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回首政治霸权的巨变,从历史反观现在,你也可以预知未来

今天,俄乌战事进入第六日。据联合国统计,截止3月1日午夜,俄军攻击已造成乌克兰各地536名平民伤亡;136名平民遇害,其中包括13名儿童。

当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世界,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的我们,也清楚地感受到世界并非永远一片岁月静好。该如何解释战争?又如何认识战争和世界的本貌?

今天,与大家分享几位哲学家对于战争的认识,从具有非凡军事才能、战功赫赫的君主哲学家奥勒留,到专研政治哲学的约翰·洛克,到以“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和诺奖得主为另外身份的哲学家罗素……

回首政治霸权的巨变,从历史反观现在,你也可以预知未来

图源绘本《战争》(奇想国出品)

John Locke

约翰·洛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英国哲学家。大学毕业后当过家庭教师,后来专心从事写作,在三个领域做出开创性的贡献。一是教育学,他终身未婚,因一对好友夫妇的要求写了一本谈儿童教育的书《教育片论》,成为教育哲学的经典。二是政治学,他的《政府论》被公认为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三是认识论,他的《人类理解论》建立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博大的认识论,使西方哲学实现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折。

战争状态

战争状态是一种敌对的和毁灭的状态。因此凡用语言或行动表示对另一个人的生命有沉着的、确定的企图,而不是出自一时的意气用事,他就使自己与他对其宣告这种意图的人处于战争状态。

谁企图将另一个人置于自己的绝对权力之下,谁就同那人处于战争状态,这应被理解为对那人的生命有所企图的表示。因为,我有理由断定,凡是不经我同意将我置于其权力之下的人,在他已经得到了我以后,可以任意处置我,甚至也可以随意毁灭我。因为谁也不能希望把我置于他的绝对权力之下,除非是为了通过强力迫使我接受不利于我的自由权利的处境,也就是使我成为奴隶。

凡在自然状态中想夺去处在那个状态中的任何人的自由的人,必然被假设为具有夺去其他一切东西的企图,这是因为自由是其余一切的基础。同样地,凡在社会状态中想夺去那个社会或国家的人们的自由的人,也一定被假设为企图夺去他们的其他一切,并被看作处于战争状态。

法律、救济和赔偿

强力一旦已停止使用,处在社会中的人们彼此间的战争状态便告终止,双方都同样地受法律的公正决定的支配,因为那时已有诉请处理过去伤害和防止将来危害的救济办法。但是如果没有明文法和可以向其诉请的具有权威的裁判者的救济,像在自然状态中那样,战争状态一经开始便仍然继续,无辜的一方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的话,享有毁灭另一方的权利,直到侵犯者提出和平的建议,并愿意进行和解为止,其所提的条件必须能赔偿其所作的任何损害和保障无辜一方的今后安全。

只要使用了暴力并且造成了伤害,尽管出于授权执行法律的人之手,也不论涂上了怎样的法律的名义、借口或形式的色彩,它仍是暴力和伤害。法律的目的是对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运用法律,借以保护和救济无辜者;如果并未善意地真实做到这一点,就会有战争强加于受害者的身上,他们既不能在人间诉请补救,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一条救济的办法,诉诸上天。

回首政治霸权的巨变,从历史反观现在,你也可以预知未来

Marcus Aurelius

马可· 奥勒留

回首政治霸权的巨变,从历史反观现在,你也可以预知未来

马可· 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公元121-180),古罗马皇帝,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三大哲学家之一,西方历史上唯一的哲学家帝王。童年受严格的教育,在诸科目中独爱哲学。在位二十年,连年征战,使罗马国运达于顶峰。征战途中,勤于思考人生和道德问题,写成《沉思录》一册小书,成为传世名著。人品高洁,深受民众爱戴,被赞颂为战士、哲人和圣人。作为斯多葛派哲学家,他推崇的也是理性,强调用理性做正确的判断,保持心灵的宁静,从而能够坦然承受不幸和面对死亡。作为一个皇帝,他特别重视自身的修养,决心做一个既正直又仁爱的人,并且认为宽容是正义的一部分。

世界的本貌

不知世界本貌之人,自然也无从知晓自己究竟在哪里。而不知世界为何存在之人,亦不会明了自己的真正身份,也无从获悉世界的本貌究竟为何物。无法做到以上所述之要求的人,甚至连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都说不出来。那么,你现在又是如何看待那些对他人或赞美之词无欲无求和极力追求的不同两类人呢?你又如何看待那些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或身份为何的人呢?

亚细亚、欧罗巴都只是宇宙的一角而已,大海只是宇宙茫茫沧海中的一粟,而阿索斯山也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土块,现在我们所在的时间只是宇宙永恒时间轴中的一点。所有的事物都是十分渺小、变化无常且极易腐朽的。

柏拉图有种说法说得好:评论他人的人,也应当学会居高临下地观察世事;应当从如下视角来全面考察,如人们的集会、军队、农事、婚姻、谈判、生与死、法庭的喧嚣、荒无人烟的地方、蛮族的各个族群、节日盛宴、祭奠葬礼、繁华闹市、混合杂事以及国家之间的有序联合。

回首历史,政治霸权的巨变,从历史反观现在,你也可以预知未来。因为它们在形式上相近,不可能偏离现存事物的秩序轨道。所以,对四十年人类生活的反思无异于对一万年人类生活的思索。难道你还能看到什么更新鲜的东西吗?

