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松喦(1899—1985),江蘇宜興人,1923年畢業于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執教于蘇州、無錫等地。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籌備處)畫師,曾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常務理事、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等職。作為新金陵畫派的代表畫家,他的山水畫被譽為“推陳出新的樣闆”。
錢松嵒
錢松喦秉承家學,在父親錢紹起的指導下,學習詩文、書法、國畫,遵循文人畫的傳統開啟繪畫藝術之路。在師範求學期間,美術教師胡汀鹭曾将裴氏“壯陶閣”藏品中宋代王诜、明代唐寅、清初石濤、石溪等的山水畫作品照片贈予他臨習。錢松喦在山石皴法、樹木勾寫暈染等筆墨技法的習古與寫生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擅于描寫江南地域的山水,風景秀美,筆法細膩,格調清雅。
錢松嵒 揚子江上(1964年)
作品《揚子江上》采用了全景式構圖法,利用了鳥瞰式的角度取景,西式技法和中國風韻傳統有機結合。近處的山石經過反複多遍積染,層次更加豐富、清晰。畫面中部特意大面積留白,使整片江面具有了千裡之勢,又巧妙地将河流、帆船及岸邊工廠煙囪裡散出的煙插入整個畫面,展現揚子江邊當時如火如荼的生産活動,視覺效果壯觀。
錢松嵒 北戴河 (1979年)
雲濤萬裡億年流,鷹角亭高豁遠眸。
霞蔚海天如畫裡,齊迎旭日競千舟。
一九七九年九月六日,遊北戴河登鷹角亭賦詩一章。錢松喦于北京并題記,時年八十有一。
上面是錢松嵒的題記,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此時的錢松嵒已八十一歲高齡。其大膽獨特、絢麗明豔,個人風格更為顯著,生動诠釋了“筆墨當随時代”的特色。《北戴河》藏于江蘇省美術館,畫作整體恢弘大氣,蒼勁渾厚,拓展了色彩和筆墨的融合、升華,并将書法融入了畫作之中,“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畫面中濃墨描繪出山峰林立、松樹遒勁,輕輕淡墨讓驚濤駭浪躍然紙上,讓人沉浸在北戴河的壯美景觀中。
錢松嵒 鋼城秋晨(1960年)
《鋼城秋晨》創作于1960年,是錢松喦,描繪了秋日清晨城市一角的煉鋼場景。畫面遠處一根根高聳挺拔的煙囪拔地而起,與工業煉鋼建築密密匝匝地排列在一起,雖還是清晨時分,鋼鐵廠中已經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工作,白煙被清風吹散融彙于晨曦蒼茫濕潤的薄霧之中。遠處飄揚的紅色旗幟,與畫面近景處火紅豔麗的楓葉遙相呼應,為秋高氣爽的季節增添了一份火紅。畫面采取鳥瞰式的構圖,墨色結合、濃淡相間,作者于皴擦鈎點之間描繪出一片清晨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