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作者:乾一天

潘金蓮作為中國古典文學《水浒傳》中被作者濃墨重彩、頗下了些工夫所刻畫的一号女性反角,她的“知名度”在文學曆史的長河中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千百年來,她似乎被釘上了曆史的恥辱柱,并且一直被冠以蕩婦淫女的頭銜。她勾引小叔,偷人弑夫,嚴重敗壞了社會倫理道德,遭到了人們的唾棄和謾罵。“潘金蓮”三個字已成為一個符号的象征,成為“淫蕩”與“歹毒”的代名詞。然而,在進入20世紀之後,随着西風東漸,文學批評視角和方法的多元化,對于潘金蓮的評價也漸漸豐富并趨于多元化視角,人們不再裹足于淫蕩之定位,開始通過各個層面去剖析和解讀潘金蓮。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五四”之後,著名劇作家歐陽予倩創作有五幕話劇《潘金蓮》,劇中潘金蓮的身上已具有反封建禮教的色彩。小說家張恨水在北京《世界晚報》上撰寫《水浒人物論贊》專欄時,于潘金蓮也頗流露了同情,說“潘之淫惡”,“一半亦由環境所逼迫”。女權主義者認為她敢于正視自我,努力去滿足自己的欲望并追求愛情。總之,對于潘金蓮的批評見仁見智。而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為切入點,以期讀者能摒除先入為主的思想和摘掉有色眼鏡,以一種客觀、理性的文學批評眼光去解讀潘金蓮形象及其極端行為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創立了精神分析學說,并成為早期傳統的精神分析學派的重要批評家之一。他關于人格和精神活動的科學被廣泛運用于文學、藝術、宗教等各個領域之中。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語作家海爾曼·黑塞在1918 年談到精神分析對文學藝術的影響時說:“……自從精神分析完全直接轉向民間神話、傳說和文學以後,藝術和精神之間便産生了緊密而富有成果的接觸。”弗洛伊德的“人格的三重結構”說是指超我(superego)、自我(ego)、本我(id)。他認為這三點是構成正常人格的重要因素,而人的心理正是這三種力量沖突的結果。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本我是一團混沌,非理性的,受本能的驅使,盡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沖動獲得滿足,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是處于本我和超我之間,用理性和審慎來保護本我,總是清醒地正視現實,并根據外部世界的需要來對本我進行控制和壓抑, 按“現實原則”活動。而超我在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表現為人人都必須遵循社會道德準則這樣一種意識,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按照“至善原則”活動。健康的人格是本我、自我、超我三個人格結構成分處于均衡的狀态。這三者互相壓迫和鉗制、協調和滲透,以期達到人格的合理平衡點,使人能夠正常的生活。但當自我協調失敗,本我與超我互相碰撞,三重人格失衡的時期, 人就會趨于精神崩潰或人格異常,并做出極端舉措。

二、 潘金蓮與武大郎:壓制的超我

潘金蓮原本是清河縣裡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雖不說生得有沉魚落雁之貌,但也是個風情萬種的美人胚子,她“眉似初春柳葉,臉如三月桃花,纖腰袅娜,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就是這樣一個美人兒卻被下嫁給了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模樣猥亵,人稱“三寸丁谷樹皮”的炊餅小販武大郎。在這樣一種“美女配野獸”的情況下,潘金蓮開始走上了一條人格失調的不歸路。潘金蓮是被大戶報複、逼迫無奈之下才嫁給武大郎,就像張恨水所說:“今潘不得才子而嫁之,不得英雄而嫁之,而月夕花晨,明鏡青燈之間,唯與一賣炊餅之三寸丁谷樹皮相伴。”這樣的安排對于任何一個女性都是不會滿意的。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潘金蓮曾在私塾中識文撰字,彈得琵琶,做得刺繡。且她的骨子裡存着的天生風騷勁也讓她不得安生,“打扮油樣,沾風惹草”,惹得“奸詐浮浪子弟春心蕩漾,追腥逐臭”,是以暫時的下嫁不代表一輩子的委曲求全,她隻是在等待一個轉折的契機,這也為其壓制的本我釋放埋下了伏筆。下嫁武大郎這個社會地位低下的炊餅小販就等于邁進了貧寒之門,對于她來說,吃、穿、住、行都受到限制。而最重要的是面對一個堪比“野獸”的丈夫,性欲極度旺盛,急需釋放生理欲望的潘金蓮也得不到滿足,在書中第二十四回寫道:“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亵,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從中足見潘金蓮是個“力比多”極度旺盛的人。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性欲是被放在和吃穿同等重要的最基本的位置,性愛的結合是一種生命的驅動力。是以,在心理、精神上不能溝通, 而物質和生理的欲望又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潘金蓮隻能不斷壓抑自己的欲望,即她的本我。但本我在蠢蠢欲動,急需把各種欲望釋放出來。而因為武大郎這個天然屏障的存在,不管怎麼樣夫妻關系已經存在這個事實是不能改變的,她必須要遵循社會倫理道德,即受到超我的壓制。是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武大郎就代表着她的超我,武大郎就是她内化的道德規範,這個天然屏障的存在時刻提醒着她限制她的行為,極力壓制騷動不安的各種欲望。但是,本我是人的生物禀賦的心理代表,本我的欲望過強就必須得到釋放,即找一個合理的欲望投射對象,這也為潘金蓮後續的出軌找到理由。

