片,是不是有點讓你心動的感覺?我想一定會吧。哀牢山,為原始森林,呈西北東南走向,與無量山并行而走,中間又有紅河穿行其間,可謂是典型的山高林密、氣象多變、垂直氣候明顯的地區,現為國家自然重點保護區,但鑒于“本次11月事件”和您的安全考慮,建議不要隻身前往,因為大自然的意外,不是現代高科技就完全能夠應付的。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哀牢山的風光自然是足夠誘惑的,但是我們人類仍有很多未征服的孤島。心存敬畏,保護自然,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一環。由此聯想到雲南和四川交界段金沙江幹熱河谷的的獨特氣候,也就是長江的上遊,一方面自然是地形地貌原因導緻,但另一個重要原因何嘗不是人類自己釀下的苦果呢?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漫長的曆史過程中,人類行為過度參與,改變小氣候,進而蔓延至金沙江走廊帶,不能不說人與自然的距離保持和平衡還是格外必要的。一旦破壞,沒有赢家,隻有受害者。唯有保持動态的平衡,人與自然才是雙赢。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這些年,國家大力氣保護自然環境還是非常有成效的,先後建立一批自然保護區、公國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博物館、國家草原公園,等等。作為一名林草從業人員,深知保護工作的不容易和重要性,每年的樣地調查,翻山越嶺、披荊斬棘,有時候到達樣地都要六個小時,與四名地質人員工作性質一樣,是以我們是林草行業的同仁,在此,謹以此文向同仁緻敬和緬懷!

沒有終點!神秘的哀牢山之殇兼懷雲南四名同仁

站着是勇士,倒下是英雄!

每一個負重前行的人都是為人民服務的人!

你也許以為是普通的工作,你也許以為隻是種植下一棵樹,你也許以為隻是守護一粒沙子,但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下!術業有專攻,行業各不同,每個人盡職盡責做好工作,沒有貴賤,于公于私皆是工匠精神的内化。

最後的寄語:道阻且艱,失之猝然。昨日一别,遽成永遠。同仁們,一路走好!吾輩在路上砥砺前行!堅定不移地守護好每一方土地,是我們肩上的擔子,是我們腳下的刻度,是我們心中的信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