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産量創新高 保供之下謹防煤礦“最後的瘋狂”

作者:數字綠洲
日産量創新高 保供之下謹防煤礦“最後的瘋狂”

一場初雪過後,多個城市已開啟供暖模式。冬季取暖需求進一步考驗着煤炭供應,多部門接連作出部署。據國家發改委11月8日透露,目前煤炭最高日産量達到1193萬噸,創近年來新高。随着電煤供應持續增加,多家電廠存煤也加快回升。國家能源局介紹,三季度高耗能産業用能增速回落,全國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已經有所緩解。不過,目前正值年底安全生産事故多發期,保供壓力下,還可能出現搶産量、松監管、準備關閉的煤礦搞“最後的瘋狂”等情況,應急管理部對此表示,在保供的同時也要加大對違法違規煤礦的打擊力度。

電廠存煤加快回升

據國家發改委微信公衆号消息,随着煤礦核增産能釋放、建設煤礦逐漸投産、臨時停産煤礦複産,10月份以來煤炭産量持續保持增長态勢,11月1-5日煤炭日均排程産量達到1166萬噸,較9月底增加超過120萬噸,最高日産量達到1193萬噸,創近年來新高。

在中長期合同全覆寫工作上,國家發改委先後兩次組織發電供熱企業補簽四季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協調産煤大省晉陝蒙新落實煤源1.5億噸,實作發電供熱企業煤炭中長期合同全覆寫。截至11月6日,各省區市發電供熱企業煤炭中長期合同覆寫率均已超過90%,其中24個省區市達到100%。

同時,電煤供應持續增加,電廠存煤加快回升。電煤鐵路裝車保持在6萬車以上的曆史高位,11月以來電煤裝車同比增長超過35%。電廠供煤持續大于耗煤,存煤快速增加,11月以來日均供煤達到774萬噸,庫存日均增加160萬噸,11月6日電廠存煤超過1.17億噸,較9月底增加4000萬噸左右。港口存煤水準穩步提升,11月7日秦皇島港煤炭場存煤達到539萬噸,較9月底提升近150萬噸。

運力方面,據中國鐵路消息,10月1-20日,國家鐵路電煤日均裝車52357車,同比增長17%。截至10月20日,全國363家鐵路直供電廠存煤3504萬噸,較9月底增長18%,平均可耗天數達到16.6天,較9月底增長2.6天。

從重點産煤地區看,晉陝蒙日均煤炭産量超過830萬噸,占全國煤炭産量的75%,對産量增長的貢獻率達100%左右,充分發揮了大省大礦的作用。

國家發改委表示,随着全國煤炭産量和供應量增加、電廠和港口煤炭庫存提升,動力煤期現貨價格大幅回落。預計後期,随着煤礦産能進一步釋放和煤炭産量持續增加,加上電煤中長期合同兌現和存煤提升後電廠市場采購減少,煤炭價格有望繼續穩步下行。

“随着近期國家大力幹預,煤炭供應量迅速上升,目前我國電力系統已經進入平衡狀态。預計随着煤炭産能進一步釋放,電煤供應繼續增加,電廠存煤進一步回升,各地不會出現前期大規模有序用電的情況。”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梅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由于今年是冷冬,預計取暖季對煤炭和電力的需求均将快速上升。同時,考慮到西南地區降雨量、河流來水量偏少,水力發電有限,是以我國電力和煤炭供求仍然偏緊,仍需要各地加大煤炭供應,保證供電供熱穩定。”

電力供需形勢緩解

平穩度過年初采暖季和夏季兩個用能高峰後,今年8月,受南方地區來水偏枯和煤炭價格高企影響,火電機組頂峰能力不足,南方區域4省(區)、蒙西實施有序用電措施。9月,全國臨時檢修機組容量增加,有序用電範圍進一步擴大,個别地區出現了拉閘限電情況。

對于此前煤炭和電力供應緊張情況,王梅婷分析稱,今年以來,受出口驅動生産擴張、用電需求增加和煤炭進口減少等因素影響,我國煤炭消費量、發電量持續上升,從電廠和港口的煤炭庫存情況來看,今年一年煤炭供需持續偏緊,受今年十月份電力需求大幅上升影響,煤炭出現缺口。

針對這一情況,11月8日,國家能源局新聞發言人在四季度網上新聞釋出會上介紹,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電力保供能力逐漸增強,全國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已經有所緩解,未再出現拉閘限電現象。

國家電網也透露,截至11月6日,除個别省份、局部時段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采取有序用電措施外,全網有序用電規模接近清零,公司經營區電煤庫存回升至9932萬噸,電煤可用天數回升至20天。8日,受寒潮天氣影響,北京、天津、山東等多地電力負荷持續攀升,國家電網進一步表示,各地供電部門正密切跟蹤研判負荷變化趨勢,加強巡視檢修,保障電力可靠供應。

與此同時,國家能源局釋出的資料顯示,三季度我國高耗能産業用能增速有所回落,四大高耗能産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2%,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回落16.7個百分點、7.3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從6月的18.7%降至9月的-4.2%。其中,建材行業用煤自5月開始同比負增長,鋼鐵行業用煤自6月開始同比、環比均為負增長。

增産還要保安全

在保供壓力下,煤炭安全生産形勢面臨着嚴峻挑戰。在11月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表示,在煤炭價格大幅度上漲,保供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一些煤礦短期内可能會大範圍、大幅度地搶産量,也可能出現一些降低安全條件、放松監管的情況。價格高,還可能引發一些準備關閉的煤礦還要搞一次“最後的瘋狂”,乃至于一些已經關閉的煤礦也可能出現“死灰複燃”的情況。

不過,違法違規情況并不會大量存在。在王梅婷看來,近年來我國政策導向始終是釋放優質産能、關停落後産能,并按照産能置換的原則,推動煤炭産能向優質煤礦省份集中,基于這一原則,近期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優先釋放先進煤礦、露天煤礦産能,帶動了煤炭産量穩步提升。是以,嚴格按照保供有關原則,預計關停煤礦、老舊煤礦、落後産能“死灰複燃”的情況會相對較少。

“從實際情況看,近期内蒙、陝西、山西等地優質煤礦産能持續上升,為保供發揮基礎性作用,而且各地允許一些煤礦超過生産能力供煤,但這也不意味着其超過安全生産能力,主要在于煤礦的實際生産上限與發改委核定的标準産能之間通常存在一定差異,因而煤礦有富餘的生産能力。”王梅婷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安全生産工作面臨“三期”疊加,即年底事故高發期、能源保供高峰期和災害天氣多發期。針對這些風險挑戰,宋元明表示,要推動加強煤礦安全增産保供措施。

據介紹,國家礦山安監局的上司班子成員已帶隊對10個煤礦災害嚴重地區開展安全生産督導檢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具有增産潛力的煤礦盡快釋放産能,在保供的同時也要加大對違法違規煤礦的打擊力度。既為能源保供工作保駕護航,也能夠守住安全生産底線。

“總的來看,解決煤炭保供與煤炭去産能、安全生産之間的沖突,關鍵在于,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産能,推動具備增産潛力的煤礦盡快釋放産能;推進已核準且基本建成的露天煤礦投産達産,促進整改煤礦盡快依規整改、恢複生産。同時加快落實全國發電供熱用煤中長期合同全覆寫,增強煤炭供給穩定性。”王梅婷說。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呂銀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