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歌德和席勒的傳奇友情:死也要葬在一起的男人

作者:素衣說情感

文/素衣姑娘

歌德與席勒,這兩位德國偉大的詩人,他們是同時代人。不過,在年歲和輩份上來說,歌德卻長了一輩,席勒算是他的後輩,但是兩人的交情極好,他們的友誼是經過彼此悠久的考驗和深刻的了解才建立起來的,在德國文學史上可說是一段佳話。

席勒和歌德兩人所建立的深厚交誼,可以從保留下來的兩人書信集中看得出來。然而兩人并非一開始就“一見傾心”的。在兩人第一次相見時,年輕的詩人席勒,對他的老前輩歌德的印象,簡直很不好,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失望,大有“見面不如聞名”之慨。

同時,在歌德方面來說,當時雖然已經聽到過年輕詩人席勒的名字,而且曾經有朋友要為他們兩人介紹,歌德都一再婉辭了,不想會見這個新詩人。甚至有一時期兩人同住在一個城市内,歌德也一再回避不與席勒相見。

歌德和席勒的傳奇友情:死也要葬在一起的男人

這并非歌德的驕傲,而是他已經讀過席揚的作品,覺得這位年輕詩人在作品中所流露的那種強烈如火的反抗熱情,與自己當時的那種沖和廓大的作風完全格格不入,是以一直不想與他相見。

他們兩人第一次有機會相識,可說是偶然的。因為并非是歌德邀請,或是席勒約定了來與歌德相見,而是席勒偶然在一個場合遇見了這位大詩人而已。

這是一七八八年的事,當時歌德三十九歲,是德國當代的大詩人,而且由于《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書,已經成為歐洲青年所崇拜的偶像。

席勒這時隻有二十九歲。雖然已經寫成了《強盜》一劇,上演後很獲得好評。可是就因為這個劇本得罪了家鄉的權貴烏爾登堡公爵,席勒無法在家鄉安居,隻好逃亡出外。

幸虧當時德國是由許多大小不一的封建貴族分别統治着的,各自為政,象是許多獨立的小國。席勒便靠着他的朋友和同情者的援助,在這些小邦的統治區域内過着流亡和寄食生活。

不說文藝上的成就,他這時的環境和地位,比起歌德也相差太遠了。因為歌德這時正是魏瑪公爵的上賓,正由于他在魏瑪,已經使得魏瑪成了當時德國文藝活動的中心。這時他正從意大利旅行載譽歸來,許多朋友都來歡迎他,遂使得當時也正在魏瑪作客的席勒,第一次有機會見到了這位大詩人。

歌德和席勒的傳奇友情:死也要葬在一起的男人

不過,由于當時是雜在許多歡迎者之中,席勒根本就沒有機會可以單獨同歌德交談。但是,席勒這次見到歌德後,曾在給友人科尼爾(一七八八年九月十二日)的一封信上,報告他所得的印象,其中有幾句這麼寫道:

“一般來說,我對他(指歌德)一向所具有的崇高意念,并不曾因這次親身同他接觸而有所降低。但是我很懷疑我們是否有可能成為親密的朋友。有許多事情仍使我感到興趣,是以我仍希望能有機會同他在一起。他走在我的前面太遠了——并不是在年歲上——而是在處世經驗和自我發展上——是以我永不可能有機會在路上遇得到他。從一開始,他的整個生活就和我背道而馳,他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我們的見解和觀點似乎在本質上就有差別……”

可是在另一封信上,席勒卻承認歌德對他的影響之大,重視他的批評。席勒這麼說:

“歌德使我決心要将我的詩寫得更好,具有很大的影響。他的判斷對我的作用很大。他對我的《希臘諸神》很給予好評,隻是覺得太長了一點;他這批判也許是對的。他的眼光是成熟的,他對于我的意見一向又是反對多于贊成。是以我既然最希望别人對于我的真實批評,他可說是在諸人之中對我最适合的一個。我将從别人方面獲得他的意見,因為我決不在他面前提到我自己”。

不過,毋庸隐諱,一七八八年這兩位詩人第一次相見,匆匆的一面,雙方所得的印象可說都不很好。在歌德方面來說,他這時聲譽方隆,又新從意大利壯遊歸來,正醉心于古典作品的沖和醇厚之美,對于象席勒這年輕詩人在作品《強盜》之中所流露的那種如火如荼的反抗熱情,有點看不順眼,是以對這個新詩人很冷淡。

在席勒方面,則覺得他一向所崇拜的這位偉大詩人,見面之後,似乎可望而不可即,頗有“見面不如聞名”之感。加之歌德又有意不同他來往,使得席勒望而生畏,一腔熱情不覺冷淡下來了。

但是歌德到底是個胸襟恢宏的人物,他雖然不想同這個新詩人交朋友,但是當他知道席勒的旅居生活很困難時,便運用自己的力量,推薦席勒到耶拿大學去講授曆史,解決他的經濟困難。當時歌德是歐洲文壇祭酒,他的一句推許之詞能使得一個新進身價十倍,是以這推薦使得席勒非常感激。

這樣,直到六年之後,兩人才偶然又再相見。這一次,席勒由于過去的經驗,不敢再在這位前輩面前放肆。于是歌德開始發覺自己過去實在看錯了人,眼前的這位詩人的才華,并不在自已之下。自已當年是以不喜歡他,是因為自己的觀點和他有了距離。

歌德一發現自己有了這些錯誤,就及時加以糾正,利用這次兩人再相見的機會,當場向席勒表示自己對他的傾慕。

歌德和席勒的傳奇友情:死也要葬在一起的男人

而人這次是在一個會場的門口無意相逢的。歌德高興的同他交談,兩人就這麼一路走一路談着,一直走到了席勒寓所的門口,歌德還舍不得同他分手,竟跟着他一同走了進去。兩人這一來就真的成了朋友,并且從此結成了在德國文學史上成為佳話的兩位大詩人的深厚友誼。

這是一七九四年的事,兩人是一同在耶拿參加了一個關于自然科學的會議,讨論植物的變化現象。因為詩人歌德一向對植物學很有興趣,可說同時也是一位博物學家。

散會時恰巧一同走出來,在門口遇見了,随便交談了幾句,使得歌德對這位後輩刮目相看。後來歌德在一篇回憶文裡,曾經坦白的叙述當時自己對席勒觀念改變經過的情形道:“我同席勒之間突然發展起來的關系,給與我超出了願望和希望之外的滿足——這種關系,可說是命運在晚年為我安排的最值得重視的一種。

而這種喜遇的獲得,應該歸功于我對于‘植物的變形’的研究,因為正是在這場合下才有了一個機會,澄清了使我多年以來故意同他保持一種距離的一切誤會”。

就這樣,這兩位德國大詩人就結成了牢不可破的深切友誼,互相在自己的作品和生活上發生了影響。可惜的是,席勒本來比歌德小十歲,可是活得短命,僅僅活了四十六歲,在一八○五年便因病去世。比他大了十歲的歌德反而一直活到一八三二年,享了八十三歲的高壽。不過,席勒生命的最後十年,乃是他在文藝上收獲最豐富的時期,而這一切收獲正是由于他同歌德這種可貴的友誼所滋助培養出來的。

作者簡介:

素衣姑娘,90後自媒體人,【素衣文化工作室】創始人,愛好寫作和攝影,“卡娃微卡”特約作者,富書專欄作者,曾在各大網絡報刊發表作品,專注寫作變現和文案教育訓練。公衆号:素衣的文學江湖。私信我可以獲得免費投稿資源與寫作資料。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