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作者:龙眼新闻

生活在龙岩这个生态优良、山环水绕的森林城市,四季如春,花鸟相伴。那么,你对龙岩生态了解吗?龙岩栖息着哪些常见的鸟类?继续为你科普~

【龙岩鸟类知多少】

系列科普第四期

鸻(héng)形目

反嘴鹬(yù)科

黑翅长脚鹬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张闽 摄▲

黑翅长脚鹬(学名:Himantopus mexicanus)是一种修长的黑白色涉禽。体长约37厘米。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流浅滩、水稻田、鱼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盐水水塘和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5-7月,每窝产卵4枚。分布于美洲。

燕鸻科

普通燕鸻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普通燕鸻(学名:Glareola maldivarum)小型水边鸟类,体长20~28厘米。嘴短,基部较宽,尖端较窄而向下曲。翼尖长。尾黑色,呈叉状。夏羽上体茶褐色,腰白色。喉乳黄色,外缘黑色。颊、颈、胸黄褐色,腹白色。翼下覆羽棕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嘴黑色,基部红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嘴基无红色,喉斑淡褐色,外缘黑线较浅淡,其内也无白缘。飞行和栖息姿势很像家燕。相似种灰燕鸻体型显著为小,上体较淡、灰色,尾为浅叉状,无喉斑。翼下覆羽不为棕红色而为黑色,具显著的白色翼后缘,无论飞翔或栖立时都易区别。

鸻科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凤头麦鸡(学名:Vanellus vanellus):中型涉禽,体长29-34厘米。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像突出于头顶的角,甚为醒目。鼻孔线形,位于鼻沟里。鼻沟的长度超过嘴长的一半。翅形圆。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刘辉 摄▲

灰头麦鸡(学名:Microsarcops cinreus)全长约35cm。夏羽上体棕褐色,头颈部灰色,眼周及眼先黄色。两翼翼尖黑色,内侧飞羽白色。尾白色,具一阔的黑色端斑。喉及上胸部灰色,胸部具黑色宽带,下腹及腹部白色。冬羽似夏羽,但头及胸带褐色。活动于近水的开阔地带,以蚯蚓、昆虫、螺类等为食。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太平洋诸岛屿。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以及江苏、福建一带,越冬于广东和云南等地。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金斑鸻(雌) 金斑鸻(雄) 刘辉 摄▲

金斑鸻,栖息于河岸附近农田、水塘、沼泽及空旷草原,以植物种子、嫩芽、软体动物、甲壳类褐昆虫为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金眶鸻(学名:Charadrius dubius)是一种小型鸻科鸟,全长约16厘米,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有明显的白色领圈,其下有明显的黑色领圈,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头顶相连。单个或成对活动,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并伴随着一种单调而细弱的叫声。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离后稍微停停,然后再向前走。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环颈鸻(学名:Charadrius alexandrinus)全长约16cm。属中小型涉禽。羽毛的颜色为灰褐色,常随季节和年龄而变化。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生活环境多与湿地有关,离不开水。

鹬科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黄平辉 摄▲

针尾沙锥(拉丁名:Gallinago stenura)中文俗名中沙雉、针尾鹬、针尾水札,是鸻形目,鹬科,沙锥属的1种。虹膜黑褐色,嘴细长而直,尖端稍微弯曲;嘴尖端黑褐色,基部黄绿色或角黄色,跗跖和趾黄绿色或灰绿色,爪黑色。告警时常发出带鼻音的粗喘息声squak-squak。常结成小群,栖息于沼泽、稻田、草地,常插于泥中摄取食物,在水稻田(尤其是收割后的水稻田)中常可遇见。羽色与杂草相混,不容易发现,有时常由脚下突然飞起。在中国部分为夏候鸟,部分冬候鸟,多数地区为旅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中国。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扇尾沙锥〔拉丁名:Gallinago gallinago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台湾称田鹬。全长约27厘米。背部及肩羽褐色,有黑褐色斑纹,羽缘乳黄色,形成明显的肩带;头顶冠纹和眉线乳黄色或黄白色,头侧线和贯眼纹黑褐色;前胸黄褐色,具黑褐色纵斑。腹部灰白色,具黑褐色横斑,次级飞羽具有白色宽后缘,翼下具有白色宽横纹。

3)泽鹬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邱 骋 摄▲

泽鹬(学名:Tringa stagnatilis)该物种的原始产地在德国。全长约23厘米。上体灰褐色,腰及下背白色,尾羽上有黑褐色横斑。前颈和胸有黑褐色细纵纹,额白。下体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长,相当纤细,直而尖。颜色为黑色,基部绿灰色,脚细长,暗灰绿色或黄绿色。叫声为重复的tu-ee-u。冬季常闻重复的kiu声,似青脚鹬,但调高。主要栖息于河流岸边河滩或沼泽草地,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在中国为旅鸟,部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春季于4月初-5月初迁到东北繁殖,秋季于9-10月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