诞生于土地的事物,必然回归于土地的怀抱。而从神圣的种子萌发而成的,也将重返天堂。

这要么是原子的分解或重新组合,要么是无知无觉的元素的烟消云散。

世俗的人生只能修成一个正果

你可要当心啊,不要把自己塑造成恺撒,不要让自己沾染上恺撒的品性,虽然,这样的事可能发生。那么,还是保持你自己简约、善良、纯洁、认真的品性,做到不虚伪、对朋友公正不阿,敬奉神灵、仁慈和善,在为正确的事情努力的时候能够做到奋发图强。尽量继续保持哲学本希望你成为的样子。敬奉神灵、普度众生。

人生短暂,这一世俗的人生只能修成一个正果——虔诚的秉性和具社会性的行为。

重新回到那清醒的感觉并唤醒你自己的灵魂吧;当你把自己从睡梦中唤醒时,发现让你忧心忡忡的事情只在梦中。现在,当你还清醒的时候,看待这些(与你有关的事)就像你看待那些(梦)一样。

回首政治霸权的巨变,从历史反观现在,你也可以预知未来

Blaise Pascal

布莱斯·帕斯卡尔

布莱斯·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童年即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18岁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计算机,后来又成为概率论的创立者。主要哲学著作为《思想录》,该书立足于人性和人的处境,既充满激情,又富有理性,对人类精神生活和信仰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思考。本章语录皆摘自《思想录》,内容分四个方面。一、论思想和信仰,包括: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信仰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信仰是赌博;感受到上帝的是人心。二、论认识和精神现象,包括:直觉比理智重要;精神现象;梦和醒难以区分。三、论人性,包括:人性研究;正常的人性;人性的弱点;论自我。四、论人生,包括:幸福在何处;论无聊;独处和交往;阅读和写作。

人人都寻求幸福

人人都寻求幸福,这一点是没有例外的;无论他们所采用的手段是怎样的不同,但他们全都趋向这个目标。使得某些人走上战争的,以及使得另一些人没有走上战争的,乃是同一种愿望;这种愿望是双方都有的,但各伴以不同的观点。意志除了朝向这个目的而外,就决不会向前迈出最微小的一步。这就是所有的人,乃至于那些上吊自杀的人的全部行为的动机。可是过了那么悠久的岁月之后,却从不曾有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到达过人人都在不断瞩望着的那一点。

谬误在于到处要求统辖

欲念和强制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欲念形成自愿的行为;强制形成不自愿的行为。

强力、美丽、良好的精神、虔敬,各有其自己所统辖的不同场所,而不能在别地方,而他们的谬误则在于到处都要求统辖。但什么都做不到这一点,哪怕是强力本身也做不到:它在学者的王国里就会一事无成;它只不过是表面行动的主宰而已。

回首政治霸权的巨变,从历史反观现在,你也可以预知未来

Bertrand Russell

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老师。20世纪西方著名的反战人士、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两度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教,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一生致力于探讨教育、伦理、历史、政治、婚姻、社会改革以及和平运动等问题,著述颇丰,其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机智。因其“以丰富而重要的著作为倡导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所作的贡献”,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战争主要源于冲动

战争的发展,主要源于冲动,而不是理智或欲望。既有侵略的冲动,也有反侵略的冲动。有时,两者中的任意一个可能都符合理性,但在很多情况下都与理性相悖。每一次冲动都会有伴随而来的信念的大丰收。

冲动亦可分为创造生命的冲动和造成死亡的冲动。战争中体现出的冲动就包括造成死亡的冲动。任何一种创造生命的冲动,如果足够强大,都会使人挺身而出反对战争。其中有些冲动只在高度文明之人身上才会强烈,有些则是普通人性的一部分。

对艺术创作和科学发现的冲动是那些创造生命的更文明的冲动之一。许多艺术家丝毫不受战争狂热的影响,并不是因为感情脆弱,而是因为他们的创造性本能,对愿景的追求,使他们对民族激情的侵略之举持批判态度,不去响应好战的冲动在其中披着伪装的神话。少数受科学冲动支配的人注意到了其他交战集团的与之匹敌的神话,并通过理解而被引向中立。但是,并非只有这样经过改进的冲动才能产生一种足以改变世界的民间力量。

回首政治霸权的巨变,从历史反观现在,你也可以预知未来

最好的生活基于创造型冲动

生活中有三种力量不需要特殊的精神禀赋,这在现今并不少见,在更好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非常普遍。这三种力量是:爱、建设性的本能和生活的乐趣。

传统的成功观使得大多数人过着湮灭了他们最重要的冲动的生活,而生活的乐趣也消失在无精打采的疲倦中。我们的经济制度迫使几乎所有的人去实现别人的而非自己的目标,这让他们感到行动无力,只能获得一点点消极的愉悦。

所有这些都破坏了社会的活力、个人的博大情感和慷慨看待世界的能力。所有这些都不是必要的,都可以用智慧和勇气来结束。一旦结束,人们带有冲动的生活将会截然不同,人类可能会迈向一种新的幸福、一种新的活力。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继续阅读