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華社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孫麗萍、楊偉)要讓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促進中國與世界融合發展。以"中國共産黨、中國、世界"為主題的第九屆世界中國研究論壇于18日下午在上海開幕。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漢語研究論壇"由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主辦,是一個高層次、全方位、開放的學術論壇,是中外文明漢語研究交流互鑒的全國性平台。
中宣部副部長姜建國在主旨演講中說,隻有從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偉大曆程、不朽之功和偉大精神中,才能看清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成功,如何繼續取得成功,進而發揮學術研究在學習過去、統治世界的重要作用。 并更好地為當今的全球治理提供有用的靈感。希望世界各地的中國研究人員以宏觀眼光、全球化發展、開放包容、多元、互鑒的發展視角開展研究,使中國研究跟上中國的進步,為建設更美好的世界做出積極貢獻。
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上海市市長餘政指出,100年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複興之路,中國共産黨深刻地改變了中國和上海這座城市。希望國際學術界通過上海這個重要視窗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國。同時,上海将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研究中心。
論壇開幕式上,劍橋大學陸偉教授、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周錫瑞教授、南開大學中國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英三位著名學者榮獲第六屆世界華語研究貢獻獎,并分别發表視訊獲獎感言。
塞爾維亞前總統鮑裡斯·塔迪奇(Boris Tadic)發表了視訊講話。王令貴、謝爾蓋·沙赫萊、杜占元、夏澤涵、張小強、于福滿、張偉偉、明宇等中外專家在大會上發言。
為期兩天的第九屆世界中國研究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200名知名學者,将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國際關系中探讨中國共産黨100年的曆史及其對中國和世界未來發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