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作者:懶遊的故事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旅行故事,今天來到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聆聽這座古鎮久遠的故事。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黃姚古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東北部漓江下遊。南方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使黃姚山水靈秀,素有“小桂林”之稱。宋代時,因為此地人家隻有黃、姚兩姓,故得名“黃姚”。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黃姚古鎮現存有300多間明清老宅,走在古鎮裡,就好像穿越了時空。身邊這一間間老宅,不經意間,就會跟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名字聯系在一起。70多年前,在抗日的烽火歲月裡,黃姚曾經承載着民族的苦難和希望,是很多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同胞的庇護所和大後方。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家住鯉魚街的勞大叔曾親曆過這樣一段往事。當時很多人來黃姚的,當時黃姚已經家家戶戶住滿了人,人滿為患了的。1944年11月,桂林淪陷,大批群眾從桂林疏散到了黃姚,國難當頭,黃姚人以民族大義為重,接納和善待着來此避難的同胞。黃姚當時有300多戶人家,1000多口人,面疏散到黃姚的群眾則有8000多人,當時的黃姚,無論寺廟、祠堂,還是學校、民舍,都住滿了避難的同胞,但是黃姚人毫無怨言,家家都是盡己所能。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當時,勞大叔家也住進了三家人,一天下午,一位全身癱瘓的瘦弱男子,被擔架擡着送到了勞求強家,雖然家裡已經住滿,但是,勞大叔的父母還是決定再擠一擠,騰出一間房來讓他居住。勞大叔的父親就騰出自己住的房間,甯願住到舂米磨谷的磨坊去,勞大叔四個人住在磨坊裡面。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當時,勞大叔一家并不知道,這位躺在擔架上的男子,就是中國著名的細菌學家和科普作家高士其。高士其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在一次試驗當中,不幸感染病毒緻使終身殘疾。勞大叔的姐姐幫他挑水,勞大叔的母親有時候幫他煮一下早餐,有時候有好菜捧給他吃,過年有什麼土特産,也捧給他嘗一嘗,當自己家人一樣看待。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當時,和高士其一起疏散到黃姚的,還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何香凝、歐陽予倩、千家駒、莫乃群、張錫昌等都曾在黃姚居住。歐陽予倩是中國著名的戲劇藝術家,時任廣西藝術館館長,與平劇大師梅蘭芳并稱“北梅南歐”,他上司的廣西藝術館也在那一時期,搬進了黃姚鎮的吳家祠堂辦公。雖然條件極其艱苦,但這些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仍舊心系國家與民族,積極宣傳抗日救亡運動。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1945年元旦,在黃姚的古戲台上,歐陽予倩帶領廣西藝術館成員,舉辦了一台元旦晚會,演出了《鐵蹄下的歌女》、《盧溝橋問答》和《放下你的鞭子》等許多抗戰節目。這些劇目感染力很強,老百姓反響也很熱烈,大家也深受鼓舞和感染,然後就喊口号,說‘抗戰必勝’!說‘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這一場晚會就給我們的黃姚群衆,一個很深的愛國主義教育,然後也激發了大家抗戰的熱情和必勝的信心,以後,我們黃姚的很多群衆,就這樣走上了革命道路。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黃姚人的善良感染着這些文化界的人士,當歐陽予倩、千家駒等人,得知黃姚群衆有開辦中學的強烈願望後,立即成立籌備會,為黃姚創辦了第一所中學和第一個圖書館。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1945年8月,抗戰取得了最終勝利,渡過了難關的避難群衆,也陸續離開了黃姚。離别之際,高士其為黃姚古鎮留下了一首深情的小詩《别了,黃姚》,他在詩中将黃姚比作他“避難時的保姆”,“患難中的朋友”和“亂世間的夫妻”。黃姚鎮居民勞求強:“‘别說我們不喜歡小草屋,在你溫暖的懷抱裡,滴落了疏散人的淚珠’,很多人感動,看到我們家裡面,他自己也很感動,看到我們家裡照顧他。‘如今,抗戰勝利了,我們得回去,别了,我們避難時的保姆’。當時來這裡避難的,30多年前,我看到他的詩,登上《廣西日報》,我才知道他的身份。大家都是落難人,我們是貧苦農民,都是應該互相照顧的。”

廣西賀州的黃姚古鎮,抗日戰争期間,曾是庇護所和大後方

黃姚人無私接納了近萬名落難同胞,為他們在戰亂中提供了一處溫暖的庇護場所,而那些接受幫助的文化界人士,又為古鎮人帶去了進步的思想和先進的文化,為當地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财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