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绿孔雀栖居哀牢山

作者:廖昊
绿孔雀栖居哀牢山

莽莽哀牢山

前不久回家乡,听村里人说,在红豆树、小水井村一带的深山密林中,有人见到绿孔雀了。我又惊又喜,我的家乡双柏,是云南哀牢山中段东麓一块地广人稀、山高林密、远离城市噪音和人为污染的土地,自古就是绿孔雀的家园。

早在2017年秋天,一条消息引得无数人关注:被称为百鸟之王、中国神鸟凤凰原型的绿孔雀在双柏重现。据介绍,全球绿孔雀不到1万只,中国仅有500只,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及邻界的哀牢山中,双柏境内有200多只,仅在双柏鄂嘉镇空龙河一带发现的就有20余群100多只。绿孔雀体长180厘米至230厘米,属大型鸡类,雄孔雀羽毛为翠蓝绿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冠羽,下背翠绿色,呈紫铜色光泽,体态雄健,美丽异常,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为极危物种。

绿孔雀为什么会在双柏出现?哀牢大山中的双柏森林茂密,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绿色屏障、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雨量充沛,海拔高差大,具有凉、温、热三带植物区系成分,适于各种动植物生存。从卫星云图上看,哀牢山山川相间,峡谷纵横,雄奇险峻,林海茫茫,犹如镶嵌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绿宝石”,双柏4045平方公里的绿色沃土,又是宝石上最闪耀的部分。

据双柏县志记载,双柏是古“濮人”居地,最初为土著民族彝族先祖“黑爨蛮”部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109年)置益州郡,双柏为其24县之一。知县初来乍到,看到县境内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森林,一时不知该取什么县名为好?当他看到县治所在地静乐庵县衙门口有两棵又高又大的古柏树时,一下子来了灵感,取名双柏,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以树命名的地方名不虚传。如果你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不管到哪一个乡镇,都会被青翠的绿色包围。无数南来北往的游客、摄影家、画家、作家诗人辛辛苦苦奔走数日,往往只能看到哀牢大山一角,恨不能长上翅膀,像鸟儿一样自由地起起落落,把神秘多姿的哀牢大山看个透、巡个遍。

双柏县境内三山鼎立,五峰叠翠,林海莽莽,到处山青林茂,秀水盈盈,翠鸟飞翔。绿是双柏的“底色”。森林茂密,水资源就必然丰富,双柏县境内2325条河流泉溪星罗棋布,碧玉环绕,山林间潺潺流动的溪水、山腰上野性十足又活泼妩媚的瀑布随处可见。山水滋润的土地,注定是一块丰饶富足的沃土。芬芳四溢的花草,四季碧绿的树木,清澈见底的流水,舒缓洁净的白云,一年四季的美景使人陶醉,也让各种各样的动物迷恋。

青山绿水醉了游人,也引来神鸟“凤凰”。面对今天满目的苍翠,回顾过去,也曾有过伤心之痛。新中国成立前,山里人刀耕火种,肆意毁林开荒,森林破坏极大。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代,双柏的木材被大量采伐。那些年双柏流行一句话“舞好‘金箍棒’(木头),摇好‘芭蕉扇’(烤烟)”,烤烟需用柴烤,木材消耗量惊人。到1990年,双柏县活立木蓄积量下降为820.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下降为37.5%。山光、水枯、河流干涸,原来山清水秀的哀牢山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1998年9月,国家实行天然林禁伐,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成为人们的共识。双柏县有8个森工林场,过去完全以砍树为业,禁伐后,工人们放下斧子锯子,拿起锄头镐头,从砍树人变成种树人。20多年过去,到2017年底,双柏境内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051.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上升为84.3%,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20.3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2500元,哀牢大山重新披上绿装。

春天,乍暖还寒,数不清的野花竞相开放,成千上万的鸟儿从远方飞来,在繁花似锦的大山里嬉戏、歌唱,准备筑巢安家、繁衍后代;夏天,林木碧翠如洗,被雨浸透的大山像是突然苏醒一般,黑木耳、香菇、鸡枞等山珍一拨拨一批批冒出来,难怪人们把它命名为野生菌“王国”;秋天,层林尽染,瓜果飘香,各种各样的果实引来无数的鸟儿在树林里美餐,小松鼠和一些叫不出名的小动物在树下奔来跳去,森林成了动物的乐园;冬天,虽然寒风凛冽,但没有积雪的哀牢大山仍是绿色一片,更诱人的是,红艳艳的山茶花、野樱花已悄悄开放。

如今,双柏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资源总量、林地资源人均占有量、活立木资源人均占有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标均居楚雄彝族自治州、云南省首位,成了绿孔雀、黑长臂猿、黑颈长尾雉等珍稀动物的乐园,被称为“野生动植物王国”“天然的绿色氧吧”。“一身金翠画不得”的“神鸟”又飞回来就是明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