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作者:懒游的故事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旅行故事,今天来到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聆听这座古镇久远的故事。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东北部漓江下游。南方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黄姚山水灵秀,素有“小桂林”之称。宋代时,因为此地人家只有黄、姚两姓,故得名“黄姚”。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黄姚古镇现存有300多间明清老宅,走在古镇里,就好像穿越了时空。身边这一间间老宅,不经意间,就会跟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联系在一起。70多年前,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里,黄姚曾经承载着民族的苦难和希望,是很多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同胞的庇护所和大后方。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家住鲤鱼街的劳大叔曾亲历过这样一段往事。当时很多人来黄姚的,当时黄姚已经家家户户住满了人,人满为患了的。1944年11月,桂林沦陷,大批民众从桂林疏散到了黄姚,国难当头,黄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接纳和善待着来此避难的同胞。黄姚当时有3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面疏散到黄姚的民众则有8000多人,当时的黄姚,无论寺庙、祠堂,还是学校、民舍,都住满了避难的同胞,但是黄姚人毫无怨言,家家都是尽己所能。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当时,劳大叔家也住进了三家人,一天下午,一位全身瘫痪的瘦弱男子,被担架抬着送到了劳求强家,虽然家里已经住满,但是,劳大叔的父母还是决定再挤一挤,腾出一间房来让他居住。劳大叔的父亲就腾出自己住的房间,宁愿住到舂米磨谷的磨坊去,劳大叔四个人住在磨坊里面。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当时,劳大叔一家并不知道,这位躺在担架上的男子,就是中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和科普作家高士其。高士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在一次试验当中,不幸感染病毒致使终身残疾。劳大叔的姐姐帮他挑水,劳大叔的母亲有时候帮他煮一下早餐,有时候有好菜捧给他吃,过年有什么土特产,也捧给他尝一尝,当自己家人一样看待。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当时,和高士其一起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莫乃群、张锡昌等都曾在黄姚居住。欧阳予倩是中国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时任广西艺术馆馆长,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并称“北梅南欧”,他领导的广西艺术馆也在那一时期,搬进了黄姚镇的吴家祠堂办公。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这些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仍旧心系国家与民族,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1945年元旦,在黄姚的古戏台上,欧阳予倩带领广西艺术馆成员,举办了一台元旦晚会,演出了《铁蹄下的歌女》、《卢沟桥问答》和《放下你的鞭子》等许多抗战节目。这些剧目感染力很强,老百姓反响也很热烈,大家也深受鼓舞和感染,然后就喊口号,说‘抗战必胜’!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场晚会就给我们的黄姚群众,一个很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然后也激发了大家抗战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以后,我们黄姚的很多群众,就这样走上了革命道路。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黄姚人的善良感染着这些文化界的人士,当欧阳予倩、千家驹等人,得知黄姚群众有开办中学的强烈愿望后,立即成立筹备会,为黄姚创办了第一所中学和第一个图书馆。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1945年8月,抗战取得了最终胜利,渡过了难关的避难群众,也陆续离开了黄姚。离别之际,高士其为黄姚古镇留下了一首深情的小诗《别了,黄姚》,他在诗中将黄姚比作他“避难时的保姆”,“患难中的朋友”和“乱世间的爱人”。黄姚镇居民劳求强:“‘别说我们不喜欢小草屋,在你温暖的怀抱里,滴落了疏散人的泪珠’,很多人感动,看到我们家里面,他自己也很感动,看到我们家里照顾他。‘如今,抗战胜利了,我们得回去,别了,我们避难时的保姆’。当时来这里避难的,30多年前,我看到他的诗,登上《广西日报》,我才知道他的身份。大家都是落难人,我们是贫苦农民,都是应该互相照顾的。”

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庇护所和大后方

黄姚人无私接纳了近万名落难同胞,为他们在战乱中提供了一处温暖的庇护场所,而那些接受帮助的文化界人士,又为古镇人带去了进步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为当地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