三、 潘金蓮與武松:協調的自我

潘金蓮在痛苦和煎熬中不斷地壓抑着她的本我沖動, 而同時也希望能找到一個合理的投射對象,這時,武松的出現可以說為她死水般的生活卷起了一陣希望的漣漪。武松為武大郎的弟弟,景陽岡打虎使他一戰成名,變成人人稱道的英雄,也是以入了官途,成為都頭,他本人也生得英俊潇灑,頗具陽剛之氣,在他與宋江見面時,宋江就認為他“身軀凜凜,相貌堂堂,胸脯橫闊, 有萬夫難敵之威風”,就是這樣一個堅毅、威猛的完美男人典範,使得潘金蓮開始春心蕩漾,開始幻想她真正的姻緣應在這裡。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弗洛伊德說過:“幸福的人從不幻想,隻有那些欲望難以滿足的人才去幻想。”潘金蓮體内的本我不斷騷動起來,使她暫時忘卻了超我的存在,開始勾引武松,不斷向武松發出性暗示,以期釋放她的本我欲望。這在書中有詩為證:“武松儀表甚溫柔, 阿嫂淫心不可收。籠絡歸來家裡住,腰痛雲雨會風流。”但是,武松是一個恪守社會倫理道德、極講忠義孝俤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在體制内的人,潘金蓮作為他哥哥的妻子,是萬萬不可侵犯的,這是古今中外共同的心理文化認知,是人必須直面的社會屬性。于是他果斷地通過自我的協調, 堅決抵制了潘金蓮的勾引,他怒罵道:“嫂嫂,不要憑地不知羞恥……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的男子漢,不是這等敗壞風俗,傷人倫的豬狗。”而作為潘金蓮來說,武松的羞辱使她暫時冷靜了下來,也着實安分了一段時間。本我的釋放沒有一個合适的契機,隻能暫時屈居于安全的地方,等待機會。是以說是武松讓潘金蓮找到了協調的自我,讓她能夠平靜下來,讓本我處于一個暫時的安全狀态。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四、 潘金蓮與西門慶:釋放的本我

強烈的本我沖動勢必要得到釋放,不然過度的壓抑隻會讓它反彈得更厲害, 或是走向精神崩潰的邊緣。是以,潘金蓮每天看着街上人來人往,希望能真正找到釋放欲望的視窗, 而這也促成了她和西門慶的非理性結合。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西門慶本是清河縣有頭有臉的人物,但卻品行不端,性欲極強,每天以尋歡作樂為能事。在他一看到潘金蓮這個妖娆婦人的時候就“先自酥了半邊”,如此美麗的婦人還沒有被他占有,這對于他一個本我欲望極其旺盛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而潘金蓮在那日西門慶對她曲腰還理的那一刹那終于找到了釋放的點,體内的春心又開始懵懂,本我騷動不安了。于是,兩個人在“你有心,奴亦有意”的情況下,經過王婆的煽風點火之後就迅速地結合在了一起。這時的潘金蓮已經完全地被本我所支配,她的本我欲望找到了合理的投射對象,并得到了積極的回應。她在西門慶身上找到了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從未有過的滿足和快樂,使她完全把武大郎和社會倫理道德這些超我抛諸腦後,自我也完全協調不了,她的人格完全被本我所控制了。她在嘗到本我釋放的快樂之後就再也不想停下來了,當她與西門慶的醜事敗露之後,為了得到長久的快樂,她就必須鏟除通向這條快樂道路的阻礙,即超我武大郎。這也就解釋了她為什麼會和西門慶合謀害死武大郎。

“蕩婦淫女”潘金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潘金蓮是一個典型的有着本我沖動的人物,起初的人性受壓抑、被扭曲,本能的沖動得不到釋放,使得她本能的、理智的、道德的這三個方面完全錯亂。這樣,她的人格系統嚴重的失衡,對她的行為産生了負面的影響,使她做出了極端的舉動。當然,她也不得不為她的這種錯誤行為所埋單, 最後慘死于武松的刀下。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結構論”為出發點, 讓我們更加明白了潘金蓮勾引小叔、殘害夫君、通奸他人這種種行為背後的人格原因,也給了我們另一個視角去了解潘金蓮,以期更加客觀、理性地認識和評判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