3)青脚鹬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青脚鹬(学名:Tringa nebularia)是鸻形目鹬科的鸟类。体长30-35厘米,翼展53-60厘米,体重140-270克,寿命12年。上体灰黑色,有黑色轴斑和白色羽缘。下体白色,前颈和胸部有黑色纵斑。嘴微上翘,腿长近绿色。飞行时脚伸出尾端甚长。栖息于苔原森林和亚高山杨桦矮曲林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以虾、蟹、小鱼、螺、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常单独或成对在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深水中。

4)白腰草鹬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白腰草鹬(学名:Tringa ochropus)为小型涉禽,体长20-24厘米,是一种黑白两色的内陆水边鸟类。夏季上体黑褐色具白色斑点。腰和尾白色,尾具黑色横斑。下体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白色眉纹仅限于眼先,与白色眼周相连,在暗色的头上极为醒目。冬季颜色较灰,胸部纵纹不明显,为淡褐色。飞翔时翅上翅下均为黑色,腰和腹白色,容易辨认。主要栖息于山地或平原森林中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塘附近,海拔高度可达3000米左右。

5)林鹬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林鹬(学名:Tringa glareola)体长约20厘米,体型略小,纤细,褐灰色,腹部及臀偏白,腰白。上体灰褐色而极具斑点;眉纹长,白色;尾白而具褐色横斑。飞行时尾部的横斑、白色的腰部及下翼以及翼上无横纹为其特征。脚远伸于尾后。与白腰草鹬区别在腿较长,黄色较深,翼下色浅,眉纹长,外形纤细。

6)矶鹬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矶鹬(学名:Actitis hypoleucos)是小型鹬类,体长16-22厘米。嘴、脚均较短,嘴暗褐色,脚淡黄褐色具白色眉纹和黑色过眼纹。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并沿胸侧向背部延伸,翅折叠时在翼角前方形成显著的白斑,飞翔时明显可见尾两边的白色横斑和翼上宽阔的白色翼带,飞翔姿势两翅朝下扇动,身体呈弓状,站立时不住地点头、摆尾。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一带的江河沿岸、湖泊、水库、水塘岸边,也出现于海岸、河口和附近沼泽湿地。

7)长趾滨鹬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刘 辉 摄▲

长趾滨鹬(拉丁学名:Calidris subminuta)幼鸟头顶暗褐色,具亮棕色纵纹。具宽的白色眉纹。翕、肩柯三级飞羽黑色,具栗色和白色羽缘。翅上覆羽褐色,羽缘淡皮黄色。下体白色,胸缀皮黄色,具褐色纵纹,尤其在两侧较粗著。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通常缀有褐色或黄绿色。脚和趾褐黄色,黄绿色或绿色,有时呈淡橙黄色。趾较长,明显比其他滨鹬长。中趾的长度常常明显超过嘴长。轻柔的prit及chirrup叫声。在中国主要为旅鸟,其它地区为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中国。该物种种群不普遍,也是国家主要物种保护的其中之一。

8)尖尾滨鹬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尖尾滨鹬(学名:Calidris acuminata)属于滨鹬中体形较大的一种,体长19厘米,与斑胸滨鹬极其相似。眉纹白色。繁殖期头顶泛栗色;上体黑褐色,各羽缘染栗色、黄褐色或浅棕白色。颏、喉白色具淡黑褐色点斑;胸浅棕色,亦具暗色斑纹;至下胸和两胁斑纹变成粗的箭头形斑。腹白色。楔尾。腿灰绿色。繁殖期主要栖息于西伯利亚冻原平原地带,特别是有稀疏小柳树和苔原植物的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附近的沼泽地带。

鸥科

1)红嘴鸥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红嘴鸥(学名:Larus ridibundus),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体长37-43厘米,翼展94-105厘米,体重225-350克,寿命32年。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

2)白翅浮鸥

「龙岩鸟类知多少」系列科普第四期

白翅浮鸥(拉丁名:Chlidonias leucopterus)小型至大型水禽。嘴细小或相当粗大,形直,中等长度或相当长,上下嘴等长或上嘴较长,先端多弯曲呈钩状。鼻孔裸出,为线状或椭圆形。翅膀长而尖,第1枚或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折合时超过尾端。尾中等至较长,方尾、圆尾或深叉状,尾羽12枚。脚非常短至中等长度,前趾间具蹼,后趾小或退化,位高。典型羽衣为灰色和白色,翅端有黑色,有些种类是全白色,其他一些种类是白色而上体有黑色或主要呈暗灰色或黑色。

(文字/袁永亮 编辑/张陈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